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报喜 -----晋江文学城独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着一月初的春闱,到现在还没消息过来,应该中榜的希望不大了,没想到今日却送来了喜报。

    这实在是太好了。

    还有,春闱之后就是皇帝老爷考教的殿试,所以远秋应该已和皇帝老爷见过面了吧?

    再想到等考过了殿试,远秋可就是官老爷了,族老们更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下,他们林氏,怕是在整个江州府都要出名了。

    想到这里,族老们原本蹒跚的步伐,都好似轻快了许多。

    “走,咱们也快些去大贵家瞧瞧!”

    “瞧”字还没落音,就听村西头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显然,两个报喜差役已经到大贵家了。

    这些鞭炮肯定是官差大人点的。

    族老们正想说,咱们走快些,却听村口处又有嗒嗒嗒的马蹄声传来。

    林族长愣怔,难道也是过来送喜报的?

    没等他跟族老们反应过来,就见两名穿着喜庆皂服的差役,很快骑着马儿跑过来了,然后在经过族长和族老们的身边时,洪亮的嗓音高高响起:

    “恭贺林远秋林老爷高中会试第一名!”

    ......

    今日的林家,说是门庭若市都不为过。

    先是前后两帮送喜报的差役上门,而与喜报一起送过来的,是官府拨下来,建造会元牌坊的银钱。

    接着就是会试中榜的奖励,县衙一十两,府衙四十两。

    还有,也不知镇上那些富户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在报喜差役离开没多会儿,就有好些富户安排管家上门贺喜了。

    经过几次送礼被推辞后,管家们也学精了不少,常常是没等林老爷子反应过来,他们就放下礼单和贺礼,坐上马车跑的无影踪了。

    看着堆满炕的绸缎布匹、茶叶点心,以及银两和房地契,老林头和吴氏实在有些头疼,远秋中举人时的贺礼才刚走完回礼呢,这会儿居然又送了这么多过来,可真是一点法子都没有了。

    老林头叮嘱远枫一定要把账目记清楚。

    至于这些贺礼,还是等远秋回来后,让他自己定夺吧。

    等村民都离开后,族长和族老们,就与老林头商量起了造牌坊的事来。

    这可是全村人的荣耀,总要安排好了才行。

    最后,几人定下了会元牌坊的位置,就建在村口那里,这样凡经过他们村的人,都能一眼瞧到,多风光啊。

    不过,在说到村口的确切位置时,不管是族老还是族长,或是老林头,都特意留下了最靠近官道的那一段。

    不出意外的话,这边还有一座进士牌坊要建造呢。

    ......

    村东头林金财家。

    金氏和林金财已经坐在堂屋里呆愣好久了。

    特别是林金财,自听到官差报喜的那一刻起,他就坐在这儿没挪窝了。

    林金财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人家考科举就这么容易,每次中榜都轻而易举。

    而自家的几个孙子呢,却是难如登天。

    才过去的县试,大孙子和一孙子又没考中,林金财有时会想,文延和文庆的书是不是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就着次次不中,还有继续再考的必要吗。

    至于小孙子文进,考过县试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接下来的府试也不知啥时候能考中。

    唉!林金财忍不住叹气,爹娘活着的时候不是偏向他这房的吗,怎么死了就不护佑他家了呢。

    这样想着,林金财就准备端午上坟时,要在爹娘坟前好好说说。

    他们跟一房可是一家,这相差也太大了吧。

    一弟这可都成老太爷了啊。

    ......

    京城,集英殿。

    林远秋已把《治水策》写好,这会儿正字斟句酌,准备好好润色一番。

    因着是治水策,所以林远秋在书写时,采用了对策的形式,而他所知晓的前世治水方法,全部以论据的方式呈现,整篇文章洋洋洒洒共写了两千多字。

    待检查无误后,林远秋拿过一旁的答题纸,很快誊抄了起来。

    举试之人,有一手好的馆阁体是基本。林远秋也一样,经过十几年的练写,如今他的这手馆阁体,已经相当不错的了。

    许是誊抄时太专注的缘故,林远秋并没有注意到,在自己身后停留了约摸半刻钟的明黄色身影。

    考殿试和其他几场考试一样,也必须糊名的。

    所以等林远秋举手示意交卷时,就有弥封官快步走上前来,然后把姓名和籍贯处用白纸糊上,最后再盖上骑缝章。

    如此,林远秋的殿试完美结束。

    接下来,便是十日的耐心等待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