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植物间谍4(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株雄株、两株雌株。

    1910年,经过了6年时间,猕猴桃终于在新西兰旺加努伊的果园中结出了果实。

    1928年,新西兰人海沃德·怀特开始培育猕猴桃种子,经过精心育种后,培育出了一种形状优美、口感好、耐储藏的猕猴桃,被命名为“海沃德()”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的子女依然还在,并且几乎所有新西兰出产的猕猴桃都是1904年那把从湖北宜昌带回来的种子的后代。】

    【1952年,新西兰开始向外出口,如今远销全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个重要出口国就是华夏。】

    起初,新西兰人称呼猕猴桃为“中国鹅莓”或者“宜昌醋栗”。

    当决定对外出口后,新西兰人开始商量:“我们要对外出口自己的水果,不能再叫中国鹅莓或者宜昌醋栗了。”

    “要不叫美龙瓜?”

    “瓜类税收太高,不划算。”

    这时,突然有一群毛茸茸的绿毛鸡一样的几维鸟笨拙地跑过来,跌跌撞撞跑到猕猴桃旁边,似乎以为这是自己的同类,对着它一番跳舞求偶。

    新西兰人受到启发:“你们看,这宜昌醋栗是不是跟几维鸟很像?”

    “的确,都是绿色,都是毛茸茸!”

    小几维鸟跳到猕猴桃里,缩起脖子团成一团后,看起来圆溜溜,跟猕猴桃更像了。

    这个名字立刻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好主意,几维鸟是kiwi,这水果干脆就叫kiwifruit!”

    “好名字!kiwifruit,听起来就像是我们新西兰土生土长的水果!”

    .

    “这是华夏的孩子,被人偷走还被改了名字,太可恨了!”李世民只要一想到自己儿子被人偷走,然后被人改了名字都当成自家孩子,就心痛到旧疾复发。

    连最后一丝根源都要斩断,反过来还要卖到华夏,高价卖给华夏人,又偷种子又要赚钱,这让华夏人显得像是被人卖了还要帮人数钱。

    “我们也要偷,不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水果!”尉迟敬德粗声粗气说道。“他们若是不让引进,我就带兵去引进!”

    程义贞还惦记着天幕说过的丝绸之路:“不错,西域是个好地方,而且不是说大食帝国也很强势吗,我们去引进!”

    武将们群情激奋:

    “还有吐蕃!突厥!”

    “一个都不放过!”

    “他们吃我们的,我们也吃他们的!”

    文臣们开始商量对策。

    “这种子的出口也需

    ()    要严格管控,外面有什么育种人才或者农学人才,留在大唐效力就好。”

    “种子要,人才也要。”

    “民间的种子和水果也得统计,不然被人偷走了都不知道。”

    封伦突然补充:“还有这种间谍,太会伪装了,还是得注意。”

    “对,还是德彝懂。”李世民一句称赞让封德彝一阵心虚:为什么说他懂,难道被发现了?

    不应该啊,隋炀帝、太上皇和前太子都没发现自己多面间谍的身份,当今陛下也没什么异样,也不像是发现了?

    李世民吩咐:“德彝你就此事总结一下,给众臣和百姓提一些建议。”

    看来没有发现,不然当今陛下肯定不会做这种自取其辱的事,总结经验不就是总结他如何在几位皇帝之间互相骗,身为受害者的当今陛下只会觉得写下来是黑历史。

    前杨素心腹幕僚·前杨素表妹夫·前虞世基心腹·前宇文化及心腹·前李渊心腹·前李建成心腹·前李世民天策府司马、现李世民宰相·封德彝,不动声色拱手称下:总结这事,他有经验!

    【新西兰的金果其实是源于一次危机,绿果被病虫害感染,于是开始研发阳光金果,从此改变了游戏规则。】

    【新西兰发现华夏人并不爱吃猕猴桃后,开始打造高端品牌,从论斤卖变成了论个卖,一个是华夏猕猴桃10倍的价格,打造出形象“水果营养之王”,从而在华夏一炮打响】

    天幕放出华夏猕猴桃和新西兰猕猴桃的对比。

    其实金果依然是猕猴桃,育种优化之后,金果外形浑圆更好看,汁液更丰富,口感更甜更符合亚洲人的口味。

    但是相比于它天价的价格来说,说没有宣传出来的虚高价格才是冤大头。

    .

    “我们算什么奸商,这才是奸商!”

    古代的商人看着一个就卖出天价的金果,放在华夏买几斤普通猕猴桃都够了,不由捶胸顿足。

    自己跟对方比,这才叫小巫见大巫啊!

    “技术!技术果然很重要!”商人摸摸自己的钱袋子,原本自满的心在后世商人的刺激下开始有了奋斗的心,“朝廷不让商人参加科举不要紧,我出钱资助举子研究农学,只要能研究出有用的,大大有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不信在他有生之年培育不出这样贵的水果。

    商人看向东边的方向,那边是连接着海外的大海。

    现在知道海外是富裕之地,海外贵族都用的是金币后,不少丝绸商人瓷器商人勇敢出海了,原本以为自己一个卖水果的没什么赚钱机会,这不机会就来了?

    商人满腔兴奋,已经想好了:华夏的水果运到海外肯定有折损,到时候他也使劲宣传,搞什么“水果营养皇帝”“美容皇后”的名头,然后按个卖,去海外赚金子银子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香蕉没有以前的香蕉好吃了。】

    【很多人以为,香蕉是为了运输到外地,没有成

    熟就采摘下来贩卖,所以微酸不香甜,以为是没熟好。】

    【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香蕉史上的悲剧。】

    曾经垄断全球市场的香甜香蕉,名叫大麦克香蕉,原产地是加勒比海区域。

    大麦克香蕉果皮更厚,经过挤压或者磕碰不受影响,而且果实更大,味道更香甜。

    现在市场上垄断的香蕉,是卡文迪许香蕉,果皮更薄,不耐磕碰,一点磕碰都会让卡文迪许香蕉外皮变黑、果肉腐烂,所以成熟之前就得采摘下来,到了销售地区再催熟。

    最重要的是,二者的口感天壤之别。

    “如果大麦克的口味是哈根达斯级别,那么卡文迪许的口味就是超市里廉价的冰激凌而已。”一位作家愤怒地吐槽。

    美国人还创作了一首歌曲:《是的!我们没有香蕉》。

    为什么大家都更喜欢大麦克香蕉,而且它也更耐储存,却被卡文迪许香蕉垄断了市场呢?

    因为大麦克香蕉,已经灭绝了。

    20世纪40年代时期,南美洲香蕉种植园里的大麦克香蕉遭遇了枯萎镰刀菌的真菌感染,随后东南亚、澳大利亚都开始出现真菌感染,直到全球。

    枯萎镰刀菌有长达一年的潜伏期,人们以为做好了隔离防控时,枯萎镰刀菌已经蔓延到了整个香蕉园。

    从1940年到1960年,短短20年,仅仅洪都拉斯、苏里南、哥斯达黎加三个国家就有超过4万公顷的香蕉树被感染,除了连根拔掉,毫无办法。

    果农哭着砍香蕉树:

    “完了!全完了!”

    “香蕉没了,我们吃什么啊!”

    “我们用什么活下去!”

    【香蕉对华夏而言,只是一种普通水果,没有它还有别的水果。】

    【但是对于缺少蔬菜的非洲国家,比如莫桑比克而言,香蕉是重要的维生素来源,也就是说,香蕉其实是他们的主食之一。】

    电视剧里,或者新闻里,网友经常能看到非洲人采摘大串的香蕉抱回家吃,当时还有许多人感慨“不愧是非洲,这么多香蕉吃真幸福啊”。

    其实,香蕉是他们的“菜”,而不只是水果。

    非洲人去种植园采摘香蕉就跟我们去菜地采摘大白菜差不多。

    经常有华夏人教授非洲人种菜的新闻传来,网友只会笑着说华夏不愧是种菜大国,在哪里都能种菜。

    但对非洲人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意味着他们的维生素来源又多了一种,或者说很多种。

    【农业对于华夏而言,不仅仅是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对外援助产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农学家、农业学者和农学生出国教授种地种菜,中东沙漠地区、非洲地区,包括欧洲美洲也会有技术的交流。】

    天幕上,衣着朴素、普遍晒得黢黑的农学家、农业学者和农学生,风尘仆仆从跨国航班上下来,立刻得到了他国领导人的热烈迎接。

    他们在机场拉着巨大的横幅:“

    欢迎华夏专家前来指导!”

    有人抱着花束,带着花环,看到农学家们一出现立刻热情上前。

    领导人握手迎接,其他人送花束、送花环,甚至有时还会有乐队相迎。

    短暂的机场欢迎仪式后,双方不耽误地开展工作。

    在田间亲自研究农作物的产量和生长情况,记录下实验数据;

    在实验室,观察不同的种子的生长状态,还有各种疾病植物的切片,真菌变异状态;

    到会议室,做研究报告,回答当地人的农学问题等等。

    农学在现代,是既接地气也接高科技的产业,是落地于田间服务于百姓,也不断地有农学人前赴后继贡献一生的产业。

    .

    “农,果然是国家大事。”嬴政看得格外认真。

    古今中外,无不重视农业。

    只是现在看来,他们做的还不够。

    嬴政看向农家人,从他身上挪开,看向了外面的天空,以及更遥远的地方。

    农家子弟已经来到咸阳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农学大才?

    如果有,他也不介意如天幕上重视农学家一样,高官厚禄重赏。

    .

    本就重视农业的朱元璋看着天幕上那些各国领导人对农学家的尊敬态度,想起了自家那些糟心的宗室,顿时就来气。

    国家领导人的意思他懂。

    看机场和一路人普通百姓退避、官员恭敬地态度,他也能看出来,不就相当于一国皇帝?

    别人皇帝对农学家对农业亲历亲为,他自我感觉自己对农人态度也很好,方方面面考虑的很多,可惜儿孙们不争气,尽拖他后腿!

    【回到香蕉上。】

    【对于美洲许多国家而言,比如哥伦比亚,香蕉是他们的支柱产业,香蕉园被真菌毁掉,不亚于欧洲的土豆得了晚疫病。】

    【当年,因为全球普遍种植大麦克香蕉,卡文迪许香蕉少量种植,逃过一劫。】

    【但是如今,卡文迪许香蕉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即将灭绝。】

    1967年,台湾卡文迪许香蕉种植园发现了枯萎镰刀菌真菌感染——是的,还是它,熟悉的面孔,基因序列变异后变得更强了,对卡文迪许香蕉的毁灭和感染性也更强了。

    此后,枯萎镰刀菌不断进化,从TR1进化到TR4,传染性越来越强。

    此后,从亚洲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华夏的海南、云南,到非洲的阿曼、莫桑比克,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出现卡文迪许香蕉感染。

    2018年,南美洲也没有逃过,哥伦比亚农业部长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我们的香蕉,生病了!”

    短暂的全国动员,也只是暂时拖住了真菌的脚步,它依然没有停止蔓延。

    2021年,秘鲁再次出现感染香蕉,它依然还在蔓延……

    .

    农人们想到了自己农田里的水稻疾病,不由感同身

    受:

    “这真菌就像瘟疫,

    太可怕了!”

    “又致命,

    又反复,这玩意怎么这么烦人。”

    “也不知道天幕能不能说说怎么防治,一生病,一年的收成都完了!”

    【但是华夏同样也有自己的水果危机。】

    【现在市场上的红富士苹果,是日本从华夏引种后培育出来的品种,而我们本土的苹果,新疆的苹果老祖宗,险些遭受灭顶之灾。】

    在新疆天山山脉深处,有大片的野苹果树林,这里就是苹果在全世界的起源祖地。

    在华夏古代,苹果不叫苹果,这个名字是受到外来影响,但是种子不是。

    1993年,人们从内地带来了产量更大的苹果树枝,想要嫁接给野苹果树林后获得高产。

    但是这些树枝没有经过检疫,带来的不仅仅是高产,还有小吉丁虫。

    小吉丁虫快速入侵,迅速繁殖成群,让这片与世隔绝的野果林遭受了灭顶之灾,野果林或干枯,或死亡。

    最后,只剩下单独站在最远处的一棵“野果王”。

    这棵野果王,已经600多岁,因为距离遥远,逃过了小吉丁的迫害,只是它的同伴苟延残喘多年,才等到了华夏科学家的帮助。

    【目前,我国科学家与小吉丁虫在进行抗争,每年都有植物学家到野果林采样调查,用新疆野苹果基因培育出了全红果肉等各种苹果品种,帮助苹果王国重建家园。】

    【但是在历史上,在数次动乱中,在没有高明的现代农业科技时候,是不是也有我们不知道的本土水果灭绝过呢?】

    荆咕不是专业的农学家,这个问题哪怕是查看史料,也没法解决,因为许多水果本就古代现代叫法不同,不同的名称下,到底只是品种不同,还是物种不同,可能得需要植物学家来考证才更专业。

    这个问题荆咕无解,就像哪怕是皇帝们贵为天子,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知道天底下所有的水果。

    农学家在书籍上记录了各种水果的种类和名字,可是假如那本农书被统治者束之高阁,或者被上层世家垄断,其他百姓忙于生计,只要有的吃、吃不死就行了,对主粮五谷或许更重视点,对水果有没有哪一品种,真得会有人在意吗?

    .

    “让各地农官统计当地水果蔬菜品种,归于朝廷统一记录。”刘娥想起大宋众多文人,以及考上之后没有官职还享受不交税优惠政策的文人,顿时想到了他们的用处。

    “还有病虫害,也还是得专门研究。”

    刘娥越想越觉得都需要人,朝廷大员有事,但是还没职务的完全可以亲自去做记录,比同样忙碌的农人更有学识,兼具双方优势。

    她果断道:“让那些没有官职的进士去全国各地,研究农学,写书呈上。”

    【有些老人喜欢说,现代的水果跟他们那个时候的味道不一样,我们总以为是时代的情怀,但其实很多时候,真得是物种不同了】

    【现代我们想品尝大麦克香蕉的味道,只能去食用香蕉味的饮料或者食品,你会发现它与市场上的卡文迪许香蕉味道不同——因为它的味道采样是大麦克香蕉。】

    【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水果,也许有一日,本土的水果会跟大麦克香蕉一样,无声无息的消失,最终被外来的水果取代。】

    【那时我们或许已经老去,跟子孙形容自己的水果时,孩子们只会疑惑:奶奶你吃得水果味道好像跟我们的不一样?】

    【你忍心告诉后辈,这些水果虽然起源于华夏,但是我们自己的水果已经灭绝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