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九十六章 关东与关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谁也不愿意留在当地租地种了。

    又累又辛苦,还要缴纳人头税收,还要缴纳各种租税,更加惨的就是各种人力的无偿征发。

    这最后一项目,才是百姓逃亡的大头。

    一旦遇上,那是家破人亡的征兆。

    一处酒馆里,几个大户人家也在唉声叹气。

    “王家主啊,你们地里还有多少人啊?”

    “跑了一多半佃农了,这些该死的关东汉,凭啥给那些人这么高的工钱?一天5斤米,这一年就是2000斤啊,可比种地赚多了。”

    “是啊,而且5斤米能换成15斤粗粮啊,这就能养活一家5口人了。”

    “没错,而且8岁孩子就能跟着一起干活了,也有两斤米了。”

    “可恶,关东人真这样富裕,他们的大米哪来的?”

    “听说是搞什么集体种植,统一用牛,统一用水,统一用肥料,总之就是几千亩地,一起耕种,效率高,产量倒是一般,但只需要原来的三分之一人手。”

    “那多余的人干嘛去啊?”

    “酿酒,织布,造纸,造瓷器,然后出海,到海外种地……”

    “这不可能,海外哪有地,危险的很。”

    几个大户人家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为啥关东人有钱有粮的。

    其实整个关东的粮食足够吃的,只是没有投入交换市场罢了。

    闻人升通过酒水、布匹、纸张、瓷器打破他们的庄园经济,进而就交换到了他们生产的粮食。

    同时以更高效的官田种植,农场化种粮来打败庄园种粮的成本,迫使他们不得不低价卖掉。

    不然的话,就等着烂掉没人买吧。

    而且海外也搞到了土地种植稻米。

    这样双管齐下,就能让物资极大丰富起来。

    国营农场出产商品粮,保证粮食的最高价格不会超过人们的消费水平,还要考虑管理问题,总之要靠各种管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效率。

    这些复杂的经济细节,哪里是这些封建时代的老东家们能理解的?

    他们能理解的,就是肉眼看到的一切。

    百姓逃亡。

    没有了佃农。

    不得不降低租子。

    也有人说:“我们要让官府出个条令,逃亡是罪,要将他们抓回来。”

    是的,这也是大多数豪强的想法,还有做法。

    他们自己组织了家丁阻止佃农逃亡。

    可是你阻止得了一时,阻止不了一世。

    越是阻止,大家越想逃跑。

    很多人连夜上路。

    连夜逃跑。

    而且关东也有人帮助他们逃亡。

    就这样,关中关西人口大量失去。

    倒是解决了盗匪问题。

    土地空了出来。

    不得已,许多豪强只好降低地租。

    同时提高雇佣价格。

    这就是市场的调节。

    但市场调节的前提是,劳动力能够随意流动,还有一个保证劳动力人身安全的法条。

    然而那些强力的豪强,却能强行阻止百姓逃亡。

    其实就是将百姓变成了农奴。

    这就是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

    它没法对抗暴力。

    老百姓只能靠脚自己去对抗。

    闻人升自然要打破这种形态。

    “百姓有权力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百姓有脚,就有权力走到想去的地方。”

    随后他就派出队伍进攻关西的豪强们。

    bq.

    木恒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