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皇帝,出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大乱起来后,杜预又献上平戎良策——以拖待变,事实证明,杜预策略无比正确。如果皇帝不乱动,命哥舒翰固守潼关,叛军无论如何打不下来。

    杜预甚至主动请命,不带一兵一卒,以书生之身,一书一剑,守卫滁州,牵制叛军主力,甚至大败安禄山,大大缓解了朝廷压力。

    这一切努力,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杜预乃是柱国之臣、擎天之柱。

    但皇帝呢?

    皇帝做了什么?

    皇帝一直在与杜预对着干,反着来,所以一直字啊犯错误,犯错误,犯更大更致命的错误。

    他没能阻止安史之乱爆发,更丢城失地,丢掉了中原,还轻敌冒进,狂妄认为“杜预行,朕也行”,强行命令哥舒翰出兵导致如今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如今,他甚至要迁都?南逃?

    连武媚娘都觉得,这皇帝不光水平不行,人品更差啊。

    没有能力不是你的错,但没有身为皇帝的担当,软骨头虾,那就是你不对了。

    如今兵凶战危,正是大唐与叛军决一死战的节骨眼上,杜预、田洪凤正在潼关、长安东门与叛军浴血奋战,你身为皇帝,怎么能未战先降、畏战而逃?

    太后的脸上,也写满了对皇帝的失望。

    唯有范相和一干心腹羽翼,上蹿下跳,各种捧臭脚、极力吹捧赞同。

    范相眉飞色舞,毫无廉耻:“陛下,英明果决。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我大唐朝廷保住了,根基保住了,叛军迟早会被平定。长安就算一时沦陷,也迟早能收复。弃车保帅,正当其时。”

    “毒蛇入怀,壮士断腕。如今之计,唯有迁都。”

    “臣附议。”

    “臣附议。”

    只是一小撮人支持赞成,绝不部分文武百官都陷入尴尬的沉默和死寂。

    年轻皇帝面无表情,冷冷看过大殿。

    他当然能体察到,太后文武百官心中的不满和愤懑。

    但他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他如今早已乱了分寸,恐惧至极。

    从战前的踌躇满志,变成了如今的畏首畏尾,只需要叛军打到长安,隐隐听到东门的喊杀声和炮声。

    年轻皇帝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早已付诸东流,化为落花流水,如今这个躯壳中剩下的,唯有战栗和恐惧。

    田洪凤,无兵无将,一个文官在东门与叛军血战?能赢?

    皇帝根本不指望。

    他全然将田洪凤当做弃子。其价值仅仅在于能拖住叛军多久?一个时辰,还是半天,还是一天?

    无论如何,田洪凤都死定了。

    他这个皇帝,却金贵的很,不光不能死,他还想要万年万万年。

    皇帝如今之计,唯有逃走,以保全自己荣华富贵,百年帝王。

    他横下一条心,不再看任何人失望之色,冷冷道:“为大唐列祖列宗计,为江山社稷计,为亿兆子民计,朕决意大唐即日起,迁都金陵。朕和太后,以及朝中文武百官、后宫妃嫔,全数南巡。”

    “长安,太宗曾留下一条密道。”

    “密道?”

    朝中众臣惊呆了。

    太后豁然而起,愕然道:“此事,哀家怎么都不知道?”

    皇帝面无表情,冷笑道:“母后恕罪。是朕在皇考馆中,无意中阅览到我朝太宗留下的密卷,才得知这条密道的存在。”

    “当年,策划玄武门之变时,太宗皇帝为将叛逆太子、齐王一网打尽,命人在城外与玄武门之间,秘密修筑了一条地道。可以直通城外十里处。”

    “他原本打算,将一只精锐埋伏在城外,以这条密道突然直抵玄武门。可惜玄武门之变发生太快,太宗只凭天策府400亲卫便大获全胜,也无需再使用这条密道。”

    “密道,随后被关闭,所有修筑的工匠和知情/人,都被随之灭口。永不见天日。”

    “但太宗为子孙后代计,在密卷中留下了记载和开启方法。”

    “天不绝我大唐。”

    皇帝仰天长叹,感慨道:“太宗保佑,我大唐今日遭逢大难,这条当年被遗弃的密道,却成为大唐未来中兴的火种。”

    “朕,已经命人开启了密道。做好了万全准备。”

    “请太后即刻移驾玄武门。儿臣亲自护驾,我等这就出城,前往金陵。”

    皇帝目光炯炯,转向太后王姪。

    王姪面色铁青。

    她当然知道,皇帝这与其说是孝心,关切,不如说是挟持、威胁。

    因皇帝连出昏招、屡屡失败,已经失去了天下人望。

    甚至可以说,皇帝自己也清楚,他的皇位都坐不稳了。

    大唐江山,被他一手打得稀烂,连长安都要保不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