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第 171 章 父母计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一群孩子倏地回正,好像刚才的歪七扭八没有发生。

    赵柯清了清嗓子,重新对一群老太太们道:“这个事情,大队必须得作出惩罚,从今天起,未来一个月,每天扫整个村子,发现脏乱,就多罚一天!”

    赵二奶立刻反对:“凭啥!”

    刘三妮儿却应下来,“行。”

    赵二奶着急,“不行……”

    刘三妮儿冲她卡巴一下眼睛。

    赵二奶误以为她有啥主意,熄火儿。

    刘三妮儿领着老太太们离开。

    赵柯又转向牛小强他们,二话不说,直接惩罚:“后天就开学了,罚你们打扫整个小学一周的卫生,回头我就跟顾校长说。”

    孩子们一听,怨声载道——

    “赵主任,我们啥也没干啊?”

    “这不公平!凭啥罚我们一周啊。”

    “抓泥鳅玩儿有啥错?”

    赵柯:“两周。”

    其他孩子瞬间哽住,生怕再狡辩就要继续加时。

    牛小强不服软,依然不认:“我们没干的事儿,凭什么罚我们?你得拿出证据,不然我们不服!”

    其他孩子瞬间又支棱起来,“对!说我们犯错得有证据,不然我们不服!”

    赵柯笑了。

    规规矩矩的乖孩子有什么好。

    很多长辈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要求孩子乖顺,走出去,会受欺负不说,还会局限在养成的框架里。

    牛小强他们这样儿,有勇气对抗,未来才不受限。

    赵柯爽快地道歉:“我确实没有证据也没抓现行,我道歉,惩罚取消。”

    孩子们有些呆愣,互相对视,不知所措。

    这还是第一个会跟他们道歉的大人……

    赵柯又看了一眼泥鳅桶,道:“我差点儿委屈你们,这样,这点儿泥鳅我帮你们处理了,钱给你们。”

    还能换钱?!

    孩子们欣喜。

    “先别急着高兴,我还没说完。”

    赵柯认真地教育:“有正义感很好,但是不能肆无忌惮啊,你们要相信国家,相信法律,相信集体……知道吗?”

    一群孩子眼睛亮晶晶地点头,“知道知道。”

    “走吧。”

    赵柯目送他们跑跑跳跳地离开,回到赵新山跟前,才有些嘚瑟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浇粪这事儿,我姥就不如我阴,李村儿大队就算怀疑咱们,也指定不了咱们。”

    赵新山脚下全是烟灰,抬头无语地看她。

    大的没正形,小的不学好。

    就说他咋出头教训吧?

    赵新山就是个板板正正的大队长,处理大队的事儿都直接粗暴,像他们干这些事儿,他不管、偶尔配合已经很不错了,让他主动,他绝对干不出。

    这些社员,以后是越来越难管理了……

    赵新山忍不住又卷起一根烟,为这甜蜜的负担。

    ·

    郑美珠在赵村儿大队坐月子,郑母舍得花钱,直说有什么有营养的,她都买,然后托李荷花和曲茜茜做。

    赵柯拿那点儿泥鳅跟郑母交换。

    郑母道谢,然后问她:“我听曲同志说,你们后天一早要送孩子去公社上学,方便捎我吗?我想给家里打个电话,美珠他爹还不知道她生了。”

    “我们开拖拉机去,有位置。”

    九月一号,六点钟,赵小草、余岁他们八个初中生到晒场集合,等郑母出现后,赵柯开拖拉机带着他们进公社。

    一行人到公社后,赵柯得先安排几个孩子去宿舍。

    郑母没让她带路,问清楚邮局的位置,便一个人过去。

    她拨通了丈夫办公室的电话,揪心道:“女儿受刺激,在赵村儿大队生了个女孩儿,她要和宋明杰离婚了,两个孩子归咱们家。”

    电话里,郑父沉默了很久,问:“美珠没有大碍吧?”

    郑母叹道:“有惊无险,母女平安。赵村儿大队的接生员还算专业,就是临时产房卫生环境稍微差些。”

    郑父再次沉默。

    郑母心疼道:“小卓哭得不行,我都不忍心带过去,但他一个孩子也离不开大人。”

    就连郑美珠,他们都不想她拖着个大肚子,长途奔波,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两夫妻得恨死宋明杰。

    当然,现在他们也恨不得撕了宋明杰。

    郑父道:“她不亲眼过去看看,怎么能断得了?万一心软,又被宋明杰哄回去,心里还是要扎一根刺,以后肯定有没完没了的麻烦。”

    郑母忍不住埋怨:“你就庆幸吧,女儿生产没出啥大事儿,要不然我跟你后半辈子都过不安生。”

    “那能怎么办?生产在哪儿都不容易,你不让她去,她在家也有可能憋个好歹,还不如顺了她的心,也能彻底看清那宋明杰的人品。”

    郑父冷静地说:“咱们不是带她去医院检查了吗,她胎养得好,身体也健康,而且,咱们不是打听过了,赵村儿大队的接生员都经过一年的正规接生培训,还有稳定成功的接生经验,发生危险的概率不比硬拦着她在家生产大。”

    一次疏忽,第二次不可能再疏忽。

    郑美珠在家的那几天,郑父并不是单单为了劝她,他费了好些人脉,辗转找到一个近期实地采访过赵村儿大队的记者同志,仔细打听过赵村儿大队的情况。

    夫妻俩暗地里仔细衡量过之后,才最终决定由郑母带着郑美珠和宋卓一起过来,不给宋明杰留一丝一毫遮掩的可能。

    郑美珠的预产期没到,夫妻俩有心理准备,她有可能会生在赵村儿大队或者路上。

    郑母想起赵村儿大队发生的种种,感叹道:“我没想到,赵村儿大队的人竟然劝美珠别逞一时爽快,咱们想把孩子拉拢过来,表面上就不能做得太绝,外人劝,比我们两个亲自说,更好……”

    郑父道:“回来就给两个孩子改姓重上户口。”

    郑母有些高兴,“好!”

    夫妻俩在电话里又说了几句话,才挂断。

    郑母付了钱,一转身,看到门外的人,惊讶后,坦然道:“赵同志,你什么时候过来的。”丝毫没有被听到电话的慌张。

    赵柯若无其事地道:“也是刚来。”

    郑母走出来,主动提及:“我们做父母的,疼爱孩子,有时候别不过她,还不如顺着,让她自个儿看清楚。”

    赵柯点头,“郑同志拎得清,孩子见到父亲不堪的一面,又知道你们没对父亲做绝,以后不会可怜父亲,肯定是对你们更亲近。”

    宋明杰自作聪明,他在这边没有任何能够串通一气的人,所以……郑家一定会达成目的

    一点儿风险,换女儿拎清楚,外孙也改姓郑,不亏。

    郑母见她理解,和气道:“我们家老郑,不会让宋明杰好过,也不会再让孩子们跟他们家走近,不过宋文瑞那个孩子,跟我们小卓到底是血脉兄弟,我觉得,如果你们大队不介意,可以让他们走近一些,以后可以互相帮扶。”

    郑母说着又是一叹:“我们家小卓,到底还是娇惯了些,不如那孩子坚韧。”

    赵柯并没有替宋文瑞答应,“顺其自然吧。”

    郑母认同,“是,看孩子们自己吧。”

    赵柯笑了笑。

    这样的岳家,该说是眼光好还是眼光差。

    总之,为宋明杰点蜡。:,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