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正道魁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莫曲沉默,片刻后再次上谏。平山海的成员皆是凡人,虽与无极道门是从属关系,但无极道门只提供物资扶持、知识教化,其他都由平山海自行经营。元黄天为上清界供输新血,上清界在不干预朝政的情况下反哺元黄天,这都是明文写在仙凡条例里的。神舟大陆基本所有国家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仙门的帮扶,无极道门也好,平山海也好,两方都没有直接插手大成国朝政。接纳流民,帮扶众生,这些都不在“干政”的范畴之内。

    而且,说难听点,平民百姓之所以变成流民都是因为国内战乱,地主乡绅趁火打劫。若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平民百姓也不愿意远走他乡。本国逼走的百姓被仙门附属扶持安置,新帝究竟有何颜面指责仙门僭越?!凭你做得稀烂别人做得好?

    莫曲板着脸再次上谏,但新帝已经不耐烦听这老古板絮叨一些听不懂的话了。他下令封闭国门,禁止流民外逃,一经

    发现一律视作“叛国罪”处死,以此杀鸡儆猴;责令商部加大收税力度,尽快填充国库,甚至还将目光落到了京中的富裕人家之上……()

    天载子午二十九年元月,大成国新帝一意孤行,百官脱帽跪于堂前,却只换来一道罢黜的禁令。

    卐不言归的作品《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卐『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同年,新帝将朝堂换血,宠信奸臣,原大学士莫曲再次举书上谏,被驳回。

    同年,新帝封闭国门,禁丝织商队行商,命官兵围堵平山海驻地,勾结世家欲问责平山海僭越之责。莫曲第三次上谏,已经展露出暴君本色的新帝勃然大怒,怒斥莫曲与仙门勾结,以莫须有之罪名将其打入大狱。

    同年,新帝在宠臣的“劝说”下对莫大学士“网开一面”,并未满门抄斩,仅剥夺其家产,判其家人流放千里,以示仁义。

    同年,新帝派兵遣将镇压各地起义,欲拨兵北上,踏平吕川。

    同年,莫曲十名弟子入京觑见,凑齐赎罪金,将莫曲自大狱中救出。莫曲不肯认罪,能书锦绣文章的十指指骨被根根敲碎,罪状书上的十指指印寸寸带血。自狱中脱身,莫曲形容枯槁,白发苍苍,已是油尽灯枯之态。

    学子痛心疾首,嚎啕,曰:“夫子何苦?”

    莫曲闭目,答曰:“老夫平生最恶西坛奸佞,私以为,为人臣子,自当忠君爱国,绝无二志。可原来,较之谢家奸佞,老夫更恶曲竹。”

    同年,京师拨军北上,并未携带粮饷。领头将士满心苍凉,心知此行唯有沿途抢掠,方才有望与吕川一战。

    大军出城之日,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上人丁寥落。领军心有不祥之感,临近城门,远望一片白影。近百名文士白衣素缟,手持白帆,旗上仅书一字——“死”。

    大军将行,竟见如此不详之相,简直形同恶咒。领军见之,目眦尽裂,待看清白衣领头人的身影时,更是忍不住破口大骂:“莫相,小辈尊你敬你,你竟临场示威,咒我军毙亡?你的文人风骨,你的贤明之志呢?如此张狂之举,与叛国何异?当真其心可诛!”

    此时未近冬月,正是秋末时节,大军此时出京,也是算准此时家家户户皆有余粮。

    秋末,秋末,天边却不知为何飘起了白雪。

    “非也。”莫曲摇头,“此非咒骂之语,实乃吾等之志。”

    领军心中不详之意更甚:“何意?”

    莫曲不答,举旗高呼:“君子以义死难,与民共殉国殇!”

    他话音刚落,反手便拔出腰间长剑,自脖颈抹过。飞溅而出的鲜血溅红白衣缟素,他身后也响起了整齐划一的拔剑声响。

    仰头倒地之时,莫曲看见了领军惊恐的神情与连滚带爬翻身下马的狼狈,他看见高高飘扬的白旗,看见了那仿佛被鲜血染红的“死”字。他知道自己救不了大成国,他知道自己奉献了一辈子的国将要灭亡了。他发不出声,发不出声。所以,若是这一身残骨掷地仍有回响,那便让它落地吧。

    天载子午二十九年,大成京都百名文人殉难,血溅白练,逼停大军。万众屏息,无人敢语。迫于情势,新帝不得不调兵折返。

    此事传出,天下哗然。口诛笔伐,民心尽丧。

    ——“常道竹子有节,宁折不弯。意有弯曲,音同屈竹,故不被君子所喜。”

    ——“然,曲竹无芯,风过如笛。脆鸣如溪,故唤曲竹。”

    ——天载子午三十年,胥州大成国,亡。!

    ()    不言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