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儒法之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首先,要去第三重山的【茹古涵今殿】。

    杜预吃下一颗文丹,恢复文气,又连连使用神通,为自己疗伤。

    他赶时间赶路,不可能再用【卧薪尝胆】,睡一觉来补充文气,只能以文丹催动行程。

    杜预辨明方向,直奔雪山之巅。

    他远远看到,雪山上才气光芒闪烁——那是读书人进入第三重山的象征。

    更多的读书人,正在源源不断通过考验,进入第三重山。

    能抵达此地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十国精英。

    杜预叹了口气,又鼓舞起来。

    前路漫漫亦灿灿,万水千山只等闲。

    他刻意避开文气闪烁之处,向无人处加速行进。

    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杜预不想找麻烦,奈何有人要找他的麻烦。

    前面必经之路上,一人钉子般站在风雪中,啸傲而立。

    他身体挺拔笔直,犹如一棵青松。

    雪,无边无际,吹打在他的斗笠上。

    但他的身躯,却一动不动。

    “杜兄,请留步!”

    此人远远喝道。

    杜预叹了口气。

    他已然认出,此人正是嵩阳书院、【廷尉秀才】张放!

    第二山,第三名。

    张放拦截在杜预必经之路上,意图杜预也能猜得出。

    打架。

    杜预头也不回,一夹马腹。

    神驹腾空而起,龙腾虎跃,展开双翼直冲天际。

    “张兄若要切磋,日后自当奉陪,此刻我有急事。”

    可惜。

    张放态度很坚决,一如他一板一眼的站姿。

    他一字一句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我今日与阁下约战,便是天大之事,也自当下马来。休要虚言应付,虚与委蛇。”

    他一挥手中之物。

    竟然是一把古朴的青铜剑。

    只是一晃而过,杜预看到这把青铜剑的瞬间,便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升到头顶,四肢发寒。

    因这把青铜剑,在张放手中,却森然如刑堂之上刑具,令人瞥见一眼便不寒而栗。

    但张放一举一动,却充满了法家堂堂正正的威严,仿佛在他面前,众人皆有罪,他便是执掌生死、明正典刑的司历判官。

    张放一挥青铜剑,傲然道:“早就听闻,杜预你一贯以诗词才气,推广你所谓“仁”礼,鼓吹以仁治国,于我法家依法治国、多有诽谤之词。今日书山相会,张放特来请教。”

    杜预当然明白,张放的来意。

    十国大争之世,不光种族之战、国家之战,更有道家、法家、墨家、农家、侠义、阴阳、纵横等诸多学派之争。

    堪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百家争鸣,也不都是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之争,很多时候都是拿起武器的批判,却消灭批判的武器。

    打嘴炮,不过瘾,何况百家争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就直接来个肉/体消灭,物理超度,阿弥陀佛。

    张放出身嵩山书院,那是法家的地盘。

    嵩山书院培养出诸多著名法家子弟,在秦国尤其得势,以商鞅变法为起/点,上至皇帝九卿,下至州郡,人人都崇尚法家之学,堪称显学。

    张放又是张仪的侄子,又是法家,在秦国平步青云,身登廷尉高位,已然负责执掌刑名。

    而杜预自从穿越过来,便一直推行改良后的儒家,立功立德立言,朝至圣先师而努力。

    偏偏杜预满腹经纶、作诗厉害,屡屡诗成镇国,将自己的理论和德行,不断在十国中推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光是这书山学海之行,杜预已经作出镇国诗三首,响彻十国。连文渊阁都屡屡显圣,对他赞许有加。

    他自然成为法家弟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后快。

    张放,终于忍不住对杜预下手了。

    前有张仪旧恨,又有杜预大出风头的新仇,加上大家学术不同,杀人理由不要太充足。

    杜预微微一笑:“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君子动口不动手。我没有得罪过阁下,为何一定要打生打死?”

    张放冷笑道:“废话少说。只要你当众发誓,说你幡然悔悟,过去所谓仁术,都是邪门歪道,唯有我法家才是人间正道。我便可放你一马。否则,你只好尝尝我上古五刑剑法。”

    他径直一剑刺来!

    杜预皱眉,闪避开来:“我信奉什么学说,你管得着吗?我不信你法家,你就要拦路杀人,这符合法家之术吗?哪有如此霸道之学说?”

    杜预实力达到举人,一言一行自带论辩神通,举手投足大儒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