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7(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南宋不单单坚持了40多年,在钓鱼城之战中,还钓上了一条大鱼——蒙哥大汗!

    这位曾经横扫欧洲、因为手段残忍作风强势,曾经把欧洲十字军的耳朵割下来装成一袋袋当战利品的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也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口中的“上帝的罚罪之鞭()”

    20“▎()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元朝只善于征战,不善于文,这也让他们的强大昙花一现。】

    【元朝建立后不到百年,起义军遍地,真正的农民起义军朱元璋用火器将成吉思汗的后裔赶回成吉思汗起兵的草原。】

    洪武年间,朱元璋听到天幕提起自己,颇为得意。

    “火器当然好用,鄱阳湖之战,朕靠火药击败陈友谅,苏州之战,朕靠火铳击毙张士诚兄弟张士信。”

    所以他不但重赏献上火器的民间火器专家焦玉,让他继续监制火器,还在登基后继续研制发展火器。

    洪武时期的火器制造水平,在当时的世界时首屈一指的。

    官府规定,每一百户,火铳手10名,刀牌手20名,弓箭手30名,枪手40名,火铳兵已经占到步兵病重的十分之一,整个大明军队装备的火铳高达18万支。

    永乐年间的朱棣同样自信。

    “朕的神机营也不比父皇差!”

    神机营下有神枪、快枪、单眼铳、手把铳、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单飞神火炮、神机箭等,专门有对应的士兵专习枪炮。

    而且,神机营比16世纪西班牙创建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兵建制。

    在明朝永乐年间,火铳的月产量达到8387支,年产量上万,火器兵种达到步兵总编制的三分之一。

    到明朝中后期,除了京军十万大军有六万火器手,边军也有大量火器,民间的民兵同样开始有火器,论火器普及绝对不低。

    【但是为什么明朝火器这么强大,后面还要学习西方的佛郎机,仿制西方的红夷大炮呢

    ()    ?】

    【当然是因为,开始落后于西方了。】

    朱元璋的笑容开始消失。

    天幕真得是,就不能让自己骄傲久一点吗。

    然而这样的落后,同样与朱元璋有关系。

    一统天下后,朱元璋被当做“神物()”

    “?()『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

    1593年,万历年间火药库爆炸;

    1626年,天启大爆炸。

    1629年,崇祯大爆炸……

    明朝的京师火药库不断爆炸,每一次都是惊天动地。

    历史上诸多猜测,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工部王恭厂的火药库爆炸,而爆炸的原因与宋朝时期技术发展研制不足不同,是因为官吏腐败,导致当时的火药储藏条件恶劣,管理出现很多漏洞。

    比如天启大爆炸,当时因为仓库管理不善,火药受潮结块,有不懂的小吏竟然想用斧头把火药劈开,一斧头下去,摩擦出火花,直接点燃了仓库的所有火药,来了个连环大爆炸……

    总而言之,其实不是“炮祸”,是“人祸”。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这一次战役中,神机营立下大功,也先的弟弟被枪炮打死。

    从此,大明开始再次重视火器技术,火.枪火炮成为了明军的主要武器。】

    【可惜,终究是迟了。】

    【当葡萄牙的佛郎机大炮传入时,大明这才发现,自己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开始仿制佛郎机。】

    【天启年间,红夷大炮传入,大明开始仿制红夷大炮。】

    【从发明创造到仿制购买,可以看到明朝的火器,其实是不如宋朝的。】

    官办最大的缺陷,就是一切火器是否得到发展并不是取决于火器是否厉害,而是取决于帝王的喜好。

    官办的军器监并非没有人才。

    嘉靖年间,曾铣从山东调任三边总督。

    这位总督对火器很有兴趣,发明了地雷,亲自主持研制火器,还研发出火车地炮各种火力强大的大型火器,想要收复再次被蒙古占领的河套地区。

    但是还没等到他一展身手,曾铣死于嘉靖和严嵩之手。

    他死后官吏去抄家,才发现他家徒四壁,自己所有的私人钱财都拿去研制火器。

    .

    明朝嘉靖年间,朱厚熜在后宫,一身道袍不像皇帝更像道士,端坐在炼丹炉前,闭目修道。

    小太监低声前来传讯:“陛下,曾铣上奏折《请复河套疏》。”

    跟随帝王喜好,同样穿着一身道袍的严嵩看着朱厚熜闭着眼睛没听到一般,主动挥退小太监:“陛下在炼

    ()    丹,

    无事不要打扰。”

    没隔几天,

    又有人前来。

    这一次,不止是小太监,首辅夏言一起跟来,虎视眈眈地看着小太监把折子递上去。

    小太监再次递上折子:“陛下,夏首辅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

    朱厚熜微微皱了皱眉,夏言怎么也掺和进来?

    严嵩瞅着朱厚熜的脸色,迅速批评道:“陛下即将得道成仙,说这许多杂事作甚!”

    朱厚熜睁开眼睛,冷冷地看了过来。

    “所为河套之事?”

    严嵩连忙道:“陛下,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导致战乱兴起,民间死伤无数,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劳民伤民啊!”

    夏言早有准备,严词厉色:“河套地区乃是我大明养马重地,若是不收复回来,大明战马都不够用。”

    严嵩却道:“大明有神机营,有火器火炮,有没有马匹无足轻重。”

    这一句话夏言赞不赞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说到了朱厚熜的心里。

    朱厚熜没有言语,伸手去接过折子,打开翻看一番,随手扔到一边:“朕会考虑。”

    然后再次坐到丹炉前,意思很明确,闭门谢客,夏言可以走了。

    夏言气冲冲的离开,见到等待的曾铣还安慰:“老夫一定会再次递折子,一定要把河套收复回来!”

    但是,夏言注定是做不到,他自身都难保。

    严嵩为了彻底击溃夏言,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

    此后,首辅夏言被罢免,曾铣被捕。

    明知曾铣无罪,百姓都在为之喊冤,但是碍于严嵩和嘉靖的权势,主持刑狱的三法司没有以律论断,而是揣摩着帝王心思,以交结近侍将曾铣斩首,将曾铣妻、子流放二千里。

    当时天下人为之喊冤,把此案评为“千古奇冤”,将曾铣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传唱千年,在戏曲中一次次痛骂严嵩和朱厚熜。

    .

    刚刚在郊外被地雷炸的一身土和火药,狼狈不堪的曾铣看着天幕,慢慢张大嘴巴,喷出一口黑气。

    “咳咳!”

    “子重,你出名了!”一起研制火器的工匠与他多次合作后,亲密无间,没有身份的芥蒂,以友人相称。

    但是一想到友人的出名一半因为火器,一半因为冤案,工匠就为他愤怒。

    “可恨那严嵩,竟然如此诬陷害死你!”

    曾铣想起朝堂上的党争,一阵阵无力。

    “是啊,我研究再厉害的火器,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又有什么用。”

    他连人都没了,火器哪里会得到重视。

    工匠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帮助曾铣,却又感到一阵阵的无力。

    他不过是一个匠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若是你换个朝代,肯定能得到重视。”工匠只能抱着幻想,“天幕说过的秦汉和唐宋,那唐太宗知

    人善任,对百官武将也好,你若是生在大唐,恐怕不会是这个下场。”

    .

    大唐时期,李世民同样在遗憾。

    “地雷啊!又能制火器又能打,还为官清廉的大将,来大唐啊!”

    听到如此人才还来不及发挥实力,就因为政治斗争被诬陷害死,李世民比自己被冤枉还心疼。

    虽然他已经有贞观群臣,但是人才这样的宝贝哪里会嫌少,他还想要更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够,来个二百四他也可以!

    要是大唐有这样的人才,他还弄什么渭水之盟,突厥来了渭水一个也别想离开!

    【几百年后,拥有更强大火器的明朝,被人数不到一百万的草原民族女真给亡国。】

    【而曾铣那两份写给嘉靖皇帝的奏章,被清朝皇帝极为重视,将之收入《皇明经世文编》,成为了禁书。】

    曾铣听到这话,差点给气笑了。

    他大逆不道地第一次骂起了皇帝:“这什么狗皇帝,一个不如一个!”

    明朝的皇帝不重视还诬陷处死他,清朝的皇帝过于重视然后把他的奏折列为禁书,都是什么毛病!

    他怎么就遇不到一个正常点的好皇帝?

    曾铣突然能明白为什么宋人愿意为软弱的宋朝皇帝赴死了,软弱归软弱,宋朝皇帝好歹还算开明。

    更重要的是,对比一下现在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曾铣觉得乱搞兵阵图的赵光义都是可爱的!好歹为了证明自己,赵光义一直很勤政!

    .

    朱元璋气了一次又一次,心理强大了很多,好歹没有被气晕过去。

    “贪污腐败!皇帝都不上朝,没人管了,哪里能不贪污!”

    这一次,朱元璋已经没有只顾着骂贪官,进步的开始骂子孙。

    “上行下效,皇帝懒政,下面的人懒得官吏,难怪火药受潮都没人管!”

    那么多火药,一次次的爆炸,一个个火药厂浪费了多少火药啊!

    朱元璋生性多疑,甚至眼神阴沉的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些官员怕贪污的事情败露,故意要把罪证消灭在爆炸中。

    【这是火器不如人吗?不,女真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甚至是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的开.花.弹炸死的。】

    【除了努尔哈赤被打死,女真人死伤近2万,明军仅仅200多人阵亡。】

    【宁远之战后,女真人对宁远无计可施,于是迁怒觉华岛,把全岛万余军民集体报复性屠杀。】

    此话一出,清朝的氛围就有些诡异了。

    因为对于努尔哈赤的死,清朝多次篡改史书,许多帝王的死充满了疑点,语焉不详。

    比如最出名的篡改史书,就是乾隆帝。

    后世是结合历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的书籍,和当时就在宁远的朝鲜使节李星龄的《春坡堂日月路》来证实,努尔哈赤可以确认是中炮了。要么是当场炸死,要么是开.花.弹的残留导致伤势感染而死,

    总之一定与宁远战役的大炮有关系,且一定是死在女真人官方宣布的死期之前。

    而且从此之后,清朝就算缴获了红夷大炮,也不愿意使用“开.花.弹”

    ,或许也与努尔哈赤的死亡有关。

    .

    天幕明目张胆说努尔哈赤的死因是被袁崇焕炸死,还因为战败迁怒觉华岛搞大.屠.杀,弘历再如何无能狂怒,现在不得不考虑更深远的问题:汉人会不会记仇造反。

    “各地严厉督查百姓,禁止民间研制火器,禁止民间聚集,禁止民间抄录天幕内容!”

    弘历不管西方火器如何发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江山必须稳固,不能因为天幕被颠覆。

    但是他没看到的是,朝堂之上有些汉人大臣的脸色也在微微变化。

    民间或许没条件没胆子去研制火器,但是大臣呢,贵族呢?

    努尔哈赤都能被大炮炸死,其他皇帝呢?

    【努尔哈赤战死之后,女真人转换方向,开始用舆论攻击将领袁崇焕,买通大臣,散布谣言,导致当时大明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相信袁崇焕是汉奸,甚至让他凌迟而死。】

    【这是历史的倒退,也是亡国的必然。】

    【这是政治决定军事,腐败的统治,带来的军事的落后。】

    在西方,因为火器的到来,国王们开疆拓土,正是大杀四方的时候。

    国王们重视火器,也重视军士,西班牙女王、英国女王等都曾经在战争前夕亲自.慰.问军队,送去各种物资。

    曾经的骑兵高高在上,后来的新式火.枪队依然很受重视,都是国王的座上宾,会亲自宴请和嘉奖。

    .

    这一次,刘彻很自信。

    “礼贤下士,重视将士,朕也可以!”

    只要大汉的将军能打败匈奴,别说封侯拜相,让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可以!

    【西方在快速进步,东方在干什么?】

    【明朝打败了元军后,大力发展火器。】

    【清朝打败明朝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名。】

    清朝人缴获红夷大炮后,虽然也在使用,但是觉得“红夷大炮”的“夷”是在讽刺大清,所以改名为“红衣大炮”,让人以为这是华夏本土的东西。

    但是“红夷”本身就是外来文化的象征,指的是红头发的荷兰人。

    华夏对外交流的最初,最开始对西方人的蔑称是“红毛绿眼”,到了近现代因为西方人强大才开始称呼对方“金发碧眼”,称呼的转变也反映着国力的转变。

    清军刚入关时,满清君臣便下了决策:

    “汉人更擅长技术,若是研制火器反清复明,于我大清有威胁。”

    “民间收缴火器和兵书,地方政府也严禁火器。”

    到康熙年间,康熙帝将子母炮仅供给八旗,其余各省都严禁造火器;

    雍正时期,除了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外,把各省的子母炮全部收缴交到兵部。

    同时,清朝还在民间收火器,乾隆年间收缴的鸟枪、火铳多达43666支,清廷获得了绝对的武器优势。

    在民间的火器研发技术上,清朝不仅大兴文字狱,还把所有涉及军事的科技书籍列为禁书。

    比如《武经总要》《武备志》,宫廷据说有备份,但是备份绝对不会流向民间。

    以致于后世研究清朝前期的书籍中,大量的兵书没有一本讨论火炮。

    .

    嬴政感觉很不可思议:“被人用开.花.弹打败了不是更应该研究吗?怎么能直接弃之不用?”

    如果都这态度,那赵武灵王还搞什么胡服骑射,赵国也曾经被胡人打的不轻,学了胡人的胡服骑射反过来按着胡人摩擦,这就是学习敌人的长处变得更强。

    【明朝,不允许民间研究,后来开放了。】

    【清朝,不允许民间研究,后来学习西方还想着“西学东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体制。】

    【但是落后的是技术吗?不,落后的本来就是体制!】

    【清朝皇帝在收缴火器的时候,欧洲的工业革命催生了武器革命,从此拥有了现代化军队,战争模式开始进入全球范畴。】!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