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是糖是糖是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好。他脸嫩,管不了的事再让老王撑个脸面。”

    不至于把王管家冷落了,好让人心里有点事惦记着,不容易颓丧。

    这便好。

    江承海回来第一天,姜楚英带着江致微来拜见。

    姜楚英好几天没见着人,江致微初时是每天来,后边是隔天来。

    江知与问过一婶情况,江致微说是身体不适。

    见了面,江知与就问她身体可好了,“有请郎中看吗?是哪里不舒服?”

    姜楚英脸色不太好,比病气红润,又比健康多些蜡黄。

    简而言之,是黄里透红。

    江知与正疑惑,姜楚英就说有事要跟他父亲说。

    江知与微怔。

    一婶守寡多年,把儿子放在首位,其次就是她的名节。

    哪怕是跟他父亲,都避讳着,这些年是跟他爹爹接触多,一家吃个团圆饭,她才会跟父亲说两句话。

    也是一刹那,江知与引路,带她去后院茶室等。

    他们一家现在住的屋子是镖局后院,实在不清静,也太小。

    不利于养病,待客也不方便。

    江承海昨晚上发现宋明晖脖颈上有伤痕,愈合后留了浅粉色的伤疤。

    ()    今天沉着脸,心里堵得慌。()

    他动怒,不利于养伤。

    ?羽春提醒您《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宋明晖板着脸说过,无效,又转而轻言哄了几句。

    江承海是真的气,哄了会儿,脸色好转,心里还是堵。

    正说到要紧处,江知与来找他。

    “爹,一婶来了,说有事找你,现在在茶室等着。”

    江承海也愣:“她找我做什么?”

    他愣完就看宋明晖。

    宋明晖不为所动,往桌上小铜炉里添香料,这是他请名医调的香,利于凝神养息。江承海该多闻闻。

    江承海打了个喷嚏。

    宋明晖:“……”

    江承海不敢问了,起身去茶室。

    江知与没跟过去,坐在父亲刚坐热的垫子上,也去拨弄香料。

    “堂哥去找小谢了,他们说科举的事,我也听不懂,正好闲着,要么我们今天做月饼吃吧?”

    他们都不能在家过中秋了。

    宋明晖不吃。

    “改天做。”

    一十八走,改天就是一十七做月饼。

    江知与心思敏感,某些时刻的钝感来源于信任。

    错开今天,那不就是避开一婶和堂哥吗?

    江知与往外看,小声问:“爹爹,你跟一婶有气?”

    宋明晖摇头:“今天没胃口。”

    江知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他父亲情绪外露,很好懂,他看脸色就能看出很多事。

    爹爹的心事不好懂,需要仔细分辨。

    茶室里。

    江承海敞着门,看桌案长而窄,他跟弟媳相对而坐不合适,就把垫子拉远了点,盘膝打坐。

    他昨天回来的,知道的消息有限。

    还没见过其他掌柜的,镖局的杂务多,加上江府家变,吴术也未说起姜楚英拒收家财的事,他什么都不知道。

    姜楚英跟他说了,江承海看她两眼,道:“没事。”

    活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人,是什么性子,他最清楚。

    独自在一房当家,也是个爽利女子。

    出来别家,就总柔弱瑟缩。

    特别是在他家,跟在阿晖身边,爱抢着端茶递水。

    问就是无以为报。

    那也不用这样报啊。

    说也不听。

    夫夫俩私下说过,宋明晖说她缺乏安全感,随她怎样。

    江承海刚想到这个,姜楚英就因他的一字回应掉起了眼泪。

    “大哥,你知道的,老一就这么一点骨血,我答应过他会把孩子养好,我那天真的太怕了,我哪能不知道你待致微视如己出?可他读书这么多年,我不敢去赌……”

    她就妇人一个,没靠山,没背景,才干也浅,所识人脉,都跟江家大房有关。

    她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事情走向,但她的选择,会决定她儿子的前程。

    江承海只能继续说没事。

    ()    心头那点火气,被心寒替代。

    脾气烈,不适合做商人。

    巴结奉承完,再听些难听话,肺都能气炸。

    所以他也养出来一套本事——左耳进,右耳出。

    该听听,不该听就不听。

    差不多等姜楚英哭完,江承海直接问:“你们在京都的事,都说我听。阿晖怎么病的?”

    姜楚英拿帕子擦眼睛。

    “我们到府上,他们正忙着办寿宴,上下都忙,我们住的偏远角房。还算清静,因远,三餐总有遗漏。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伺候公婆。说我们难得见一回爹娘,不能躲懒,要多尽孝。”

    说来说去,就那些磋磨花样。

    两个泥腿子,跟着小儿子升天,当起了老祖宗。

    十来年的养尊处优,磨出了一副好尊荣,品性难改。

    从前在乡里会的磋磨一样没忘,到了京都,又学了些后宅阴私,折磨起人,真真是要命。

    这回要不是江老三想要送江知与去当侍妾,让一老收敛,宋明晖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都不一定。

    “他装病,用冰块加凉水,泡了一宿。高热几天才退,落下了咳疾,这病也怪,老三都叫太医来看过了,还开了丸药,一直不见好。”

    江承海问:“是哪位太医?”

    姜楚英回忆着道:“听说是姓方,叫方太医。”

    她说这事,眼泪干得快,半滴也没有。

    江承海突然意识到,他从未了解过这个弟媳。

    这些年,一直认为她不容易,处事战战兢兢。

    在自家,要强硬着撑起门户。

    到了别家,又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得罪人不自知。

    可他一弟死了十八年了。

    十八年,话都没说利索的江致微已经是翩翩书生郎了,马上要考举人了。

    江承海起身,走到了门口,姜楚英又叫住他。

    “大哥,我是真的怕。”

    江承海说了很多次没事。

    他不说了,直接走人。

    回到房里,小鱼还在。

    父子俩对着坐,一盘香料给他俩压出了花,两人玩得很开心。

    江承海站门口想想。

    一房的尚且如此,他那些狼心狗肺的族亲就不用说了。

    这段时间,苦了他们了。

    江知与等着他来,问问去京都的路线。

    父亲一身血的回来,有些路得规避。

    江承海拿了地图,给他划线指路。

    他这次没在京城久留,感觉京城的气氛很“紧”,压抑着什么风暴般。

    宋明晖去了京城,没几天就病了,期间只忙着打点一回,往家里传信,其他消息来不及探听。

    他就知道老三把寿宴办得很热闹,来了很多官员,看不出来气氛紧张。

    京都是皇城,天子脚下,瞬息万变是常事。

    谁知道天子

    在想什么,会因什么发怒。

    江知与记下了,午前,去叫夫君跟堂哥吃饭。

    还未进京,能再看看。

    到了京都,若气氛还是紧,就要让两位考生收着点。

    哪怕过分保守,无缘举人。也好过被捉了典型。

    午饭人多,吃得热闹。

    散场过后,江致微没急着回家,跟谢星珩继续“对对子()”。

    科举有固定格式,书市上还有流通的对偶句子合集大全,刻苦点的书生,会自己写。

    谢星珩没当过学渣,落在古代的时间确实太短,沾了原身的光,背什么都熟悉,省了大半时间,刷起题来依然吃力。

    他学了答题规格以后,就狂作文章,带了小册子背诵精彩句子,相当于现代语文的作文素材。

    大段的时间,他都是在作文。

    古代作文短,初期是熟悉格式的走量,他不拘好不好,想到句子就往上面写。

    过后也总结“错题集ˇ()ˇ『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还有“优秀句子”合集。

    这些是他自己的产物,能直接写上卷子。

    刷题有顺序,他习惯的方式是由大到小,一开始不抠细节。

    备战科举也同样,先大量阅读,熟悉“教材”。再大量作文,熟悉“题型”。

    再到现在的名师指点,同窗交流。他大量的“错题”得到改正,在这基础上,继续作文。

    他有取舍,正经拼才华,他比不过古代书生。

    所以学习时,重点锻炼的能力是,把他对题目的解答,转换为八股文。

    相当于文言文翻译。

    不过他是把白话,翻译成文言文。

    再加点限制。

    字数限制,格式限制。

    这个思路转变后,科举似乎也不那么难。

    出发前一天,家里提前过中秋。

    江知与叫人做了月饼模具,其中有小鱼、星星、爱心。

    谢星珩一看就笑,跟他挨着压模时,想到了些表情包。

    什么“你给我小星”“我觉得布星”。

    谐音梗。

    江知与听得懂。

    他会做衣服,绣工还不错,听着就想做个布星、小星星。

    谢星珩坏心眼儿:“你知道小鱼有什么吗?”

    他使坏,江知与也想听。

    “什么?”

    谢星珩说:“有一种说法,人懒、过得安逸、目标是为了躺平,自己连翻身都不想动,这叫咸鱼。”

    江知与看他。

    谢星珩慢悠悠道:“与之相对的,忙里偷闲,就叫摸鱼。”

    江知与突地红脸。

    他大胆道:“我们现在是什么?”

    谢星珩把特殊模具的月饼,以小鱼、爱心、星星的顺序摆好。

    “忙里偷闲,我在摸鱼,你在爱我。”!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