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府县生活20拉粮(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愿麻烦,还说:“到时候我让小六子送猪蹄过去,你家周周能帮我卤一把,成了。”

    算是拿个还。

    黎大想想便答应下来,不然周周一人大早上的要是推车过去的不成。回来把事一说,顾兆是第一个说好,还说:“我都想好了,要是爹回去几天,要么我们租个车,要么我请假几天。”

    黎周周然不愿相公请假,说己能忙的开。

    最后的最后,不仅是小六子搭了便车来送货,郑辉听闻,说张妈借过来几天,等黎叔回来再说,“……咱们兄弟二人不用客气,再说话还是柔娘提出来的,让张妈过来搭把手,黎夫郎应个急。”

    顾兆便揖感谢,接受了。

    时下人情系的浓厚,与你交好,有困难时那便纷纷搭把手。

    顾兆原是孤儿一个,从小到大没几个朋友,骨子里是客气冷淡的,炸-死到了大历,未对现代哪位朋友有过不舍,最初也是活习惯不适应,像是没有卫纸、洗澡不可能天天洗,卫条件落后。

    />    现在不提了。

    和周周成亲后,落地扎根,有了归属。

    回想以前,也有很多人对有过帮助,像是朱秀才、书斋的老板、东坪村的赵夫子一家,更提现在的郑辉严谨信两位。

    坦坦『荡』『荡』的交朋友很好。

    顾兆心中颇多感悟,然后整理了的笔记和手抄书,打包一起,劳烦爹次回去跑一次东坪村,送赵夫子家里。

    那些都是考秀才时的学习资料。

    赵夫子孙子赵泽考中了童,以后然是考秀才,用的上。

    当然要送赵夫子家,去东坪村,不‘娘家’带礼物那多不好,顾兆挑挑拣拣,将周周小课抄了一遍,临时做了个儿童启蒙小手册。

    后娘不是说要送顾晨读书吗,个好,书中有黄金屋!

    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黎大已经收拾好了,该拿的都放车上,不能忘了,送东坪村顾家的是个蓝『色』小包里头书小薄,送赵夫子的是厚的,有三。送杏哥儿是一块布,上头一盒点心。

    黎周周昨个儿蒸了两蒸笼萝卜猪肉包子,个个巴掌大,爹的食物兜里捡了十个,路上要是饿了爹能吃,还有水囊灌满了热水。还有相公买的铜手炉,相公说现在用不上,爹带上暖手,路上赶骡子冻手。

    大早上热了包子煮了热粥,烧了的碳块放进铜手炉,手炉有个铜把手,身子是穿着棉套的,样捂手也不烫,上头是一层镂空有小洞洞,能排烟。

    “爹,个带上,路上手冷。”黎周周都装上了。

    黎大嫌弃,摆摆手不要,说:“才十一月又不是冬日下雪,不要,我身子骨好着,你兆儿安排上。”哪家男人,个天气抱暖炉了?又不是姑娘家。

    “爹,周周都装好了。”顾兆说。

    黎大还是不成,拿个要被笑话的,成什么样子,说:“我有周周缝的手套,不冷不冷,还带着帽子,成了走了走了。”

    唯恐儿子塞什么手炉,那外头套的布还是花的!

    黎周周最后没法子只能放下,送爹出了巷子口。黎大坐在车架上,回头让两人送了,赶紧回去吧。

    一大早的冷嚯嚯,送啥啊。

    黎大赶着骡车,路上没啥人,空车走的轻快,到了城门跟前等了约一刻才开了城门。

    边黎周周和相公回院子吃了饭,收拾妥当,顾兆看那手炉还放在桌上,家周周心意,便拉着周周手一同捂手,说:“好暖和啊,东西好,我字手冻了能捂一会。”

    “的能用上?”

    “那然,我家周周是未雨绸缪,现在天还不冷,买了便宜,要是等天冷下来下了雪,要是再买可能还排不上号没货了。”顾兆说的夸张。

    黎周周笑起来,“我买的时候还一排呢。”

    “反正周周买的好,能用上,我今个上学带上。”老婆都装好炭火了,不用浪费。

    “好。”

    相公好乖啊。黎周周笑着想。

    回村是空车,加上路已经走过几次,熟悉的很,黎大坐在车上不用走,骡子长大了,不怕些重量,因此赶着路快快的,中午到了宁松镇,黎大想了下,进了镇子买了一坛酒,一些瓜子花,到时候再去一趟十里村,送朱老四了。

    么一耽搁,到了西坪村天已经黑了。

    黎大进了村口跳下骡车,牵着骡子往回走。有村里人见是外人,凑近了一看,“黎大回来了?”

    “诶,叔,是我。”

    “今年收成好,托了你们家的福,你猜怎么着,我家里有一亩地出了六石。”

    黎大惊呼:“多啊,那定是叔伺候的精细。”

    “哈哈哈哈你小子现在咋还会说话了?”

    没一会听见静的都出来了,围着黎大,一言一语的。

    “农闲了等着你回来拉粮,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是种黎家田说的,稻米收拾完了后,挑着好的饱满的黎大装,知道黎大才回来,屋里一定没热水,也没吃食,便招呼黎大去家吃饭,男人还说:“家里不是买了肉吗,切了半斤,做上。”

    “成,有啥。”媳『妇』便回去烧肉,是干脆,半点不心疼。

    半斤肉有啥心疼的?她家种了黎大家的田,只需要交两斗,她家占了大便宜了,吃个一斤两斤肉都成!

    另一人也说:“伯,屋里要是没铺盖卷,来我家凑合睡一晚,我腾个屋……”

    黎大回来日子也是顺,十月家家户户收了粮,上了粮税,瞧着屋里堆的麻袋,收成好卖了银子多,如今又有空闲,租黎家田,得了黎家的好,那热情回馈黎大也是然。

    人穷志短,富裕了腰板子也直了。

    是没种黎家田的,可那肥料法子是黎家的,因此个个热情不耍嘴皮子。

    黎大回了让住过去的说不用,至吃饭也说不了,有包子。

    说了一通话,黎大牵着骡子回己院子,没一会之前说让住过去的小辈担了一捆柴火过来,说:“叔,你一走几个月,屋里不住人一定『潮』,心疼柴,把炕烧上,暖和暖和。”

    还有来黎大收拾屋的,位年纪大,黎大要叫婶子的。

    “有啥的,三俩下好了,你一个大男人,周周也没在跟前,要你折腾铺床,还不知道啥时候。”

    王阿叔过来送的热水,连着家吃的能拿出手的一盘豆腐炖肉沫送了过来,还有粗粮馒头。因为黎大回来的意外,所以是有啥拿啥。

    刚说炖肉的人家,男人亲端了一碗肉菜过来。

    如此一来,黎大在村里回来日子是很顺顺当当,直接吃上了热乎的,有的没走还听着唠了两句。

    “府县开销大,周周做了个小买卖,一天天的不停歇,我打个手帮一把,不然周周早上光是去买下水一来一回俩时辰,午饭都没空吃。”

    “不过算是开销包住了,还成。”

    黎大说的中不溜,大家伙听了觉得还是村里日子舒坦。

    没一会人便回去了,有啥话明个说,让黎大歇歇。黎大饭也吃完了,送饭的人家便收回去,都不用黎大沾手洗。

    点了一盏油灯,黎大擦洗过,进了里屋,刚婶子帮打扫过屋里没什么灰尘,炕也烧起来了,被褥放上头一会烘暖了,半点『潮』意都没。

    黎大便脱了衣裳,倒头睡,还有些不习惯了。

    第二天是家家户户都知道黎大回来了,种黎家田的便背着东西亲送黎家院子里,有花、黄米、稻米、面粉,怕了虫,没全磨成面粉和去了稻米壳。

    原是说好两斗,然是多了,还有家种的菜也黎大装上。

    府县吃个萝卜都要钱,萝卜谁家院子不种个几排?哪还用花钱买。

    “叔,是我娘腌的鸡蛋酱,让一起送过来了。”

    “腌萝卜、酸菜两坛子。”是送花的人家。家旱田不多,以前舍不得拿来种花,今年种了黎家田,花收成好,卖到镇上又是一笔进账。送两坛菜有啥。

    几乎是人人都样。

    黎大在村中吃喝是包了,黎二也过来大哥送东西,刘花香光宗也跟着,端了一碗炖鸡,起码有半只鸡,还有一大碗白米饭。

    “哥,我知道你不乐意去我家吃,我你送过来,你嫌。”黎二求好说。

    黎大说:“知道了。”没说谢。

    黎二才兴,刚送了东西的,大哥都说谢,一家人能说谢字吗。

    刘花香和光宗留儿帮忙收拾,不然『乱』糟糟的怎么装车上?黎大便取了包裹递光宗,“是周周在府县杏哥儿买的,一盒点心一块布,光宗你跑一趟你哥送过去。”

    “好嘞大伯。”光宗接了包裹走。

    刘花香倒不是馋杏哥儿东西,是想瞧瞧府县的布长啥样,她家光宗跑的倒是快,像是她能眛了杏哥儿东西似得。

    光宗到了王家,一边进一边喊人,杏哥儿听到弟弟声,出来问咋了,“你又惹什么『乱』子了?”

    “啥我又惹『乱』子。”光宗不爱,从府县回来后已经很懂事了,爹娘都夸呢,“我跟你不计较,呐大伯拿回来的,说周周哥送你的。”

    杏哥儿一听兴,“大伯回来了?周周回来了没?”

    “没。”

    杏哥儿有些失落,听弟弟说:“不过大伯说了,今年过年回村过,说是根。”

    兄弟俩说话,王家院子长辈也听见了,如今农闲男人都在家。杏哥儿公爹听闻,夸赞说:“你大伯说得对,是咱们西坪村的人,那根在西坪村,出去了过年要回来没忘。”

    女人是不在意什么不的,都好奇周周杏哥儿买了啥。杏哥儿打开一看,是一盒点心,用木盒子包着,是个点心匣子,拉开一瞧。

    因为黎周周怕山楂糕路上被颠碎了,还用布包着,又放在买的布料上头。虽然有几块裂开碎了角,可大部分都完好的。

    “还是花的造型,也不知道咋做的,么好看。”杏哥儿婆母说。

    一共九块糕,杏哥儿捧在手里心里兴,让婆母公爹尝。是送杏哥儿的,老两口把年纪也不馋嘴,推辞不下收了一块分掰开尝个味,剩下的全孩子甜甜嘴了。

    杏哥儿大嫂了一块,弟弟一块。剩下收着。

    花花造型配上府县出品,王家人是夸到天上去了。

    不过府县家山楂糕味道是比镇上卖的好。

    收了点心,不是到了布上了。杏哥儿拆开包着的纸,刚见了个花儿,移不开眼,说:“布上还有花。”

    镇上卖的布都是一个『色』,深的浅的几种样子,以前黎周周东坪村顾『奶』『奶』送的那件袄子颜『色』算致了,可杏哥儿手里块更好看。

    不是大红『色』、红『色』,是说不上来的『色』,柔和着的红,上头还有深一些的桃花瓣,五个花瓣攒成一团,分散开来,看着喜庆漂亮。

    说杏哥儿没见到过,稀罕的移不开眼,王家的婆母和大嫂也是,碰都不敢碰,怕弄脏了坏了。

    “要不少钱吧?”虽然布看着不多,够一件袄子或者元元做一身。

    杏哥儿哪里知道多少钱,心里沉甸甸的暖烘烘的,一直觉得周周对不亲近,只是话多巴巴的赶上去说,如今知道不是样,周周没忘了,还想着惦记着,成了。

    人是复杂的,当时杏哥儿也酸过黎周周,可黎周周一走又想了,最终还是对黎周周的情谊占了大头的。

    >    块布,杏哥儿一直没,没舍得元元缝啥,也没舍得己做,后来还是听说周周怀上了有了身子,才起来周周未出的娃娃做了件小衣裳,剩下的布才了起来。

    事现在不提了。

    黎大拿了东西去东坪村,两村近,脚步快,一会走到了,去了一趟赵夫子家,抬手敲门,里头开门是个年轻『妇』人,估『摸』着是赵泽的娘。

    “你是?”

    “我是西坪村顾兆的爹。”黎大没客套,直接把东西递过去,说:“兆儿在府县念书,知道你家赵泽要考秀才,是以前学习的东西,让我次回来送一趟。”

    说完不等回话,黎大便走了,还要敲岳家的门。

    等人没了影,屋里头赵泽阿『奶』声问:“谁啊?”

    “是顾秀才的爹,来送书了。”赵泽娘把包裹递婆母。

    赵泽阿『奶』还念叨:“顾四过来干什么,你说西坪村那家的爹。”

    屋里头出来的赵夫子一听‘送书’便急忙过来,翻开一看没一会眼眶湿润,“没想到顾兆还记着,还记着赵家。”

    读书不易,纸笔些不提,最贵最难得的是书资源。

    赵夫子年纪大,知学识跟不上,可家中也不富裕,供不了赵泽去镇上念书,如今顾兆送来了外头的书,还有一些顾兆己摘抄的笔记策论,对赵家来说才是至宝。

    五脏六腑如今都诉说着‘感’、‘顾兆好人’、‘赵家的恩人’。

    另一头李桂花不是样了,得了黎大送来的包裹,一听是顾兆让送的,不由一喜,府县的什么稀罕东西,还特意跑来送一趟,没想到顾兆嫁出去成了黎家人还惦记着顾家,不枉费当初一家子走时她送了钱。

    然后一拆开,一薄薄的书?

    李桂花大字不识一个,翻来翻去几页,“没啦?一个?”

    r />

    至那《三字经》启蒙读物,李桂花眼不见心不烦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