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还未等他细想,茶桌对面的房朗却压低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愿意费心为陆琛的未来考虑的人并不是仅有他一个。

    “无晦之前做出来的新式农具和豆麦套种的耕作法我已经派人快马送至京城了,在得到验证后上面的赏赐大概很快就能发下来。”同样看了眼一旁的陆琛,房朗的双眸中满是赞赏,随即有些可惜地叹了口气:

    “只可惜无晦不愿为发明这些器物具名,不然这一次定然可以借机让这孩子在圣上面

    前挂个名号、得些好处赏赐——这样一来,若是那边有人想要动他也会因此心生顾虑,不会再如这次这样肆无忌惮。”

    “不过,就算圣上不赏,我也已经以此为由为无晦在州府内占了一个幕僚主簿的位置,让他多一个官面上的背景靠山,也不妨碍他日后北上参加科考,”这些时日和陆琛接触下来,这位房知州早已经将其当作自己后辈照拂,自然将陆琛的事情放在了心上:“因为这算是提前征辟,所以也不用无晦日日来衙府内点卯值日、只当作挂职即可,虽然没有额外俸禄可领,却也轻松自在。”

    “话说,你难道就没有让无晦去书院内挂职的念头吗?作为江南最富盛名的书院,若是能在其中职教、网络江南士子,多少也能让某些人心中掂量一二。”说到陆琛日后的去处,房朗笑着向老友挑了挑眉。

    “那还真是劳你为无晦费心了。”看到友人作怪式地讨要夸奖,童甫也不由失笑;但回想起之前与陆琛谈话的内容,他的面上渐渐浮现出些许古怪之色:“至于去书院任职,以无晦的学识确实足够,我当然已经向他提过此事,那孩子也答应了,只是……”

    说道此处,童甫的话语微微停滞了片刻。

    “只是,无晦想要去书院任教的并非他一直以来擅长的明经讲义和格律诗赋,而是——”

    “算学。”

    **********

    就在陆琛马上就要在两位长辈的安排下被打包送进书院、成为崭新出炉的教书先生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城,国子监中的那些士子们却已经开始纷纷陷入了考试焦虑。

    原因无他,只因三年一度的会试之日马上就要到来,很多人的命运都将会在几日后被彻底改写。

    “没想到那人当真放弃了今年的科考……”

    丞相府内,手握经义的薄檀心中情绪莫名。

    之前因吴州之事阴差阳错之下得以和连泽裴昭二人摊牌讲开后,他已经发现,他并非此世仅有的重生之人。

    ……那么,那人也会如自己这般,在死后重来一世吗?

    也许正是因为那人也有着前世的记忆,所以才会放弃科考、此生选择走向另外的道路?

    若是那人真的记得前世种种,那这次其主动退却会是因为良心发现……还是为了筹划更大的阴谋?

    新的怀疑浮上心头,不知不觉间,薄檀手中的经卷已经被他握得褶皱变形。

    良久方才将心神重新平定,这位丞相之子按了按自己有些酸胀的眉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能再继续被这些纷杂的思绪干扰了。他目前的当务之急乃是通过此次会试,至于陆琛是否也是拥有前世记忆的重生之人,那就等到他金殿唱名后再细细分说。

    至少,这一次没有那人参与的科考,我定要取下那状元头名……!

    重新将目光凝聚在手中的经义文字之上,前世仅为探花的薄檀于心中立下了誓言。

    于此同时,毗邻国子监的一间客栈中,同为本次考生的崔

    彧也在进行最后的考前准备。

    屏退了各位仆役,这位衣着华丽的贵公子小心地打开了某个上锁的书箱,从中取出了一沓已经因经常摩挲而有些起皱的手稿。

    即便明知自己早已经对纸面上所写的内容烂熟于心,但他还是仔细地阅读完其中的每一个字,并反复默读了数遍,直到思绪外放,微微出神。

    定定地看着书稿上的那些由他自己亲自誊抄的经义策论和诗赋,崔彧的表情一时间变得有些阴晴不定。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直到最后一丝阳光完全隐没在地平线的尽头。

    “嗤”的一声响起,是崔彧亲手点燃了桌上的烛火。

    就着这摇曳的火焰,他将手中的书稿点燃,眼看着微黄的纸页被焰心吞没、化作橘色的光蝶在空中翩跹起舞,并最终成为地板上的一抹飞灰。

    在房间内灯火熄灭的那一刻,似乎是有人发出了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很快便隐没在窗外响起的打更声中。

    **********

    三日后,会试准时举行。

    无数来自大景四面八方的士子们齐聚,在街道两旁围观人群的裹挟中艰难地涌向考场,如逆水行舟;薄檀与前来为他壮行的裴玠和连泽并同被仆从簇拥的崔彧都在其中。

    而就在代表着会试正式开启的钟声被敲响的那一刹那,一条不起眼的轻舟鼓足了风帆,自京外的码头顺流南下、驶向了吴州府城的方向。

    一位身着月色锦袍的青年就静静地站在甲板之上。望着船下脉脉的江水,他的心思已经飘向了江南。

    “陆琛,你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