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武术与军事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地会,是清朝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最初,天地会是一群失去土地、或者遭受压

    迫的农民(),由破产农民转化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以及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组成,是抱团取暖互相支援,主要以下层贫苦人民为主。

    在清朝不但不严惩贪官,只不断追杀破产的农民后,天地会从自保变成了反清复明,口号变成了“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

    一群被压迫的底层人物汇聚在一起,歃血为盟:“凤花亭,高溪庵,马溪庙,明主传宗,今夜歃血拜盟,结为同胞兄弟,永无二心!”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事。”

    这里的“鬼子”指“洋鬼子”。

    义和拳最开始成立的目标很单一,就是抵抗八国列强,打出来的口号是扶清抗洋。

    后来,义和拳改名叫做“义和团”,修习的正是义和拳,并且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相信自己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义和团首领因为要联清抗夷,主动找上大清将领。

    当时的端王爱新觉罗·载漪本事不高,但是很会溜须拍马,深受慈禧太后恩宠。

    他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并且深知慈禧太后其实对洋人也不满,想要借助义和团的力量驱逐洋鬼子,来获得更大的权利。

    当义和团找上门来时,载漪瞬间觉得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你们真得愿意与大清一起抵抗八国联军?”

    义和团首领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好!”

    载漪趁此机会,向慈禧太后提出扶拳灭洋,这里的扶拳就是扶持义和拳,也就是义和团。

    义和团的几位高手亲自去慈禧太后面前演绎了一番武术,慈禧太后看得非常满意,便答应了下来,共同商议灭洋之事,让义和团与董福祥所率的甘军,以及载漪在1899年募集的1万满族特种兵虎神营,一起去剿灭洋人。

    这个时期,慈禧太后还大力支持民间武术团体,鼓励大家一起去对抗洋人。

    .

    义和团与朝廷军队一起训练之初,其实已经有了重要问题。

    载漪率领的满族特种兵虎神营,拥有朝廷最厉害的武器,但是问题是,他们也不熟练。

    于是载漪找上了义和团:“我们有一批火器,因为许多未用,不知道射程与火力如何,需要有人去尝试一下……”

    “我来!”义和团在传授武术时,都带有传教的方式,洗脑义和团士兵说他们是刀枪不入,成员相信了,并且在这个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

    “我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好!”

    载漪真得让对方站到了大炮前,然后一炮轰出:

    “轰!”

    炸的人血肉横飞,当场死亡。

    载漪轰炸完后立刻跑开,结束之后才回来看炮筒:“还好,没坏。”

    火器没坏,但是义和拳的

    ()    人死的尸骨不全。

    义和团首领见到这一幕,继续洗脑其他人:“是他练功没好好练,大家练好内功,可以做到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是!”

    到了战争开始,先是对洋人的大使馆攻击。

    “冲——”

    “冲——”

    “杀——”

    义和团尽管没有真的能刀枪不入,但是依然拿着冷兵器冲杀在最前面。

    可惜的是,大使馆内也装备了热武器。

    “轰轰轰——”

    “突突突——”

    洋人的军队也随后赶来,并且反攻了回去。

    当载漪吓得屁滚尿流回到朝中时,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

    “陛下!老佛爷!战败了!”

    慈禧太后面如土色,却迎来了更加恶劣的消息:“八国联军要求大清给个交待!”

    慈禧太后:“交待?”

    载漪亲王生怕承担责任,立刻出主意:“这是义和团的逆贼闹事,是反贼干得,与我大清无关。”

    慈禧太后:“你的意思是?”

    “太后,当断则断!”载漪做出一个切割的手势,“我们要联合八国,一起剿灭那群乱臣贼子!”

    慈禧很快就做出决定:“准。”

    于是这一晚,残存的义和团士兵还在养伤,大清派出军官。

    “伤势重不重?我们来给您送药。”

    当义和团的伤兵打开门,迎来的却是一记寒光:

    “嗤——”

    血液喷溅,在纸窗上喷出一道死亡射线。

    他们轮流敲门。

    “谁啊?”

    “御医。”

    义和团打开门,看到外面杀气蓬勃的士兵立刻意识到不妙,刚喊“救——”,就被捂住嘴拖了进去,

    “嗤嗤嗤——”

    官兵进入房间,展开了大屠杀。

    义和团的伤者用尽最后的力气爬出门外,大喊:“快跑——”

    刚喊了一嗓子,被被官兵拖进去,补刀。

    但是这一嗓子终究是救了其他伤者,齐齐带伤逃出。

    但是伺候还在被刚刚并肩战斗过的官兵不断地被追杀。

    几千义和团士兵来投奔清廷,结局却是战败后被清廷所杀。

    他们没有死在列强手里,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狗皇帝!贼太后!我义和团与尔等誓不两立!”

    从此,义和团从单纯的抵抗列强,变成了抗清抗夷,并且快速联合其他起义军,一起反清。

    .

    梅花拳传人赵三多:“满清无信!日后义和团绝对不与朝廷合作!”

    这位历史上原本死在清军手下的梅花拳第14代传人,从曾经的“扶清灭洋”到“抗清灭洋”,现在因为天幕的出现,直接死了扶清的心。

    玄烨气到狠狠地捶自己胸口,感觉心脏都被气疼

    了:“子孙无能!子孙无能!”

    朱元璋连连摇头:“这义和团多好,主动投靠朝廷,分明是大大的忠臣,你就是这么用忠臣的吗?”

    哪怕是他,当初起义后可没说投靠元朝,就没想过到元朝面前,一直是低调发育。

    当然,这也与形式不同有关,他最恨的敌人就是蒙元,义和团最恨的是外敌,是八国列强。

    “活该!”刘彻很看不上大清朝廷的背信弃义,“有这样主动送上门的兵力,不怕死不怕伤冲在最前面拼命,还没过河就开始拆桥,连高祖都不如!”

    高祖好歹是过河成功,登基之后才开始拆桥杀忌惮的功臣,这种打不过敌人就残杀盟友的行为跟那与敌人议和就废除自己的武学的宋朝有得一拼。

    【除了最出名的天地会和义和团,还有白莲教、天理教、八卦教、混元教等等,反清的不止是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还有他们自己的满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满清能做得比蒙元还要不得人心也是不容易。】

    满清入关以后,说自己是“以武立国”,骑射本事不能丢,所以不允许八旗子弟去务农,也不允许去经商。

    上面的八旗贵胄能吃喝无忧,底层的普通士兵又没有仗打,又地方挣钱,于是只能乞讨。

    在天子脚下乞讨好歹饿不死,但是关外的满人更惨。

    封关不让汉人去开发,但同时也断绝了满人的经商往来,被迫沦为耕战之地,经济上过得还不如明朝时期。

    最重要的是,这块地好歹比俄罗斯那边肥沃,于是被俄罗斯盯上,屡次骚扰,发起战争。

    后来日本又参与进来,日俄在东北博弈,搜刮走了东北的大量资源,从农业到矿产,真可谓是刮地三尺,满清政府不但没有能力阻止,甚至自己都不了解当地的情况。

    清朝末年,因为《辛丑条约》带来的压力,皇帝这才开放了东北,才兴起“闯关东”的风潮,有了大量的人口携带着技术去东北,才开始开发北大荒。

    谁能想到,满清对自己的东北老家就是这样的“关爱”。

    【现代有很多自称“东北满洲”,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

    在大清还在的时候东北根本没有满洲,满洲是族名。恰恰是大清亡国之后,日本人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是故意想把东北从我国分割出去,自己占有。】

    【满清是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自称满洲之后才开始有,在此之前他们是建州女真,但是东北不止是一个女真。】

    除了满洲这个建州女真,东北还有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而建州女真对其他老乡完全不友好,就是靠压榨老乡起家的。

    【元朝人占领中原后,掳掠了中原的各种好东西送回蒙古老家,后来起义军发现江南贫瘠的仿佛被掘地三尺。】

    【但是东北完全不同,东北在满清时过得还不如在明朝,因为明朝与东北有互市,但是到了清朝开始封关,而且野人女真极其能打,满人怎么可能

    放过这样的战斗力?】

    【野人女真相当于清廷的“奴隶兵”,地位低下,但是征兵数量极大,从努尔哈赤开始就征召过10万野人女真兵力,能活着回去的没多少。到现代建国后,野人女真所剩无几,直到现代野人女真的后裔对满清也没有好感。】

    不让他们穿布帛,只能穿鱼皮;

    不让经商交易过好日子,只能耕地和打仗,完全沦为机器人,成为落后的军垦区。

    哪怕同为满洲人,在京城内的满洲八旗子弟过得悠闲自在,在关外的满人过得苦哈哈。

    以致于甚至有满人甚至还想勾结南明谋反。

    【满清皇室总以为自己与汉族是满汉有别,却不知道自己做人太差劲,连自己人也拉满了仇恨。】

    【东北人对日本人非常痛恨,对由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更是毫无好感,溥仪当年要是去跟东北老乡求救,只会死的更快。】

    弘历终于面无血色。

    怎会如此!

    怎会如此!

    为什么连满人都对朝廷产生了痛恨,大清真的做得如此差吗?!

    【现在回到武术。】

    【民国时期,华夏的武术有了“土洋之争”,这个时候还与体育和体操有关。】

    民国时期,西方体育家开始质疑华夏武术,讥讽华夏武术是与空气打架的东西,既缺乏教育价值,又不符合生理需求。

    当时恶西方体育同样发展到了现代化的标准,除了花样繁多的运动项目,还多了生理解剖、运动医学、心理学等科学技术,开始进入科学与体育结合的阶段。

    华夏内部掀起了“国术科学化”运动,第一次开始提出运用力学、生理学等方法来研究武学。

    比如上海的“精武体操会”,天津的“中华武士会”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其中,就有一位“新武术运动”的重要人物,马良。

    【体操,最初是由德国人路德维希·杨发明的,他发明体操也不是为了针对学生,而是为了鼓励士兵士气,与华夏古代军中用武术套路练兵差不多。】

    【民国时期,体操由日本传入华夏,让华夏有了中外体操之争。】

    民国时期,河北保定人马良在山西陆军学堂任教习时,以他所编的“拳脚科”和“率角科”教授学生,当时的山西巡抚赵次珊将之命名为“马氏体操”。

    经过数年实践后,1911年,马良邀请武术名流,将“马氏体操”重新整理后,编为教材,定名为《中华新武术》,共分率角科、拳脚科、棍术科、剑术科等。

    其中,率角并非是“摔跤”,“率”指的是任意搏击,有自由搏击的含义。“角”才是指角力,竞争取胜。从教材里的图案来看,既有单练,也有对练。也有散打。

    但是这本书和“马氏体操”并没有流传开来。

    出身行伍的马良对“新武术”的创编以兵式操典为模式,在技术上有些生硬呆板,训练中有许多立正、稍息、开步

    的内容(),后来学习者越来越少。

    1923年?()_[((),马良发起组织的“中华全国武术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华夏体育史和武术史上的第一次单项武术运动大会,主要是武术技术交流,并没有现代竞技比赛的特点,但是翠玉促进武术走上现代竞技舞台有重要作用。

    但是马良本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媚日投敌,被历史所抛弃,最终“中华新武术”只是昙花一现,淹没在了历史之中。

    【但是,这并不代表武术就此销声匿迹,也不代表华夏的体育和体操就没有自己的东西。】

    【“马氏体操”失败之后,一位女子接过了接力棒。】

    杨烈,原名杨淑华,是一名越南华侨。

    杨烈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体育管理和体操专业,回到华夏后又参与到苏联访问团中,结合国外的广播体操与国内的武术套路,研发了华夏的第一套广播体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华夏人的平均寿命依然才35岁,医疗水平不够,国民体质太差,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也成了迫切需求。

    为了推广广播体操,杨烈还喊出一句口号:“谁不做广播体操,谁就是不爱国”。

    此后,从学校到工厂,从学生到工人,都开始学习广播体操。

    这也是华夏的第一套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1年。

    全国广播电台和新闻报纸配合,发布各种新闻报道来推广,最终全民进入了体育训练阶段,每日都会在广播电台准时播放音乐,开始做广播体操。

    【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在做着广播体操,是不是觉得很有时代的记忆?】

    【每个时代的广播体操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色,这其中就有武术的影子,这样一想,有没有觉得做早操时更亲切了呢?】

    【不知道大家做得是哪一套广播体操?咕咕先说,有点暴露年龄,我做过“时代在召唤”“雏鹰起飞”“初升的太阳”,不知道新时代的广播体操叫什么?】!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