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担山三境:浮轻、气脉、摧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感叹完这些。

    顾寒山继续总结。

    第一境界浮轻之后。

    接下来担山神通第二境界叫做气脉。

    所谓气脉,就是力气锁脉,心气接脉。

    你有万千浮轻,倍增万倍,可以背负重物。

    但是却不能肆意使用,毕竟你身躯其他部分只是普通,万一动作没做标准,把那山丘巨石部分重量落到其他部位之上,那不得自己把自己搞死。

    所以就需要感悟神通气脉,以意以心以气接通肩背力量与外物重力中心,以防不经意间重力变到其他部位,伤害身躯。

    气脉分两层,第一是力气之脉,肩背用力,接应中心,形成脉络,稳稳当当。

    第二是心气之脉,心中一动,肩背接触,就能链接外物,贯通力气,背负而起。

    到达气脉境界,才能自自然然的使用百倍千倍万倍背负之力,否则就要谨小慎微慢慢行动,以防疏忽大意。

    “所以,要是与担山一脉领悟了气脉的人交锋,还尽量不与其肩背接触,即使可以挣脱,但是被气机锁定一瞬,总是丢掉了先机。”

    关于这第二个境界。

    顾寒山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修行武道,锤炼身躯,全面发展,比起其他人,就算没有进入气脉境界,在使用肩背倍增之力的时候,还是更有效率,更加随意一些。

    就像自己这“铁山靠”,要是其他担山工,没有感悟气脉关窍,靠的时候,就要慎重一些,别疏忽之下,把其他部位先靠过去了,要是靠到什么不平的硬东西上,那就不妙。

    这也是一般担山工没有穿着重甲横冲直闯的原因。

    也看得出来,担山神通,限制颇大,并不是斗战之法,更偏向某种辅助。

    只不过自己修行武道,未来其他部位也不脆弱,倒有着便利。

    说起来自己这种情况,还可以算是取长补短,海纳百川!

    一生出这种感慨,顾寒山心有所感。

    或许这就是自己的道!

    气脉境界过后,第三个境界——摧峰!

    这一境界,好似就专为担山移山之行为而生。

    山岳不是简单的放在地面之上,而是和大地相连,或许更有更多的山石部分深入大地无尽。

    要是直接背起,先不说能不能背负得起那大地重量,就算当年禹圣有亿万万浮轻之力,你移山之后,也不能把大地搞出一个深渊吧。

    所以就有担山神通第三境,摧峰。

    顾寒山还记得那一日在山水城听到的歌谣。

    “山有绝顶人是峰,吾有心念摧长峰,请来三万六千将,邀得五万八千灵....”

    这就是感悟神通符文,达到某种境界,内外相合,气脉转变,有神异之效,摧峰断根,方能背负山岳,移平大地。

    梳理完了书中讲述的境界。

    顾寒山又回想书中最后所讲述的一些东西。

    第一个境界,要提升,一是经常锻炼,熟能生巧慢慢进步,只不过的确很慢很慢;

    二也要多吞食野性食物,野兽精血等等,好似那野外之物有某种荒野煞气,可以无形刺激符种成长的关隘;

    第三就是在宗门之中修行了,聚在一起,形成某种磁场共振,天地气息有无形改变聚合,环境更优。

    看来担山宗对那些要从小培养的弟子,的确爱护一些。

    回想这提升的细节。

    顾寒山脑洞大开。

    “哈哈,倒很像前世小说中说的炼煞呢,可惜书中也写得不那么明了,或许是因为担山秘境没有其他法门,无法内视什么的,所以大家只能凭借某种感觉来形容。”

    对于担山宗的人,顾寒山没有小看,也不用高看。

    他们没有根本修行之法,估计也很难完完全全从里到外把这神通搞得百分百的明明白白。

    他们只是人,其他方面普通的人,最多学点那个世界的凡俗武道,并不是什么修仙者练气士高武强者。

    前世顾寒山也勉强算是科研人,哪怕是学渣,但是这种理性分析习惯还是有的。

    不会盲目的小瞧,也不会夸张的盲目崇拜。

    “也不知道随着我自己武道的进步,能不能协助自己测量这个符种,而不是现在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