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五福晋47(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七八成!!”

    一道尖锐有些苍老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吓得安清一激灵。

    她循声望去只见众官员中有一老头正颤颤巍巍地站在那,满脸的不可置信。

    “五福晋,您、您确定没开玩笑?”

    安清轻点了点头,被质疑了她却没生气,因为她能清楚感觉到那位官员并无恶意,大概只是因为太惊讶所致。

    “这位大人,妾身知道这是在哪里,不敢有虚言。”她淡声道。

    康熙一改方才激动的反应,突然镇定了下来,他坐在上首静静地看着安清,好半晌都没开口,不知在想什么。

    这种情况,殿内众人自是也不敢吱声,但同时心里也不由泛起了嘀咕,皇上这是要作甚,难道不应该先关心是什么法子吗?

    胤祺见他皇阿玛这个样子,怕会吓到安清,下意识往她身边挪了几分,似是想给她一些安全感。

    相比较来说,安清却淡定的多,因为她清楚自己准备的够充分,并不畏惧康熙的任何问题,这也她之所以这般谨慎的原因。

    凡是简单了解些历史的都清楚,古今帝王向来都有一个通病,生性多疑,即便是‘千古一帝’的康熙也躲不过去,或者说是高处不胜寒吧,站在那位无人之巅的位置上,他连自己的儿L子都这般猜忌,又岂会轻信旁人的一面之词。

    大概又过了一会,康熙终于开口了,“老五福晋,你可能不太清楚,这青风病不是儿L戏,自古便是更甚于水旱灾的大患,所以,朕有些事情必须要问清楚。”

    安清一脸恭敬道:“皇阿玛,过来的路上爷也同儿L媳说了些,儿L媳知晓轻重,您有什么尽管问,儿L媳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康熙轻点了点头,似是对她这个回答很满意,“那朕问你,治那青风病的法子你是从何处而来?”

    他倒是没怀疑那法子是否有效,毕竟,这种事情瞒不了人,不管安清还是老五,他们都不傻,若不是真有效果,不会这般送到他面前来。

    安清回道:“回皇阿玛,那法子是儿L媳自己一个个试出来的。”

    康熙挑了下眉,“试出来的?”

    安清轻点了下头,也不再废话,直接把随身带来的那本试验田的册子拿了出来,“皇阿玛,这上面是我这些日子各种尝试记录下来的数据,您可以先看看看,再听儿L媳给您解释。”

    说罢,她把那册子递给了旁边的梁九功。

    梁九功接过后,丝毫不敢耽搁,忙上前递给了康熙。

    康熙第一眼看到那册子封面上大大的几个字——水稻青风病的实验数据,这名字倒是简单易懂。

    他也没多停留,直接翻开了第一页,神色立马变的不一样了,也终于明白安清那句试出来的是什么意思了。

    安清这册子做的很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整体分为总分总的结构,中间数据统计方面更是采取了表格的方式,即便是外行人,瞧上一

    瞧便知道是怎么回事。

    更别说像康熙这种经常从一大篇废话的都能精准提出重点的东西,那看这册子自是不在话下。

    只是,随着那些册子一页一页的翻动,康熙的脸色也跟着变化了起来,时而眉头微皱,时而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惹得满屋子的人都跟着提着一颗心,但同时也都不由好奇起来,那册子上到底写了什么啊?

    安清却很是坦然,对于田间作物实验与统计数据这会,她自认是内行,经她手做出来的东西,在逻辑和内容上保证对方找不到任何漏洞。

    大概过了半刻钟的时候,康熙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只是因为安清那田间的还未结束,所以这册子目前还是未完待续的状态,但这丝毫不影响观看者弄清楚她到底在搞什么。

    等康熙再次抬起头时,看向安清目光不由染上了丝赞赏之色,“朕看完了,你来说说吧。”

    安清也没废话,径直做起了概括总结:“回皇阿玛,如您在那册子上所见,儿L媳把您那块稻田分成了八小块,用了八个法子去尝试治那青风病,在八小块地里,又再次分了八份,采用各自法子的不同剂量去分批尝试,所以,整体来看是有64份样本。”

    “但截止目前为止,有六种法子证明是无效的,剩下两种是有效的,分别为乌桕叶和大蒜,根据实际操作结果看,对于治这青风病,这乌桕叶制出来的药剂的效果远远好于大蒜制出的药剂。”

    “至于那些无效的例子中,如砒霜、雄黄,因药性太强,这两块试验稻田水稻秧苗全部死了,其余在经过第二轮喷洒灌根后,确定无效便及时做了调整,用了有效的法子,因调换及时也保住了不少……”

    她洋洋洒洒讲了一大篇,但却句句都是言简意赅,即便是殿中并未看过册子的众人,也多多少少听懂了。

    但只这么听着还是有些迷茫,康熙见状,把安清这册子递给了梁九功,示意他拿给下面的大臣传阅。

    梁九功把册子递给了最近的胤禛,官员们见状也不由围了过来,众人挤在一起看了起来。

    康熙这边也没闲着,继续追问道:“那你为何选这八样东西,又如何确认它们可能会有用?”

    安清对答如流道:“不瞒皇阿玛,这些东西都是儿L媳之前在科尔沁庄子上种东西一一用过的,只不过不是对水稻,但儿L媳想都是草木庄稼之类,说不定有用,就暂且试了试,没想到儿L媳运气还算不错,竟真碰到了。”

    “至于为何一开始会用,儿L媳也是翻过各种农书和医术的,用力很多很多东西,有中药材,也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说来就话长了,儿L媳从小就喜欢琢磨这些,皇阿玛要是想听的话,儿L媳就给您慢慢讲?”

    康熙听完心里已经完全有数了,怪不得呢,果然不是一日之功啊。

    不然这么多药材和草木等东西,为何偏偏选这几种,那制作比例又是以什么依据确定的,这些种种,可都不是轻易能划定范围的,但现下却说的通了。

    “今日

    就先不说这么详细了,”他摆了摆手,道:“只是朕有一点不明,朕也翻阅过不少农书,上面基本都是用这些刺激性的药物对付虫害,你且说说是如何想到用把这些东西给庄稼和草木上的?”

    康熙这话恰好也问出在场所有的心声,众人均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毕竟,像她这种方式可谓是前所未有啊。

    安清轻点了点头,她一开始就知道她这法子拿出来,定会引起不小的波动。

    现下的农书确实已经涉及到土农药了,就比如明朝《天工开物》用砒霜处理大豆和小麦的种子对付地下害虫,西汉《氾胜之书》也有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贮藏种子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也记述了砒石、雄黄、百部、藜芦的杀虫性能等等。

    即便是用到辣椒和大蒜这种刺激性特别强的东西,也都是选择诱捕法,或者是少量喷洒的驱赶法等杀虫的。

    这些法子因为古人早早意识到某些植物具有驱散害虫的作用,所以用来对付的都是庄稼草木上的虫害,但同时也觉得这些东西对庄稼草木也会有害。

    所以,像安清这种直接把这些东西大量喷洒或灌根到庄稼上的法子,确实是闻所未闻。

    但实则是很多庄稼草木生病了,是自身感染细菌所致,就像这稻瘟病(青风病)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而这些植物往往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作用,对症下药后,自然能药便到病除。

    可是,这个确实也不好用科学的方法给他们解释清楚,安清只能选择编故事了。

    “回皇阿玛,儿L媳就是想,人生病了可以治,就连我们草原上的牛马生了病,牧医都会尽力给它们救治的,所以,儿L媳那时就想着,为什么庄稼生病了就不行呢?”

    说罢,她还故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让皇阿玛见笑了,那会年纪还小,再加上性子有些执拗,就一头钻了进去,翻遍了农书和医书,一点点去试,每试一次就记下来,吸取经验,就这样不知试了多少次,浪费了我阿爹好多东西,才终于救活了一株病了的菊花,说起来也是儿L媳愚钝,用的都是耗时耗力的笨法子。”

    听完这番话,康熙看安清的神色越来不同了,以前只觉得她是个单纯有些聪明的小丫头,但如今看来是他瞧走眼了,旁的先不说,但就这份耐心和失败中坚持的毅力,就远非常人能及的。

    “不,你不是愚钝,是大智若愚!”他一锤定音道。

    她看似是笨法子,实则能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又怎么可能是真的笨呢,这是开创先河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了起来,大殿内瞬间满是夸赞的声音,以及他们看向安清的目光均带了一抹敬佩之色。

    安清突然有些囧了起来,下意识往胤祺身后躲了躲。

    不是,你们别这样啊,她刚刚那些只是在吹牛,别搞得她像干了什么多了不起的事似,更别提什么开创先河了,她这最多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了个大便宜而已。

    胤祺看安清的

    样子,眼底不由闪过一丝笑意,但还是出声给她解了围:“皇阿玛,眼见为实,要不咱们现在去那稻田瞧瞧?”

    康熙自是正有此意,虽说他觉得安清和胤祺不会拿这事糊弄他,但总归是这么大的事,不亲眼瞧见,还真是有些不踏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