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残酷现实(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里面,穷人依附于地主、富农和中农生活。

    这种复杂的依附关系是客观存在。

    另外,乡村社会还有其他关系,比如宗族祠堂,乡村议事。

    这些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经济依附关系之上,而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

    现在有人把这种关系批判为封建社会。

    实际上,这种社会关系并不是欧洲黑暗中世纪的封建社会。

    这种社会制度,是在大统一之下的,小农村制度的内部关系。

    神州乡土的崩溃,正是应为农村内部关系的颠覆,这才使得整個乡村发生了改变。.CoM

    随着西方的入侵,占据大量资源的地主阶层,开始转变为工厂主。

    地主进入城镇,地主转化为工商业从业者。

    他们的目的不在是粮食,而是现金。

    当农村的地主,到城镇去发展城镇商业,发展城镇的店铺、作坊等等。

    由此在进一步,就是整个社会进入现代工商业,这是现代化的变迁过程。

    实际上,地主的收益主要来源改变为工商业之后。

    原本的乡下,就成了地主的剥削对象。

    地主和普通农民的关系,由交易关系,变为剥削关系。

    关系转变之后,农民春天种地之前,先得交地租。

    农民要等到秋收之后才有粮食卖钱,现在没有现金,于是只好去借钱。

    借钱就金融资本,普通农民没有抵押物品,就只能借高利贷。

    比如青苗贷,所谓青苗贷,就是拿刚刚种的地作为抵押,拿这个贷款。

    贷十块钱,农民只能拿到五块,另外五块钱是利息。

    这就是金融资本对农村、农民的掠夺。

    在过去,地主和农民之间,是协商在粮食收成满足你的生存条件之下,那个剩余部分交给地主,随着神州向西方学习,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的地主,根本不管农民的死活。

    地主转变为工商业从事者,他要以现金为主。

    地租以现金结算,这就对农民多了一道金融剥夺,其实就是借高利贷。

    通过金融手段,这种剥夺是非常残酷的。

    以至于农村的农民破产,最后只能卖儿卖。

    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地主和农民之间,由交易关系,变为剥削关系。

    地主进城,变为资本家。

    地主和农民不再是一个村社成员,大家不再是乡村共同体,原本的乡村协商定价,地租实物交易,被工商业发展所改变。

    地主成为资本家,普通百姓成立被剥削的对象。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工业品销售至乡下,就越是加剧了工商业资本进入农村,比如洋布,比如照明的煤油灯,比如工业生产的农具等等。

    实际上,是通过工业产品,对农村剩余价值的掠夺。

    看着任珠珠写的这些报告,岳镇山不由的陷入了沉思。

    他想到穿越之前,自己也农村人,到大城市里面打工。

    从农村到城市打工,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工商资本对农村,对农民的掠夺。

    即使到了未来世界,这种剥夺关系也不曾改变。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