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万神之神(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际上,创世时有没有意识干涉,真的重要吗?它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既然本教的教义认为这意识从不会对人类的生活持有任何态度,那么,它存在于否也就毫无区别了。主不care——飞天意面教的核心教义啊!

    如果有一天,在知识教的指导下,人类的文明能够进步到证明神之不存的地步,那不就正是知识教本身存在的意义吗?通过证明神之存在或不存在,生产力该有多大的进步?在他满满当当的工整笔迹中,莫祈平还花费了两行的宝贵篇幅来称赞这巧妙的设计呢,他认为,知识教的功成身退,将是人类社会迈向下一个层次的象征!

    ……想得倒是挺美的,消灭原始社会,就和真能做到似的,反正四百年后原始社会也还是存在于地球角落中,文盲也从未被完全消除。谢双瑶对这种东西,随便看看而已,再说,退教这东西只在西洋才算是个事儿,在华夏从没听说谁家不信佛了就被佛教徒打上门去的,爱信就信,不信就拉倒,买活军只需要大部分人都开智扫盲就算是完成目标了,那些始终愚昧的小部分人……他们会被大部分人‘交流’的。

    “从未见过组织如此松散,如此没有吸引力的教派。”

    她把考卷卷起来慢慢地墩着,若有所思地吐槽。徐子先也笑了,“确实,从未见过如此特殊的设计,如果不是在此时,这个教派是决计不可能成功的——它半点没给人逃避的愉悦,反而不断地带来学习的痛苦。”

    确实,宗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某种程度来说,是为了减弱对无能为力之事的痛苦,人总是倾向于逃避无能为力之事,生老病死正是无能为力而又不可避免的东西,大多数人投身宗教,是为了缓解对其的恐惧。

    譬如老人信教,是为了相信自己在死后还有来世,他们的亲人信教,则是愿意相信终有重逢之日,所有的宗教,无不对此做出解答和描绘——再看看知识教是怎么设计的,生老病死都是科学规律,人类无法改变,只能接受,死了就是死了,没有再来的机会。这样的宗教特么的怎么可能吸引到信徒啊!

    但是,谢双瑶有神迹呀,她的高产稻种,她的工业品,难道不是神迹吗?谢双瑶的神迹,就是对知识教最好的背书。教义、神迹、组织,这是宗教扩张的三驾马车,教义虽然弱鸡,但神迹却是点到了Max,组织性也是优点——识字的人组织性总是强的,而且一旦入教,立刻就能得到眼见的好处,那些别的宗教,不也是靠自己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吸引信徒的吗?

    知识教在当下的原始社会中,仍有很强的竞争力,起码比那些作用不大,只能带来心理安慰的原始宗教要强得多。

    “不能这么直接,有些地方得修改一下。”

    谢双瑶对莫祈平的大多数论点是予以认可的,但在来世问题上,她觉得莫祈平还是欠了点火候——这也是当然的,毕竟莫祈平没看过多少科幻小说,她提起笔开始做批注和删改,找了块空白的地方写了起来:在知识教中,可以用如此角度来解释死亡,人类死亡之后将会逐渐成为宇宙的基本粒子,在宇宙风中游荡过宇宙的每个角落,最终,经过漫长的旅程被黑洞吸收,黑洞作为事件视界,其内部无法观测,拥有无限的可能性,粒子在其中有可能奇迹般的恢复为生前的模样,学得越好恢复的可能性越高——朝这个方向去编!

    这是科学理论,半点没有迷信参杂在内,至少谢双瑶是很自信的,她可没有说谎,反正这话不能证伪,在此时,她认可了莫祈平的逻辑:如果最终有一天她的说法被证伪,那也就说明人类至少破解了事件视界的局限,那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科学的尽头怎么感觉和宗教真的很类似啊……尤其是量子物理和天体物理……越了解越像玄学。谢双瑶写完批注,轻咳了声,“看来,第一届考试的状元,应该就是这个莫祈平了。”

    这是件大事,但又不是那么的大,因为船小好调头,知识教的第一次落地试验是在封闭的南洋,如果效果不好,它会无疾而终烟消云散,对华夏本土没有太大的影响,事实上,谢双瑶对这个设计的前景不是太有信心,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让人反感的传教了——叫人学习!她不愿意承认,但这世上可能有80%……90%……不,95%!这世上可能有95%以上的人,发自内心的厌恶学习,只想吃吃喝喝、醉生梦死,这些人天生就是知识教的叛教者。

    但是,莫祈平提供的所有教义又的确是绝对安全的,一个出色的知识教信徒,将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的神在宇宙初始呆着,而且对信徒并不Care(又一个弱点,大部分宗教都会宣扬神对信徒的特别眷顾,知识教反其道而行之了),所以,这世上不会有任何神棍能蒙骗得了他。这个信徒还会爱好学习,充满质疑精神,随时准备推翻前辈的科学理论,爱好考试,喜欢探索游历,热爱学习……这就是谢双瑶梦寐以求的搬砖工和探险家啊!

    徐子先也深知这一点,他虽然不太牵涉具体的政治事务,但却是务虚领域的大权威,毕竟身兼多教之长,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而且,徐子先也证明了自己的素养,他对政治教材的催促,证明了他在这件事上超越谢双瑶的先见,谢双瑶是个听人劝吃饱饭的人,她很重视徐先生的意见。

    “他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他说,“其余人的考卷,和他几乎无法比较。”

    的确如此,这个人的才华,禀赋和性格,恰好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那么,基础文本和架构就算是定下来了,徐子先问,“六姐打算给他什么职位,多少编制呢?”

    这问得很有讲究,牵扯到谢双瑶对这个白手套的态度,究竟是亲密、疏远还是力求低调,也关系到莫祈平将会得到的资源和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莫祈平设计的教派越传统越反智,他能得到的资源自然也就越少,所以,他倾尽全力设计出了这么一个完全说得上是体面的教派,甚至于徐子先都觉得,如果不是‘如非必要,勿增实体’(谢双瑶提到过的定理),就是把知识教摆到台面上来,或许都没有什么不好了……

    “啊,只有他一个人吗?”

    谢双瑶倒是有点吃惊了,她重新伸手到考卷队里搜索翻看了起来,一边翻看,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只有一个人做统领,那不就成了天然的大巫觋了吗?这怎么行,真神在世,无需巫觋代言——至少,不该有大巫觋的存在吧。”

    “六姐说得是!”徐子先也是精神一振,忙道,“老朽也是落入窠臼了——委员会是个好东西啊!壕镜那三名女教友,文章也做得不错,只是稍差了些积累,天赋是有的。还有楚道士、张尼姑——”

    “确实,大小相制,派系交错,不来七八个人那怎么行?莫祈平地位可以稍微特殊一点,但他那是占了经历的便宜。”

    谢双瑶边说边在考卷上批红写注,她给马丽雅做批注,【有天赋,多学习可以超越莫祈平!】

    给楚道士做批注,【有敏捷,你是汉人,多学习莫祈平的范文,可以超越洋番!】

    给张尼姑做批注,【有视野,你是汉人女娘,多学习将来可以超过他们所有人!】

    ……一边写,她一边嘿嘿笑了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嘛,绩效考核,竞争上岗,委员会不设主席,重要事项可以直报给我——我不需要白手套。”

    徐子先要说出口的话,被她堵在前头,不由得叹了口气,欲言又止,谢双瑶一边写字一边满不在乎地说,“就让后世编排我吧,我就自相矛盾,一边喊着不迷信,一边传播宗教了,又怎么着?政治人物一向是虚伪而且双标的——又当又立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我当然也不例外了,”谢双瑶扮了个鬼脸,“但至少我还相当的坦率,该我的锅,我不会推给别人来背。”

    这样做并不明智,但是,“我觉得这样比较爽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