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6(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章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走向官场。在没有科举的年代,男子走上仕途都都很困难,娄逞不但因为才华被举荐为官,还做得颇有作为,可见娄逞才华非等闲之辈。】

    【但是最终只是因为性别,依然被迫离开,被皇帝逼着赶回家中“相夫教子”,这也是男子的常态。】

    【名义上说是女子能力不足,实际上,不过是惧怕女子夺权罢了。】

    【在权力上,男人才是真正的永远清醒,永远无情,可以六亲不认。】

    这一点,身为女性掌权者的太后,和女皇武曌,更能感受。

    但凡执掌大权的女性,在史书上都得不到什么好名声,甚至得不到好下场,一旦失势或者去世,自己和家族、支持者,都会被清算。

    “都说朕心肠歹毒,手段狠辣,朕可没有弑杀亲兄弟,也没有逼迫父亲下位或者杀害亲生子女。”武曌一声冷笑。

    反倒是她自幼疼爱的儿子,她亲生的儿子,为了权力,背叛,反目。

    儿子谴责她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思自己也是大不孝?

    武曌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些掌权女性。

    秦宣太后,吕后,邓太后,又想到了自己。

    能跨出称帝的那一步,她遭遇的困难比所有太后都难,李唐多少藩王反她,各个抛出大义时,却忘了李唐的江山也是从亲戚手中夺来的。

    她武曌,有隋炀帝之恶吗?

    没有!

    李家能夺走杨家的江山,她为何不能夺走李家的江山!

    武曌看向上官婉儿:“婉儿,朕要招纳更多女官,为朕写史,为武周写史。”

    她要让史书,掌握在女子的手中!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的女性文学家。】

    【要论才华和能力,历史上最出众的便是晋朝,短短54年,出现了最多的才女。】

    【魏晋时期女性文人众多,文风也较为旷达、随性,如魏甄皇后的《塘上行》、晋紫微王夫人的《玄龙叙游》、沈满愿的《映水曲》《登楼曲》《晨风行》等。】

    【魏晋有三位才女最受推崇,她们便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的蔡琰、西晋的左棻和东晋的苏蕙。】

    曹操非常羡慕:“后世对蔡琰可真是推崇,汉朝才女有她,魏晋才女又有她。”

    郭嘉是明知故问:“丞相可认识蔡琰?”

    “蔡琰是蔡邕的女儿,我认识蔡邕,也听他说过自己女儿,自幼有才华。”曹操不但认识蔡邕,还与蔡邕颇有往来,想起往事,与谋士们回忆起来。“蔡邕擅书法,文采也不错,他女儿应该是跟他学得。”

    荀彧道:“那蔡琰听说已经被匈奴掳走。”

    曹操看了看天幕,在天幕的影响下,一个想法提前诞生了出来:“我与其父有交往,不如替他赎回蔡文姬。”

    谋士们齐

    ()    齐称赞:“丞相高义!”

    得到赞赏后,曹操立刻命人去办理此事。

    【因为后世守节的风气,很多文人都拿蔡琰为左贤王生孩子的事说事,要我说,那张骞出使西域不也跟匈奴女子生了孩子?】

    【张骞归汉,蔡琰不也归汉?】

    “这如何能一样!天幕这是胡搅蛮缠,一个是男人,怎么能算失身!”元初,名儒郝经是著名的理学家,被忽必烈招纳后主张与宋和谈,作为蒙元的使者去找贾似道和谈,结果被贾似道关押了16年。

    郝经虽然是汉族,但是忠心于蒙元,不认可“华夷之辩”,主张天下一家,也想要以儒家文化汉化蒙元。

    “蔡琰失身于匈奴左贤王,若不是传承了父亲的书法才华,且救助了丈夫董祀,以失节单论的确过了,但是如何能与张骞比!”

    ——名义上说“以失节单论过了”,但处处不忘提“失节”“失身”,认为有此“大过”,需要以“才华”和“救夫”抵消,这就是文人的普遍态度。

    【在一个婚嫁不由女性自己意愿的年代,明知女子身不由己,偏偏拿别人的苦难说事,为什么不反思一下,堂堂男儿,连自己的家乡和故土都守护不了?这江山是因为谁乱的,是因为女人吗?】

    一席话,说得不少乱世的男人齐齐色变。

    江山是为什么乱,因为帝王无道,因为藩王野心,因为藩镇割据,因为蛮夷南下而中原无力抵抗。

    另一个时空,已经年迈的蔡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自始至终,她从来身不由已,每每被人安排,连自己也觉得羞愧,只能被动的承受着一切。

    现在才发现,原来不是自己的错。

    【身在乱世,才女蔡琰的婚姻不幸,魏晋三才女的另外两人同样如此。】

    【才女左棻作诗、赋、颂、赞、诔诸体,至宋《太平御览》所载,仅17篇一卷。今人考据,左棻著作“包括存目共三十篇:诗两篇,赋七篇,颂七篇,赞十二篇,诔二篇”。】

    【左棻生于齐国临淄,兄长左思就是凭借一篇《三都赋》引得天下文人争相传抄,结果导致“洛阳纸贵”的典故原型。左棻的才学并不逊于兄长,史载:“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

    左思、左棻的父亲左雍激动道不能自己。

    “我的好儿子!好女儿!”左雍虽然只是小吏,但是十分自信,自认为才华过人,对儿女原本颇为嫌弃,还曾经对左思当面说“你才华还不如我小时候”。

    左思曾经大受刺激,现在心情大好:“父亲,现在还觉得儿子不如你小时候吗?”

    只有左棻,眉头紧蹙:天幕说她婚姻不幸,父亲和兄长没听到吗?还是说听到了也不在乎?

    【但是这样的才女,依然身不由己。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她的才华,将她纳入后宫,但又嫌弃左棻不够貌美,比较冷落,当做一个写手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晋书》记载道:“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

    多患(),常居薄室。”左棻虽贵为妃嫔?()?[()]『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却近三十年无法与亲人相见,也难怪她在《离思赋》中哀叹道:“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晋武帝去世后,晋朝八王之乱,左棻在幽居深宫二十八年后,寂寞地死在了深宫。】

    左棻嘴唇紧抿,脸色一片惨白。

    竟然是帝王,是深宫。

    而对于相貌,左棻看了一眼兄长和父亲,别说她不貌美,他们这一家人都不怎么好看,不但姿容不出众,还不善言辞。

    可想而知,在以姿色争宠的后宫,自己如何被冷落。

    “父亲,我不想入宫。”

    左雍和左思齐齐沉默半晌,左雍无奈:“女儿,为父做不了主啊!”

    左思却想了又想,叹道:“你听到八王之乱没,在乱世中,没准你在深宫比在我们家还安全点。”

    左棻沉默了。

    都说宁做太平犬莫作乱世人,连那蔡琰都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她若是遇到作乱的藩王,还有其后的五胡乱华,真能逃过一劫吗?

    “这乱世,从来身不由己,你我都一样!”左思的一叹,让一家人都沉默了。

    【最后说苏蕙苏若兰。】

    【单独说苏蕙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璇玑图》就知道了吧?】

    【大名鼎鼎的《璇玑图》,开创了“回文诗”的体裁,启发了后世的诗歌新题材。】

    正在整理刺绣架子上的《璇玑图》的苏蕙抬起酸痛的脖子,疲惫的眼里有着意外。

    原本以为是同名同姓,毕竟她的名字很大众,没想到,还真是自己?

    想起远方的丈夫,再看看手下的刺绣作品,苏蕙委屈的泪水滚滚而来。

    【《璇玑图》的诞生背景,也是因为苏蕙的丈夫窦滔移情别恋,作为挽回丈夫心意的作品创作的。】

    【《璇玑图》绣在一块儿八尺见方的手帕上,以五色丝线织绣而成,横纵各织有二十九字,全文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二十九列,呈‘井’字形纵横回旋,文字可以按照正、反、斜、退字、迭字等排列方式组成诗句,反复吟诵皆成文,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近万首。】

    【因着这《璇玑图》,苏蕙成为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她以后,历代文人学士也创作了许多回文诗词,但都不曾超越她的成就。】

    比如说苏轼,就受到《璇玑图》的启发,写了不少回文诗。

    春闺怨、夏闺怨、秋闺怨、冬闺怨等。

    天幕先把《璇玑图》放在天幕上,再对比放出苏轼的回文诗,顿时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回文诗”。

    .

    “果然绝妙!”刘彻赞道,“原来首尾相接,无论横竖斜退都可以成诗!”

    “满腹情意可见一斑。”司马相如隔空感受着这位才女的才意和情意,心都柔软了。

    这是怎样一位情意绵绵的才女啊!

    【相传,一代女皇则天皇帝

    ()    也“感其妙绝”,特为之作序,说“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相传,苏蕙将《璇玑图》送呈窦滔,后者于是幡然悔悟,夫妻破镜重圆。】

    【相传,北宋诗人黄庭坚对窦滔颇为不满,写诗批判:“怜她苏蕙子,枉嫁窦连波。”】

    窦滔原本拥抱着喜爱的姬妾赵阳台,听到妻子如此深情,一边感动一边不忘喝着宠妾喂到唇边的酒水,就听到了批评自己的诗词,顿时尴尬了。

    都是男人,怎么还不理解男人了?

    隔着遥远的距离,与丈夫异地相处的苏蕙,为着后世如此之多的支持,激动地泪水止不住了。

    原来后世更在意的不是她到底得不得丈夫宠爱,而是自己的才华。

    她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刺绣,突然不想送给窦滔了。

    既然《璇玑图》已经天下扬名,她为何不用它来换取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

    反正丈夫已经带着宠妾当官上任,把她甩在老家,那还不如干脆留在老家,眼不见为净。

    苏蕙擦干眼泪,收起《璇玑图》,也收起自己的满腔怨恨,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她还有娘家,是陈留县令,还有父母和兄姐,还有天幕的支持,还有拿手的刺绣,可以有新的出路!

    【最后压轴的,便是东晋谢道韫!】

    【东晋谢道韫,《隋书·经籍志》载其所著二卷,诗、赋、诔、颂皆有,但留传至今的仍是只有诗四首:《泰山吟》《拟嵇中散诗》《咏雪联句》《论语赞》。另如班婕妤,被钟嵘《诗品》列在上品,对其诗歌的称道远高于其文。】

    【谢道韫能文能武。】

    【文有“咏絮之才”,武有拿刀御敌。】

    正在谈亲事的谢家,王家人也在此,齐齐惊喜了。

    “能文能武,不愧是我谢家子女!”谢安对侄女大赞,不过双方家长议亲,谢道韫其实并不在厅堂。

    谢奕满眼都是“吾家有女,文武双全”的骄傲,这时急的有些想去后宅见女儿了。

    未来公公王羲之同样很高兴,今日是替自己次子来下聘的,看来真是选对了。

    【《世说新语》记载,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作诗,以“飞雪”为主题。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彼时还年幼的谢道韫淡淡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谢道韫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谢道韫在后宅,身边正是谢朗等同族的兄弟姐妹。

    一说起此事,大家纷纷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笑开了。

    “没想到这种小事还被写进了书里。”谢朗看着谢道韫,有些不服,“早知道我应该认真点。”

    谢道韫看着天幕有些出神

    ,闻言头也不回:“在叔叔面前你哪次不认真?”

    谢朗:“……”

    叔叔谢安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在他面前都是各种求表现,怎么可能作诗的时候不认真?

    不过还是有些不服气罢了。

    【再说武。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关键时刻不去派兵防守,只顾着在佛堂求神拜佛。等敌人上门后只顾着逃跑,逃出被抓后杀害。】

    【而谢道韫身为女子反而更有胆魄,亲自提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后来被谢道韫的胆魄打动,赦免了谢道韫和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王羲之:“……”

    婚事还没结成,突然听到了儿子的死因,就,很突然,也很尴尬。

    还是形成对比的死因,他这次子,这么废的吗?

    谢奕的脸色则是有点黑。

    这女婿,废的有些不想嫁女儿了。

    “我回家就教训他,回家就教训!”王羲之连连作保证。

    不仅仅是后世的评价影响儿子的声誉,现在全天下都知道王凝之这么废这么怂,还影响他王家的声誉,回去之后其他族人大概对王凝之也会很有意见。

    “男子不能只学文不学武,还是回去多多学学武艺剑术,日后与令姜月下舞剑也是一桩美谈。”谢安语气温和地“提议”,王羲之连连点头。

    “回去就练!回去就练!”

    魏晋两家大族的联姻,不会因为天幕的剧透就放弃。

    但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比起儿女情长,他们更在意家族的名声,和天幕提到的“卢循孙恩之乱”。

    【从魏晋南北朝的风气,一直影响到了隋唐。】

    【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在贵族中出现了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豪;】

    【到了唐朝,唐朝的公主质量奇高,能征善战的,能文能武,还有擅长书法绘画,擅长经商理财给国家挣军费的,别说公主,哪怕是跟宋明清的皇子藩王们相比,才华能力也远超其他朝代。】

    宋朝大臣抗议起来:“我朝公主贞静贤淑,比唐朝□□的公主好多了!”

    明朝君臣也反对。

    “我大明不和亲不纳贡,公主们嫁娶自由,平安幸福,哪里不好了?”朱元璋刚说完,自己就想起天幕提到的故事,连忙补充,“至于民间联合宦官操控公主婚事的骗局,以后不会再发生!”

    玄烨瞅了一眼自己的女儿们:“虽然我们是满人,大清的格格们也是要学习识字,还学骑马射猎,能文能武,能和亲抚蒙也能维持君臣关系,哪里差了?”

    “有大唐之才,还无大唐之恶,我朝格格们才是最好的!”

    【同时,也是隋唐时期,整个东亚一连出现了好几位走到权力巅峰的实权女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