第377章 外国人的话怎么能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个人看着周书瑜那明艳的笑脸,这才记起事情的一切源头。

    所以他们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就能让上面的领导大开后门,让他们不符合规矩的买下那么大的小洋楼?

    两个人的脸上浮起不解和不甘的神色。

    可周书瑜却嗤笑了声,转身就想要走。

    “我交代,我什么都交代!”张平川急急地喊道。

    “晚了!你现在交代,我也不可能会让你们从轻处罚。”周书瑜拒绝。

    可张平川却咬着牙,郑重地道:“我交代不是为了从轻处罚,而是我相信上面的领导既然肯给你们特权,就证明你和你丈夫至少有一个人是特别重要的人。我们做的事本就有些违规,我不希望因为我们藏着掖着给华国带来任何损失。”

    原本还在边上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吴玩,在听到他这话后,也彻底老实下来。

    周书瑜倒没想到张平川能这样想,原本对他们都没了耐心,现在反倒是愿意再多听他说几句了。

    转身,坐回到椅子前,周书瑜懒洋洋地看着他们两个。

    张平川深吸了口气,才道:“其实最开始是威尔先生来找我们的,反正我认识威尔先生还是三年前,那个时候他是带着汉斯产的收音机过来,那种只有三个巴掌大,比我们一直在卖的小了一半的体积。他劝说我们跟上面的领导说,想让这东西上供销社,他就能却保我们沪市这款收音机可以一直不断货。”

    林少珩皱了皱眉,觉得他们这理由有些莫名其妙的。

    周书瑜在边上解释:“沪市的面霜、肥皂、牙膏、丝巾、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在全国都打响了知名度,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我们华国现在是认准了沪市出来的东西,觉得这里的就是整个华国最好的。他们应该是想维系住沪市货这个牌子,不想让别的城市分走这杯羹。”

    吴远和张平川没想到周书瑜这么个小姑娘,竟然能明白他们的想法,立刻激动地连连点头。

    “对!我们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沪市的商品得到全国的追捧,所以我们这边的厂子也有很大的产量,不像别的城市厂子,生产出了东西还要愁如何销售。现在全国各地手里稍微有点余钱的,都会想着来我们沪市买东西,我们供销社也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所以周同志你应该能明白,威尔给我们开出的条件诱惑有多大。”

    吴远说完,眼巴巴地看着周书瑜。

    周书瑜不至可否地挑挑眉,“所以呢?一次两次你们都是这样交易的?”

    吴远被她问的神色尴尬地僵在那,随即心虚低头,“后面他会给我们带些汉斯的特产,后来就是钱。我……我一个没忍住诱惑,就跟他越走越近。这次也是他说我们华国用不了多久就要开放商业了,他想提前在我们华国购买心仪的房产,方便以后过来长久的做生意,所以我们才盯上了你刚买的房子。”

    “谁跟他说我们华国要开放商业?”周书瑜歪着脑袋,有些不解地问。

    按照历史走向,开放个人小买卖和外资进入那都是三年后的事。

    而且还不是现在几位老爷子的决定,那个威尔是怎么知道的?

    “不知道,他之前几天都不是这种态度,然后就这两天突然转变了态度,一副以后肯定要来华国做生意,并且还是久住的模样。”张平川其实也觉得很奇怪。

    吴远在边上想了想,才小心翼翼地道:“他是过来跟这边外贸部开会的,应该是外贸这边的领导跟他透的底。”

    要是换做别人可能会相信他这话,但周书瑜知道这绝不可能。

    毕竟现在根本没有这个风向。

    “所以呢,你们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要跟我们闹起来就是为了给他买房子?”周书瑜挑眉,觉得他们要是真是这样,那简直就是在没有底线的跪舔了。

    张平川连忙摇头,“不止,他给了我们黄金,有一百克,这可是近三千块。而且他还承诺,华国一开放商业,他就跟我们一起在华国建厂,到时候我们分股份,那厂子也属于我们。”

    “他说会带来汉斯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只需要用我们的人脉,帮他在华国扩大销路就好。”吴远也赶忙跟着点头。

    周书瑜翻了个眼,都没眼看这两个二傻子了。

    “你们想得可真美,人家做生意做了多少年?可能家里两三代人都是干这个的,一开始肯给你们分股份,等厂子真得站稳了,有了知名度后,也就是你们被踢出局的时候。”

    可吴远和张平川却特别笃定地摇头,“不可能!我们有股份,只要我们两个不闹矛盾,那就可以一直压制着威尔,那厂子就还是我们华国自己的。”

    周书瑜抬手捂了把脸,却也不想再跟他们说什么。

    毕竟按照历史来看,他们华国这个时代的商人,几乎都是这种想法。

    在大家都还在老老实实种地、当工人的时候,他们成为了第一批暴富的人。

    觉得自己有眼界、有手段,而且还是在华国自己的地盘上,国外人是绝对坑不了他们的。

    可他们华国八九十年代有多少知名产业,就是这样被骗走的。

    买下他们华国家喻户晓的饮料、然后直接缩小生产,让它逐渐退出华国人的视线,再用国外的饮料占领华国市场。

    或是以注资扩大为由,把人安插进去陷害。

    等真正的持有者被抓起来调查后,他们在迅速拆分瓦解,哪怕最后人出来了,之前火遍大江南北的牌子也没了。

    有骨气不让外资注入的,要不是面临铺天盖地的营销抹黑,就是面对众多国外的商品排挤,国外的大型超市不允许进入。

    让国人对这些品牌产生对身体不好,或是太劣质所以进不了商场的印象。

    不过周书瑜并不觉得这两个时代的商人有什么大错。

    八九十年代,华国的生产技术低下,想要得到国外的高端技术,把产品做的更好,外商的条件就是入股。

    还有那些想要迅速扩张,在国内内卷,或是成为国际品牌的,也会走向被人抢夺的结果。

    但现在这些暂时离得还有些远,周书瑜也并不急着跟他们解释这么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