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补档章节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势了。

    何家夫夫俩,捏着一封书信,迟疑很久,就着烛火烧了。

    京中变故已平,无需再让人忧心一回。

    此次通信,报喜不报忧。

    六月里寄出信件,紧跟着等来丰州来客。是谢星珩叫人培养的兽医。

    来的人年岁二十七八,原是个小学徒,在药铺跟着师父学了十五年本事,还不能开馆行医,问就是本事没有学到家。

    他不想到死都是小学徒,也不知师父是故意不给他出头机会,还是他真的没有本事,听说江家在培养兽医人才,给畜牲看病,他当即拎着药箱过去面试了。

    不能给人看病,还不能给畜牲看了?

    他留在了江家农庄里,也就跟师父告辞作别,这一别,他有了新天地。

    他是首批兽医里,表现最好的人之一。此来京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农庄很欢迎他!

    并且问他:“你有给虫子看病的经验吗?”

    兽医的自信凝固在了脸上,神情迟疑。

    何书文又问:“那你会给蛇看病吗?”

    兽医逐渐不自信了。

    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打退堂鼓之前,何书文又接上了吹捧与夸赞,承诺庄上迟早会养鸡鸭、养猪牛。

    而他在农庄的后半年,都在跟虫子打交道。

    怎么给虫子看病,他依然不知道,还在摸索之中。

    但怎样将药材与饲料结合,给药虫们制造更加有利于生长的食物,他颇有心得。

    因他的加入,霍三公子紧盯着的药虫养殖,逐月有突破。

    赶不上正经的药材商,却已小有规模。

    壮劳力的回归,也让伺候药田的人换成了专业人士,配合豆肥、蚯蚓肥,后半年里,还实行了小温室计划,形势大好。

    小温室是在土地四面建造矮墙,矮墙双面,连通烟道。

    上方仿凉亭结构,更换建材,做个大草棚子,挪移需要两个人合抬。

    四面的作物长得不好,中间的还不错。

    赶上日头好的时候,将顶棚挪开,又暖又能晒太阳,冬日里培育的两种药材都生了苗。

    这一年,是忙碌又惊心动魄的一年。

    大丰收过后,农庄上守着货品不敢去卖,只能一点点的卖药虫,以此维持生计。

    进入十二月,到了赶大集的时候,他们才赶着牛车,载着满车的红薯粉去集市上卖。

    红薯产量高,他们还有去年采购的,跟着吃,跟着补,新旧两替,现有十车的货物。

    两车送去了霍家;又两车送给了已成为国师的程明程道长家。

    余下六车,有一车是分给城内零散的联络人,只剩五车售卖。

    定价的事,家里好一番争执。

    何书文一口敲定:“就要三十文钱一斤。这听起来是很

    贵,但我们六斤红薯才出一斤粉,一斤红薯的就要四文钱,成本价就要二十四文,人工呢?时间呢?我们还得挣钱啊,这个定价已经是薄利了!()”

    红薯粉轻,半斤就有一大包,一般人根本不用买一斤。

    年节里,买个几两粉条尝尝鲜也行啊。

    他们去赶集,不指望做大生意,趁着人多,零散着卖光五车货,今年也不求补贴了。

    何家是京城镖局的主事人,庄上日子过不下去,他们都往里贴了银子。

    比如药田、药虫的试养殖,这都是大把的砸钱。

    何书文看他们意动,加把劲说:“去年我们同舟共济,日子困难了些,没法给大家伙发工钱,庄上确实也没挣钱。今年不一样了,眼看着日子好起来,各家都要开工钱,这么多人,张着嘴巴等饭吃,我们本着挣钱的心,先定这个价,实在因为贵,卖不出去,我们再降价。?()?[()]『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样说,大家态度松动,他一锤定音。

    销量比想象中好。

    他们成了国师的程道长,会愿意给他们打小广告。

    京城的权贵圈子里,谁人不知程国师爱吃红薯粉?

    红薯粉是什么东西?许多人出去打听。结果在大集市的犄角旮旯里找着了。

    用牛车载来的红薯粉,被数个人分批拿走,扛着袋子,去不同的摊位叫卖。

    等他们来时,只买到了一点尾货,自家人都不够吃一顿,更遑论送礼。

    来年的红薯粉还没开始做,订单就先来了。

    先钱,后货。他们紧巴巴的日子,看到了希望。

    何书文怕过了东风,生意就凉了,使唤两个儿子,带着些年轻人,下乡收红薯去。

    年节里加班加点,制作好以后,根据付款顺序,一家家的送货上门。

    钱货两清,挣到手的银子,才是自家的银子。

    今年给丰州写的家书,就很是漂亮。

    各方面都有成效,他们还记得谢星珩说过的种植花生。

    农庄就这么大,何书文请教过郭先生,又跟当家的商量,决定今年还是种红薯,再稳固药田和药虫。

    期间,慢慢摸摸的把榨油装置添置齐活,然后照着红薯粉的步伐来。

    设备有了,先买点花生练习榨油。

    再过一年,就种点花生。种完了,又是年尾,又能熬一年。

    等出了花生油,也就有了油渣。

    油渣不好浪费,早前承诺兽医要养的鸡鸭猪牛,可以养起来了。

    很美好的三年计划,写信的时候,满庄子都是笑。

    出了农庄,他们又如惊弓之鸟。

    又是一年春,去年的兵变恍如昨日。

    他们被抓过,出门胆战心惊的,讲话都憋着嗓门。

    这回送信,何书文来回挑人,选了老大何义归去。

    赶巧,皇城有太监,领着圣旨出城门,沿路往丰州去。

    何义归与他们同路,走哪里都能撞上,心间难免记挂,多多注意了点。不知他们是往府城的王爷家里去,还是去丰州。

    丰州今年有什么事吗?

    好像没有吧。

    谨慎起见,他中途加速,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往丰州跑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