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方也忧心忡忡地看了她一路。末了,那小丫鬟还是好心地提醒道:“老夫人今日面色不大好,世子夫人一会儿去了前堂,在老夫人跟前可得小心些,切莫说错了话。”

    郦酥衣点头,“多谢。”

    那婢子摇头,道:“夫人客气了。您不必谢奴婢,平日里世子爷对下人们多有照拂,奴婢也理应在老夫人那里替您说上几句话的。”

    沈顷确实是个好人。

    他是个好臣子,好将军,好主子,好丈夫。

    郦酥衣不禁担忧地想,如若大家知道,他们一向敬仰的世子爷,其实这么多年以来、身体里一直蛰伏着一只可怖的野兽,那该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她不太敢往下想,只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能有什么办法不着痕迹地将沈兰蘅除去。

    或者,她能在沈兰蘅的魔爪下活到真相大白之时。

    如此想着,不知不觉,她已来到了前堂。

    老夫人正在堂上坐着,听见了响声,面色不善地朝着这边望了过来。

    郦酥衣想起走在路上时,那婢子同自己讲的话。

    “整个国公府都知道,长襄夫人最宝贝的便是咱们二爷。虽说世子爷并非是老夫人所生——”

    她的脚步一下顿住,震惊:

    “世子并非老夫人所出?”

    婢子压低了声音:“世子爷原是一名外室生的孩子,那名外室病死的那年,府里原本的嫡长公子也夭折了。老夫人伤心过度,大夫又说她日后恐不能再生育,老夫人便将世子爷抱在膝下,视若己出。”

    原来如此。

    郦酥衣暗忖,难怪她总觉得沈顷与长襄夫人长得不大像。

    如此想着,她已然来到了前堂。一抬眸,便见那身披群青佛手缎袄的妇人。她的目光严厉,俨然没了初见时的和蔼。

    长襄夫人身侧,正立着芸姑姑。

    一见到郦酥衣,对方从身后取出一把有半臂之长的戒尺。郦酥衣吓得步子一顿,紧接着,便听见芸姑姑的声音。

    “世子夫人,老夫人听闻您前日私自去了万恩山,带着世子爷在山上遇险,险些酿成大罪。世子爷乃国之重臣,更是我镇国公府的顶梁之柱,您胆敢带着世子爷在山上遇见恶狼!若是世子爷当真遇见了什么三长两短,二夫人,您可担待得起?”

    芸姑姑的声音愈发疾厉。

    同这迎面而来的寒风一同裹挟着,朝她的面上扑来。

    郦酥衣站在堂下,长发披肩,敛目垂容。

    不等她开口,座上的老夫人忽然弯身猛烈地咳嗽起来。她的咳声一阵接着一阵,根本不容人插上任何的话。凌冽寒风吹刮而过,终于,长襄夫人直起身,挥了挥手道:

    “罢了,按家规处置罢。”

    按着家规,除去跪祠堂、罚抄经文以外,她还要挨三十戒尺。

    见状,有婢子不忍道:“世子夫人方转醒,怕是受不住这三十戒尺的……”

    芸姑姑手执戒尺,走过来。

    闻言,不由得冷哼:“二爷如今尚在昏迷中,不让如此责罚,怎么能让二夫人长长记性。二夫人,多有得罪了。”

    正言道,她抽出那半臂之长的戒尺,力道蛮横,眼看便要落下来!

    这般长、这般厚实的戒尺。

    挨上整整三十下,怕是掌心会当场烂掉。

    郦酥衣倒吸了一口凉气,闭上眼。

    就在戒尺落下的前一瞬。

    庭院门口突然传来一声:“慢着!”

    郦酥衣转过头。

    一侧的芸姑姑也转过身,见了来者,面色微微一变。

    “世子爷,您何时醒来的?”

    沈顷身披着一件雪白的狐氅,乌发未束,只带了魏恪一人,大步朝这边走了过来。

    院内的下人赶忙跪了一地。

    “见过世子爷。”

    他像是来得匆忙。

    见到郦酥衣安然无恙后,男人才险险松了一口气,正过神色。

    日头微偏,斜斜地落在沈顷雪白的衣肩处。长襄夫人见了他,心中一喜,从座上站起身。

    “母亲。”

    他迎上前,声音温缓。

    “儿子适才在院外,听闻母亲要责罚酥衣。”

    既被听见了,老夫人也无意去隐瞒,她攥着沈顷的手,心疼道:

    “并非我非要罚酥衣,是她不懂事,瞒着大家跑到万恩山去,害得你受苦了。”

    谁料,下一刻,他竟开口道:

    “母亲,此事全是儿子的主意,是儿子让酥衣去的国恩寺。”

    闻言,在场之人皆是一惊。

    连同一侧的郦酥衣,也震惊地抬起头,望向沈顷。

    那一袭雪氅鹤立于这偌大的庭院里,风乍一吹拂,无花亦有兰香飘来。

    沈顷并未望向她。

    他回握住长襄夫人的手,垂下浓密的眼睫。光影就这般穿过光秃秃的树干,于他面上落了薄薄一层。

    男人虽是一名武将,可那面容却分外白皙干净,许是方转醒的缘故,他的气色看上去不大好,眼下依稀有着疲惫之色。

    “你叫酥衣去国恩寺做甚?”

    他缓声,回道:“儿子听闻国恩寺乃是座灵庙,拜佛许愿甚灵。儿子又公务缠身,难得有一日休沐,还要应付满桌子的文书。事务繁杂,便唤了酥衣代儿子去了趟国恩寺,以求……子嗣。”

    说到最后两个字时,沈顷还是忍不住转过头,眸光轻缓,瞧了郦酥衣一眼。

    他说得小心,像是怕会冒犯到她。

    果不其然,在听到这句话后,老夫人先是一愣,继而眉眼笑开。

    “竟是求子嗣,老二,你有心了。”

    言罢,长襄夫人又转过头,问郦酥衣:“是这样么?”

    沈顷以手握拳,放置唇下,轻轻咳嗽了声。

    她立马会意,低下头:“是。”

    沈顷又上前道:“酥衣方醒,再过几日便要回门了,若那时身子还未养好,便要叫人家笑话了。”

    “罢了,”见他都这么说了,老夫人瞥了郦酥衣一眼,“既然如此,又有二郎为你求情,我这次便不罚你了。行了,时辰也不早了,我也乏了,你们都退下罢。”

    二人垂眼,应:“是。”

    她随着沈顷走出前堂。

    最近一直被沈兰蘅的事困扰,竟一时忘了,再过两日,就是她回门的日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