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名贤”“廉俭”“气义”“知人”“精察”“俊辩”“幼敏”“豪侠”等。《太平广记》搜集了许多宋代之前的小说,其中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比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神》25卷、《鬼》40卷。由此可以看出华夏小说的倾向。】

    【《太平广记》引用的书籍很多,达400多种。这些书籍大都已散佚,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许多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得以流传。】

    赵光义:???

    就这?

    他的《太平广记》虽然是收集前朝的书,但修书也是一大功绩,天幕就这么带过了?

    【但是整体来说,宋朝的志怪小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式微,但是科学、经史学得到了大力发展,更加偏向务实,少了唐人文采斐然、藻绘可观的想象力。】

    不止赵光义失望,宋朝民间的创作者也有些失望。

    《绿窗新话》的编者风月主人,低头看看手中的书,冥思苦想。

    他的书写了大量的人鬼恋爱故事,因为市场上喜爱“风月”,是一本非常风月的志怪小说,还比较受欢迎,本以为天幕会提一笔,却完全没提,失望中又有些了然。

    天幕好像更注重原创,他虽然写了很多市井鬼怪,但是大部分故事都是节录或改写前人志怪、传奇、野史笔记而成。

    比如《刘阮遇天台女仙》原出《幽明录》,《玉箫再生为韦妾》原出《云溪友议》,《崔生遇玉卮娘子》原出《玄怪录》,《星女配姚御史儿》原出《异闻集》等等。

    “原创,我宋人

    难道不能原创?”风月主人突然升起一股拼比心,“不,我可以。大宋以文治天下,我也是大宋文人,必须可以!”

    【现在我们来到明清,明清时期,开始有了大家熟悉的僵尸小说。】

    【先说明朝。】

    【明朝的志怪小说也很有特色,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小说汇编。一种是嘉靖年间,汇集了唐朝传奇的《虞初志》,里面也有收录鬼怪小说,比如《周秦行纪》、《离魂记》、《东阳夜怪录》,都是名篇佳作,文学水平比较高;】

    【第二种是以王世贞所编的《艳异编》为代表的“艳异”类小说汇编。“艳”指的是香艳的情爱故事,“异”指的是奇怪不合常理的故事,比如各种鬼怪小说。在《艳异编》的影响下,还出现了《广艳异编》、《古艳异编》和《续艳异编》;】

    【不过发展到后期,逐渐突出“艳”而忽视“异”,变成了重点以“艳/情”为重心的小说汇编。】

    嘉靖皇帝朱厚熜:“……”

    为什么,每次一到大明,一到嘉靖年间,画风突然大变!

    他好不容易坚持上朝不修道了,大臣们谴责的眼神看得他又想回去炼丹了。

    但是一想到继续炼丹要被骂,朱厚熜还是强忍着不悦,继续听着,脑子里在疯狂骂文人。

    【第三种就是主要以志怪小说为编纂主体的《说郛》。】

    【明朝的鬼怪小说比较矛盾。一方面因为明朝以理学为主,鬼怪小说中说教意味浓重;】

    【另一方面,因为朝□□败,帝王荒淫,明朝自中期开始,社会上流动着对物质的享受和感官刺激的潮流,社会上性病流行。卖春宫图、□□的店铺随之出现,好男风的习俗盛行。】

    【上行下效,“好色”之风蔓延,明朝的“鬼怪小说”会着重写“女鬼”的美貌,和男主对“女鬼”美色的心动,后期的交往与唐朝时更重感情与功名不同,更重视“相与欢”,也就是肉/欲/刺/激的层面。】

    荆咕放出几篇作品,套路非常雷同。

    一开始是男子孤身一人,在荒郊野岭、在破庙、在桥上、在雨夜、在老宅子里,各种地方,艳遇某位可疑女子,或者说是“女鬼”。

    然后重点:描述一番女鬼多么多么美艳!

    交谈,拉扯,再次进入重点:宽衣解带上枕席。

    关于如何上枕席,描绘的手法非常丰富:“抵夜同入小阁,遂偕缱绻”、“张目挑之,遂偕枕席”、“延始惧而竟莫能自制,相与欢”……

    朱元璋看得双眼木然。

    他已经对后代子嗣的好色无语了。

    一个个不缺女人,为什么还能如此荒淫!

    皇帝都没带好头,难怪天幕说“上行下效”!

    但是主播也很无语。

    荆咕叹气:【其实咕咕真得很不想再说□□了,这样容易让人怀疑主播是什么不正经主播,只知道看艳/情小说。】

    【但是,真的逃不过!谁能想到我讲个鬼

    怪小说都能遇到这种题材!】

    阴嫚公主十分同情:“这个咕咕也是不容易,看这种小说,又不好看又恶心人。()”

    嬴政的眉心跳了跳,看向六国之人眼里带着深思。

    若是六国贵族都是这种好色之徒就好了,他打下六国可能比现在更快。

    刘彻看笑话看得很开心:“这明清,啧啧,真是比我们大汉差远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大臣们交头接耳:“我们还是自己动手写吧,就像大唐文人一样,多写点好的,正常的。”

    “不然后世子孙看得全是明清那种小说,苗子都得长歪了。”

    “指望后世子孙不行了,后世文人全抄汉唐的,我们大汉文人不能比不过大唐。”

    话说到这里,文人互卷的氛围就烘托起来了。

    一时间,连什么政斗什么风雅上青楼都没兴趣了,他们有更伟大的事业——写作!为后世文明延续而写!为后世子孙洗眼而作!

    【要是明朝皇帝能看到,咕咕一定要跟老朱提提意见,别总是想着约束女性,看看你们大明的男人,简直憋得要变态了似的,一个个像色中饿鬼,连女鬼都不放过要搞/黄/色,真得是。】

    【要缠足,还不如给男人缠。白天抬轿子去朝廷上朝,下朝了抬回家继续办公,让他们没时间去耍流氓,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像我们现代,工作996,007的,半夜零点还在加班,累得连生孩子的兴趣都没了,直接解决问题。】

    朱元璋还真是疯狂心动。

    他自己都加班,官员凭什么不能加班?

    下朝还有时间去狎妓,真是太闲了。

    朱元璋阴森森扫过一群大臣,觉得上梁不正下梁容易歪,他要先正正上梁,让他们忙到没心思想那门子事。

    【明朝的志怪小说非常丰富,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也有著《志怪录》,侯甸著《西樵野记》,陆粲著《庚巳编》,陆采著《冶城客论》,王同轨著《耳谈》,钱希言著《狯园》,都属于志怪小说里的精品。】

    【到了清朝,最经典的志怪小说要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续子不语》,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李庆辰的《醉茶志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等。】

    【僵尸作怪的小说不是明清才有,唐朝时期就有,但是明清是最多的,约有20多篇。】

    为了给网友来一点童年的“美好回忆”,荆咕特意放出了熟悉的僵尸画面。

    深山义庄上,半夜棺材自己打开,一个人突然直挺挺地从棺材里坐起来!

    他猛地一脚踹飞棺材盖,从棺材里直挺挺地跳了出来。

    一身蓝色的官袍,一顶黑色乌纱帽,双臂往前直直地伸着,指甲黢黑一看就有剧毒;唇边有獠牙,看到活人就咬脖子吸血。

    他膝盖不能打折,只能直挺挺地跳跃行走,但是一跳如同飞翔,十分快速!

    伴随着熟悉的阴森音乐和僵尸跳画面,天幕下不同地方响起了尖叫

    ()    !

    .

    “啊——”

    玄烨听着后宫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有些头疼。

    再往前看,已经有大臣直接吓晕了过去。

    是的,男人们碍于形象没有尖叫,但是在那僵尸从棺材猛地跳出来时,恰好身后一名蓝袍官员拍了拍那位大臣的肩膀,大臣回头一看,差点以为身边也有僵尸,当场吓得昏倒了。

    玄烨一边吩咐太医救人,一边突然觉得大殿气氛阴森了起来。

    再看面前的官袍,十分不顺眼,尤其是蓝色!

    【我们现代常说,为什么主要看到的僵尸是清朝僵尸?】

    【根据清代袁枚在《子不语》记载:僵尸可以分成八个晋级过程: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僵尸刚开始尸变,脸色发紫,即“紫僵”。几个月后,可以升级成一只长满白毛的白僵。数年之后,饱□□血的白僵浑身脱去白毛,长出黑毛,升级为“毛僵”。跳得可以飞起来的僵尸,就是花了几百年时间修炼而成的“飞尸”。我们常见的僵硬地跳跃行走的僵尸形成时间大概是100-500年。那么根据香港电影出现时间倒推,刚好是清朝年间。】

    袁枚哈哈大笑:“不错不错,十分有道理。”

    只不过,他这个老祖宗有些倒霉。

    现在看了后世的僵尸,回头还得看大清的官员,让他有些不想面对。

    尤其是晚上!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尸变”就是非常经典的僵尸诈尸。】

    【《聊斋志异》是华夏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着“空前绝后”的美誉,在海外流传非常广。】

    【日本江户时代的上田秋成非常喜欢,著作的《雨月物语》被誉为日本怪诞文学的最高杰作,被称为“日本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流传到日本后,不少作者模仿和改写。比如1786年都贺庭钟改编了《聊斋志异》中的《恒娘》篇,1792年森岛中良发表的作品《凩草纸》共9篇作品,其中有7篇是仿写的《聊斋志异》;】

    【还有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酒虫》《仙人》等作品取材于《聊斋志异》,太宰治、火野苇平、小山内薰等人都曾创作《聊斋志异》的翻案小说。日本站后“第三新人”派旗手作家安冈章太郎代表作《私说聊斋志异》就是对《聊斋志异》和蒲松龄的再创作。】

    蒲松龄笑眯眯一边喝着茶,一边摇着蒲扇,面前简陋的茶桌上放着纸笔,对面坐着一位讲故事的老农。

    “先生,天幕在说你,那些日本人都模仿你的作品写作咧。”

    蒲松龄心情很好,虽然科举上一生无所成,但是自己喜欢并且为之倾注心血的小说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让他觉得这一生没有白白虚度。

    “是啊,他们算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子,不拜师就偷师。”蒲松龄故意说着,老农,还有茶馆里其他客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日本人的行为起来。

    蒲松龄的心思却已经不在茶馆里,已经飘到了几千年后,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不分国别都喜爱自己小说的世界。

    想到这里,苍老的脸上笑开了花……

    【以上只是讲解比较经典的志怪小说,华夏古代的志怪小说各朝各代都有很多,远远不止这些。】

    【可惜。】

    熟悉的两个字,再次让古人齐齐心里一跳。

    【我们能看到,原本华夏自先秦以来,神仙鬼怪文化从未断绝过,各朝有各朝的特色。】

    【到了华夏近现代以来,代表了古代人诡谲想象与智慧的妖怪文化,在“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和科学、唯物主义的钳制下,已逐渐隐退沉寂了。】

    【但是日本对待妖怪文化的态度与华夏几乎完全相反。】

    赵匡胤有点心虚。

    这种排斥神鬼志怪文化的观念,不会又是宋朝的锅吧?

    但是宋朝除了上层不喜欢,民间写得也挺多,不算吧?

    【日本在经历了绳文——平安——室町——江户——近现代几个时代的发展后,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妖怪文化”。】

    【19世纪90年代,井上圆了发起并成立了“妖怪学”,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妖怪作为一门学问加以研究的国家,日本妖怪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蒲松龄猛地回神,苍老的眼里放出精光:妖怪学!

    是啊,《红楼梦》都可以有红学,他的《聊斋志异》为什么不能有妖怪学!

    明明华夏自己有这么丰富的妖怪文化,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妖怪学!

    【除了传统的纯文学创作外,京极夏彦等小说家将推理小说和妖怪元素结合起来,使日本的妖怪形象通过小说的演绎得以升华和加深,这样一来,妖怪小说不仅拓宽了日本妖怪文学的范畴,更推动了妖怪文化的发展。】

    【到了新时代,在电影、动漫、游戏等新载体的推动之下,妖怪文化成为了日本的“名片”,在各方面发力。】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等动画片里,不断出现童话般美好的神灵妖怪世界,让人心生向往;《夏目友人帐》《滑头鬼之孙》等动漫在中国90、00一代深受喜爱等;还有各种游戏,让日本的鬼怪广为人知。】

    【日本妖怪文化与多产业多领域的结合使日本妖怪走向了大众,走向了市场,走向了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

    在妖怪电影上映的时候,大量的黑头发、黄头发的观众热情地买着电影票进去观看;

    离开电影院,看到了与电影中一模一样的妖怪周边,大方地掏钱购买;

    在家中看到鬼怪动画片,一边吃饭一边沉迷地观看,看到需要收费的VIP,毫不犹豫充值,看到喜欢的角色出周边,再次掏钱……

    还有游戏,为了喜欢角色的一套好看的皮肤,再次掏钱……

    .

    “原来这鬼怪都有这么多人喜欢?”

    阴嫚公主大为震惊。()

    她觉得自己算是很能接受新事物了,但还是没想到那种奇形怪状的鬼怪都有人买回家,虽然小了很多,但是有的分明就是骷髅吧!!!骷髅也能买回家的吗!!!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们都不怕吗?”

    “连兵马俑都能放在床头,有什么会怕?”嬴政至今仍然忘不了,自己陵墓中的兵马俑出现在酒店卧室的每个角落时的那种冲击。

    阴嫚公主:“……”

    扶苏同样被震撼的不轻:“后世还真是百无禁忌。”

    李斯微微一笑:“陛下,若是大秦的鬼怪也能卖出那么多钱,臣也喜欢。”

    嬴政反应非常迅速,立刻拍板:“先做一批兵马俑玩偶,卖到民间试试!”

    天幕帮兵马俑打的广告,不借此功夫给国库挣挣钱白白辜负了天幕的好心。

    【我们的鬼怪文化从先秦时代已经诞生,却因为儒家提倡“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被越来越不重视,最终被列为封建迷信,被日本重视,成为了日本的代表性文化,不仅在海外赚了大笔外汇,还赚走了华夏的人民币。】

    刘彻痛心疾首:“这是我大汉的钱,我们浪费了多少钱!”

    这都是他打匈奴的钱,竟然坐拥宝山而不自知!

    “日本人不是喜欢鬼怪吗,里面的玩偶,还有书籍,多写点,去日本换银子,不是,黄金!”刘彻的眼神精准地落在东方朔身上,笑得第一次这么热情,“曼倩,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你不是这么喜欢编排鬼故事?那就好好写,天天写,一边写一边给大汉挣外汇。

    东方朔:“……”

    爱好变成工作了,痛苦!

    但是一想起日本丰富的金银储量,东方朔快速回血:“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这些原本是我们华夏自己的鬼怪文化啊!】

    “这些原本是我大唐的钱啊!”

    李世民怒拍大腿:“日本人用我大唐的鬼怪赚钱,问过我大唐祖宗了吗?没有!”

    “既然没给钱,那我们自己去拿回来。”长孙皇后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地接下去。

    这一个“拿”字,就用得极妙。

    李世民握住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说得没错,大唐自己去取!”

    那些布偶、雕塑啥的,欺负大唐人不会吗?

    大唐人很会!!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