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琼林宴(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立异的“黑又硬”汪文,满面红光,侃侃而谈。

    “说的不错。汪文,你能骑射吗?”

    赵竑朗声问了起来。

    这家伙如此雄壮,要是不会舞枪弄棒,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大宋也真没救了!

    “陛下,臣能骑射,步弓可拉三石,精通刀枪棍棒,驾车也是粗懂。”

    汪文大声回道,脸上终于有了得意之色。

    “汪文,想不到你文武双全,若是能为国为民,造福百姓,当为我朝楷模。”

    赵竑看着汪文,赞赏地点了点头。

    满场进士,泱泱三百余人,幸好有一个能文能武的。要不然,可真是尴尬死了。

    不过这家伙这身板,不去金陵讲武堂可惜了。

    “东京城也有玉津园,不过只有太祖太宗去过,后来君王无人问津,靖康之耻,大宋失去了半壁江山,玉津园也成了金人的后花园。朝廷南渡,高宗重建玉津园,孝宗早年间去,后来也是门庭冷落,以至于成了史弥远虐杀朝廷重臣的隐蔽之所。君王都不重视骑射,何况臣子?”

    赵竑朗声说完,对着所有的士子,大声问道:

    “各位进士,你们里面,有多少人会骑马射箭?又有多少人喜读兵书,舞枪弄棒?”

    众士子面面相觑,只有寥寥十来个人应声称是。

    从来都是武进士考文进士,皇帝这语气神情,很是有些看不起本科进士。都说皇帝重武轻文,现在看来,似乎确有其事。

    “陛下,臣能骑马射箭,力大如牛,让臣去边塞,捐躯赴国难吧!”

    汪文慷慨激昂,大声说了出来。

    要不是担心君前失仪,他都想脱掉衣服,露出他的六块腹肌,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

    “各位,看到了吧。君子六艺,古来有之。朕说句不客气的话,儒士文能治国,武能定邦,你们许多人手无缚鸡之力,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更不是士人。”

    赵竑看着汪文,温声道:

    “汪文,你不错,朕记住你了。不过,你既然愿意去边塞,就去金陵讲武堂实习一下。国家百废待兴,边塞上很快就要有战事发生,文韬武略,治国安邦,需要文武双全的人才,以后有的是机会为国效力!”

    春秋战国,那些仗剑而行,上马冲锋陷阵,下马治国安民的士者,令人神往,可惜一惊绝迹。

    “臣谢陛下天恩!”

    汪文说完,肃拜一礼,赶紧退到了一旁。

    “陛下教诲,臣等谨记!”

    其他士子一起躬身行礼。

    看汪文眉飞色舞的样子,其他“天子门生”都是暗暗羡慕,就连马光祖和李昂英也是咋舌。

    这小子标新立异,可是达成夙愿,“简在帝心”了。

    “诸位,你们都是朝廷的官员,代天子牧守一方,要记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去地方上任前,都要在六部及各路所实习半年,积累经验。”

    赵竑对着所有的士子,郑重其事,语重心长。

    “朕已经下旨,没有了“榜下捉婿”,也没有了“东华门唱名”和跨马游街。你们是朝廷的官员,不是什么特权阶级。官官相护、官商勾结,想都不要想。科举取士,国家要的是治国安邦的人才,不是清谈误国、酒色财气的蠢才。用心国事、为国为民者,朝廷自然不会辜负。但要是以权谋私、沽名钓誉,甚至是鱼肉百姓,自有国法处置!”

    进士投身官场,很快就会形成独有的官僚体系,钱权利色。不早点敲打,没有律法打压,胡榘安恭行们一定会层出不穷。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再一次,众士子肃然听旨。许多人都是心头凛然,许多人牢骚满腹,但都是恭恭敬敬,面上不敢表露出来。

    皇帝这一招卸磨杀驴真狠。想要找个有钱、有势,或既有权又有势的老丈人,恐怕得再等一阵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皇帝以法治国,推行新政,反贪反腐,他们自以为是的好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

    琼林宴开始,菜肴流水一般上来,宴席上开始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不过,在众进士眼里,宴席似乎简单了许多,没有了歌舞管弦,琼林宴变成了“玉津宴”,似乎变了味道。

    赵竑和进士们同饮,也在打量着这些神色恭谨的“天之骄子”,心里也是明白。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哪有那么容易!

    希望这里面,多一些为国做事的人才,少一些只为升官发财的官僚,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