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芳园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眼见寻不见李安,这伙人在遗憾之余,有人就提了个建议:“崔学士,各位同学,今日诗会实乃前所未有之盛况,不但群贤毕至,更是诞生了《青玉案》这首绝妙好词。因此,我建议,咱们将今晚诗会中所创作的诗词编纂成集,就名为《芳园集》怎么样?”

    崔融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虽然级别不高,仅为从五品,但是属于非常尊贵的清流官,一般过几年之后就可以升职为詹事府詹事,负责教导皇子皇女们,再升职就有很大机会出任礼部侍郎了。

    所以说,崔融现在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前途十分光明,其出身顶级世家,又是大离国两大藩镇之一的大离国司徒、楚江郡太守江洋的妻侄,要关系有关系,要背景有背景,还的确有真才实学,升官的事情根本不用他操心。

    在场的很多人除了讨好江大小姐之外,就是要巴结崔融。

    因此,很快就有人接话道:“好,张兄此言甚合我意,不如就以这首《青玉案》为开首词怎么样?崔学士那首《丙辰夜咏元宵》可居其次。”

    崔融很快就明白了这伙人的小心思,今晚这首《青玉案》是注定要天下闻名的,这伙人是想沾点光,蹭点流量呀!

    但是,这不是很正常吗?

    大部分人都逃不开名利二字,这伙人都出身世家豪门,权力和财富都不缺,就只求个名了。

    崔融虽然什么都不缺,但也经不起这样的诱惑,他现在的确有些名声,但当世之名与流传千古相比,他现在的这点名声算什么?

    就算他当再大的官,也不过闻名几十年上百年,但像《青玉案》这样的绝唱可是能一直流传下去的。

    比如唐朝时期有很多宰相,但有谁比李白更闻名后世?比如《悯农》的作者李绅,他的这首诗肯定要比他当宰相更出名。

    于是崔融问向江雪燕:“燕燕,你意下如何?”

    要收录人家的作品,总得征求下原作者的意见,现在虽然找不到原作者,但人是江大小姐带来的,明眼人都看出来江大小姐跟那个李公子关系不一般,这首《青玉案》十有八九就是那位李公子写给江雪燕的,因此崔融便询问江雪燕的意见。M..coM

    江雪燕当然也希望李安的这首词能流传于世,但她知道李安的真实身份暂时还不能暴露,只能继续顶着李寻欢这个名字,否则江家和李家都会有麻烦。

    江家和李家可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又是不同国家的臣子,你两家私底下关系这么近,这是要干什么?

    于是江雪燕说道:“我没有意见,这件事就由表哥做主吧。”

    有了江大小姐的同意,大家开始兴高采烈的收录诗词编纂成集,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能够青史留名的好机会。以他们的才能,或许有几个人以后会有些成就,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名声,但机会非常渺茫。

    但如果他们的作品和名字能出现在这本诗集中,就能随着这首《青玉案》在所有的读书人中一直流传下去,历史还不是由文人来写的吗?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的作品都能够出现在诗集里,这个也得讲究一下出身和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