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大哭?”

    玄奘默然片刻,轻轻出声:

    “诸行无常,如此而已。”

    不错,诸行无常。即使繁盛璀璨如那烂陀寺,也必定迎来它命中的灭亡。数百年后突厥古尔王朝南侵天竺,那烂陀寺首当其冲,一切高僧圣贤苦思冥想的精妙玄理、一切熔铸中西方求学者心血的自然科学知识,整整数个世纪以来南亚文明难得辉煌的顶点,便从此湮灭无闻,只余断壁残垣了。

    如此残暴而血腥的蹂·躏,本是弱小天竺邦国的常态;但盘踞于西域丝路的突厥人是怎么强盛到可以威胁中印度的……这件事要是细谈下去,恐怕就要有辱赵宋的颜面,所以亦只能抛开不想。

    林貌缓缓道:“诸行无常,自然不错。盛衰兴亡,也是不能避免的事情。但法师既然心心念念,渴求此天竺圣地,难道就不为它的覆灭而痛心么?”

    玄奘法师又非土石木偶,即使超脱了悟,又怎能不为这样惨烈的损失心痛呢?他思索少许:

    “不知施主是什么意思?”

    “在下没有什么意思,只是想提醒法师而已。”林貌道:“法师曾经称述先贤,而在下也恰好记得东晋道安和尚的教诲,所谓’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如果不依从于强大而又壮盛、足以维护秩序的统治者,那么学术与法理就很难长久存在。”

    “这句话实在难听,但似乎也颇有几分道理。法师方才说’诸行无常‘,可那烂陀寺之所以归于无常,难道是因为自己的错漏么?归根结底,还是天竺太过于弱小了吧?拥有那烂陀寺的脊多王朝、帕拉王朝,根本无法在强悍的军事竞争中战胜北方的野蛮人;他们之所以能在掠夺中幸存,维持着小小的学术繁荣,仰仗的并非是自己,而是外力。”

    林貌停了一停,轻轻点出:“譬如现在,法师能安心到那烂陀寺求学,难道不正是因为中原的皇帝陛下,以军力有效遏制了突厥人么?”

    如果中原抗击突厥不力,无法消灭或者牵制漠北的野蛮部族,那么等突厥人强盛壮大之后,他们会对丝路乃至天竺国家做些什么?

    数百年后,赵宋终于以它丰富的实践经验,完满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代价就是数千里佛国的凋零灭亡,璀璨文明之火猝然熄灭,再也不能燃起。

    等到汉人再次踏上西域,已经是八百年以后的光景了。

    玄奘愈发沉默。他沉吟了很久,轻轻开口:“施主的指点,贫僧不太明白。”

    “法师说笑了。在下从来直来直往,说话又有什么难懂的?”林貌道:“我的意思明白不过——既然要依附于强大的秩序,才能保存这学术星星之火;那么放眼此天下九州,最为强大、壮健、不可战胜的秩序,又在哪里?与其信赖夹缝中幸存的弱小国家,为何不将学说交托于更可靠的力量呢?”

    “如果法师愿意从中说和,让那烂陀寺的法脉归于中原皇帝庇护之下,那么在下也愿稍尽绵薄之力,牵线搭桥。如此则两全其美,那烂陀寺的学说,便可仰仗圣天子的光辉,长久保存繁荣下去,岂不甚好?”

    林貌徐徐交代他早已打好腹稿的台词,并未过于掩饰,而只是坦诚指出了历史事实。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静卧在侧的护法神兽狸花猫却立时站起,当下抖了抖耳朵,直勾勾看着巧舌如簧的铲屎官。

    玄奘法师并未答话,神色间却颇有异样。他自小立志求经,于天竺的轶事颇为熟稔,自然知道林貌所言非虚。天竺诸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