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周元的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齐紫霄没有直接选择从墙上跳过去,而是选择走正门,“咚”“咚”,敲门声响起。

    “嘎吱”一声,大门打开,一个侍女探出头来,看着齐紫霄,好奇的问道,“您是?”

    “我住在旁边,大家是邻居,听到这里有读书声,所以前来看一下。”

    齐紫霄露出一抹微笑,此时,他身上的衣服还没换掉,侍女看着他的衣服,眼中闪过一抹惊讶。

    “临儿,是谁啊?”

    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一个穿着月白长衫的年轻人走来,手中捧着一卷书。

    “公子,是我们邻居,好像是一位捕头。”

    侍女脆生生的回头说道。

    此时,那位公子已经来到了门口,看到齐紫霄的打扮,眼中闪过一抹惊讶,“原来是蓝衣捕头,真是失敬,临儿,还不赶紧让这位捕头进来,去奉茶。”

    临儿乖巧的点头,迅速转身,去准备香茗。

    “在下齐紫霄,打扰了。”

    齐紫霄笑着抱拳。

    “在下赵宪,齐兄说的哪里话,相遇即是缘。”

    赵宪笑着说道,在前面引路,来到了一个凉亭内。

    两人相对而坐,齐紫霄看着周围,错落有致,繁花似锦,在石桌一旁,点燃着三根蜡烛,将这里照耀的明亮无比。

    “我之前倒是知晓附近院子来了新邻居,但却是始终未曾碰面,今日一见,真是让我吃惊,年纪轻轻,便是可以成为郡衙的蓝衣捕头,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赵宪笑着说道。

    齐紫霄笑着开口,“赵兄过奖了,我对你们读书人才是真的佩服,莫道书生无胆气,敢让天地入沉沦。”

    一边说着,他看着桌子上放着的几本书,其中一本,上面写着《梁国记》。

    听到齐紫霄这话,赵宪苦笑一声,“齐兄所说的应该是那种大儒才是,我就是一个小小的举人。”

    说着,他眼中露出一抹羡慕,“前段时间,我们百川书院君子堂终于进了一个读书人,他虽是一个秀才,但是却是名扬青州,可惜,那是用生命换来的。”

    “读书人,这一辈子所追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流芳百世嘛,那位学子做到了。”

    看着他一脸感慨的表情,齐紫霄知道对方说的是梁兴,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赵兄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中了进士,日后不说流芳百世,但是也足以名扬天下了。”

    “哈哈,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我有几斤几两比谁都清楚,努力半生,只要可以考上贡士便心满意足了,至于进士,想都不用想。”

    赵宪笑着摇摇头,“我们大齐九州之地,每年进士只有不到一百位,相当于一个州只有十位读书人可以成为进士,但是,读书人呢,如过江之鲫,我可不认为自己能从这浩如烟海的读书人之中脱颖而出。”

    说着,侍女端来两杯茶水。

    齐紫霄喝了口茶,笑着说道,“距离会试应该快了吧?”

    大齐科举,是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分为乡,府,会,殿,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

    乡试,是县一级的入学考试,只有通过乡试,才可以成为一名秀才,从而进入书院读书,参与更高等级的考试,一般一年一次。

    府试,则是郡一级的考试,由皇室安排人主持,每年秋天举行,所以一般成为“秋闱”。只有秀才可以参与,只要通过考试,便是可以获得举人身份,第一名更是被称为“解元”!

    到了这个层次,基本上便是可以做官了,但是,也就只能去一些偏僻的郡县,做个主簿什么的芝麻小官。

    所以,很多举人不甘心,便是会继续参加考试,这次考试,则是有礼部主持,三年一次,并且是在春天,因此被称为“春闱”,通过考试,便是可以获得“贡士”身份,第一名被称为“会元”。但是,“春闱”录取人数有限制,只有一千人!

    成为了一名“贡士”,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去下面的地方做个县令,但是,前提是有空缺,如果没有空缺,那么只能等着,很多人等了很多年都等不来这个机会,空耗岁月。

    因此,很多“贡士”都是会通过贿赂手段,让吏部的官员优先安排。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便是走到了一般读书人的尽头,再往上的殿试,那就是真正的天才,皇帝亲自主持,给这些人排定次序,同样,殿试也是三年一次。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十八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八十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甲、三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当然,这些都是在齐紫霄脑海之中瞬间闪过。

    听到齐紫霄的询问,赵宪点点头,“明年春天会试便开始了,一旦失败,又要再等三年了。”

    说着,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是不是我声音吵到你了?”

    “无妨。”

    齐紫霄笑着摆摆手,随手拿起石桌上的那本《梁国记》,“赵兄,我虽然读过书,但是连秀才都不是,不知道你们这会试都考什么?”

    闻言,赵宪想了一下,开口说道,“具体考什么我不清楚,每年都不一样,但是往往都是一些治国理政的对策,例如如何提升一县的经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