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 父母们的传奇 云县.马正德 每个人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躲藏,不敢被大汗的使者看到了要人。可是,贝子的儿子们都没有成器的,他一死,这个庄子必定会被各方争夺,甚至,老汗可能会给得了庄子的儿子治罪,把他贬为平民,庄子没收成为汗产……”

    “那样的话,罪民庄子里的人口,都是任由附近的牛录瓜分的,我还行,必定被各方争抢,还不至于做最低贱的‘阿哈’,可你们怎么办?你娘是汉女,大家都知道,你大哥那时候已经十岁,算是成丁了,还未必和你娘分在一起……”

    年小的包衣,肯定是跟着母亲的,可到了年限,分人口的时候就不考虑那么多了,至于说分人口时还要考虑到奴隶们的阖家团圆?那简直就是做梦,就算是马正德这样拥有种植林下参手艺的好猎人,能叫人高看一眼,可包衣就是包衣,身份上的差距依然不可泯灭,再加上马正德本来就不是建州女金——他可是来自瓦尔喀的老猎人!在他眼中,几千里路也视若等闲,山林的险峻压根就拦不住他!

    “也是命,为啥说是命呢?”马正德也难得来了谈性,手点着炕桌给女儿分析,“第一,你娘虽然是汉女,但是军户人家的女儿,从小野得厉害,在鸡西也常钻老林子打猎,给自己弄点吃的。你哥和你也都随根儿,一进山那叫一个在行——”

    马翠英脸上出现傻笑了,确实如此,再小的事情不记得了,可哪怕是这会儿,她和老哥一进山都和回家了似的,“我们爬树那速度。嗖嗖的!”

    “这就是命喽,要是你们有一个体弱,那也没法走。再要是你娘还生了几个小的,那也是走不了的,只能留在庄子里,那这会儿在哪可就真不知道了。”

    离开白山以后,大家就再没听说那边的消息了——几千里路,又是地广人稀、穷乡僻壤,要说辽东的局势,人人能说个一二三来,可要说白山这个具体的地方,现在分给谁了,里头的包衣日子过得如何,那谁能知道?

    说到这里,马正德也不禁有些唏嘘,“就这样,那年春天,山里开冻之后,我说要进山找老山参留种,就先带了家里的细软进了山,和我一起的还有你二狗叔,和你娘也是一个地方被抢来的,你娘带了你哥,说是去打猪草,把你藏在背篓里,就这样出了庄子,进山之后,抄小道走了半个多月,一开始朝着东北方向走,是想去亦速里河,过河到对岸去找老家的部落。”

    “可走着走着,不对劲哇,遇到了好几拨人,看着也像是包衣逃奴,壮着胆子一问,这才知道原来汉人在东江岛有个据点,而且去年起,有船在东江岛接人,去南面过好日子——那是买活军第一年开始包运辽饷,和东江岛接上线了,我们也赶巧就成了第一批南下的流民……”

    “那时候怎么就敢跟着南下了?也不怕又被人卖一次?”马翠英记忆里,这段过去已经很模糊了,她半点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也是听得饶有兴致。

    “不去东江岛咋整?回老家?我们就是出来了才知道,大汗已经派人收服了瓦尔喀部,在那里设了牛录……我是庄子里有名有姓的包衣,大家都知道我的来历,万一给那边带了话抓我呢?”

    马正德没好气,“北边去不了,可不就只能试着往南边走一遭了?你娘是汉人,二狗也是汉人,我也会说汉话——虽然说得不多吧,但含糊几句能够使……”

    他会说汉话,原因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姚花儿的女金话说得很不好,为了和赏下来的妻子交流,马正德不得不学说汉话,包括马翠英的汉名也是如此,姚花儿不会说女金话,坚持给马翠英起了汉语的小名。

    至于女金话的名字——这个根本不着急起,包衣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一家人都没名字也很正常,尤其是小孩子,直接叫‘女孩’、‘男孩’,‘大妞’之类的,再正常不过了。甚至马正德他本人姓马,这个姓都是跟着第一任主人来的,这个主人的姓来得也是好笑——他根本不是马佳氏的人,而是叶赫部落的战士,少年时在辽东混迹,为了方便行走江湖,随便起了个汉姓,因为辽东姓马的汉人和姓佟的一样多,就这样叫了马尔亮。

    等到马正德被分给他做包衣时,也就自然跟着姓马了,‘正德’两个字是玩笑般跟着汉人用过的年号起的,马尔亮会说汉语,在辽东听说过这两个字,很喜欢这个音节,就这样赠给了他看重的包衣。

    “那爹,你原本叫什么名字啊!”

    马翠英好奇得不能行了,缠着老爹问个没完,马正德却没有回话,沉着脸抽了半天的烟,被问烦了才道,“就没名字……一个部落就三十多人,还要什么名字,谁不认得谁……本来打算那次回去之后起的,都想好了,就叫桦树皮……这不是没回去吗!”

    马翠英乐得咯咯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姚花儿白了好几眼,她这才勉强憋了回去,倒是马正德也禁不住笑了,“行了,你就让她笑吧,她哪懂得这些事啊!发了一次烧,小时候的事都忘光了,哪还记得小时候受过的罪!”

    马翠英是真一点不记得了,包括对二狗叔的记忆都很模糊,之前在泉州那边的县里,逢年过节二狗叔过来看望,马翠英半点不记得小时候怎么和他一起玩耍的,这会儿听父亲说起来,才知道二狗算是被马正德收下的半个徒弟,两边的联系十分密切。

    “挑着你,带着你哥,就那样磕磕绊绊,躲着建州人的‘卡伦额真’,千辛万苦到了东江岛,路上你还发了一场高烧,差点没熬过来,还好我随身带了一根老参,给你吊住一口气,后来慢慢地居然自己也好了……”

    马正德努了努嘴,比了比地上一个柳木橱柜,马翠英恍然大悟,“怪不得您老叫我给那个木匣子磕头呢!原来那是救了我命的老参!”

    姚花儿也叹了口气,“都是快十年前的事了,这一提起,才觉得时间是过得真快,你也大了,你哥哥都参军去了……你爹有了咱们,不愿再上战场了,只要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在一块,就是种田也没什么不好的,你二狗叔也是一个念头,我们都是从多少个战场里走出来的人,受够了颠沛流离的苦楚,他宁可种田也不想再进山了,那会我们逃去东江岛,在路上他差点被野猪撞死了,要不是你爹冒死推了他一把,肠子都要被踩出来!”

    她给马正德递了一杯茶,柔声劝慰,“老头子,知道你顾虑这些往事,怕被人翻肠子,拿民族成分说事,可你也不是建州人,野人女金,确实是包衣出身,又没打过汉人,怕什么呢?”

    马正德接过茶并不说话,半晌才低声道,“你还记得东江岛上不?那些女金人想过好日子,冒充汉人混进来,被捉到了,活活打死……”

    他打了个寒噤,不说话了,昔日的英雄胆,似乎也随着时势的变迁,年岁的增长,化为了重重顾虑,姚花儿和马翠英对视了一眼,马翠英这会也没那么楞了,上手轻轻地为老父亲捶起了腿,姚花儿说,“那是在辽州,而且是辽东、辽中的汉民,那些汉民本就亲敏,被建州搞得家破人亡的,自然恨毒了他们,可要是再往北走呢?到了和建州接壤那一带,多少汉人受够了边军、援军的盘剥,受够了战事,甚至宁可给建州做包衣的……”

    这是实话,即使是辽州内部,也谈不上万众一心仇恨女金,情绪也是分地域的,到了南边这里,更是谈不上仇恨鞑虏了,南边的百姓根本没受过女金的骚扰,他们仇恨的异族肯定是倭寇,马正德的脸色逐渐开朗起来了,姚花儿察言观色,又柔声劝说,“都这样了,咱就看开点呗,反正该知道的,你这一说也都知道了。要我说,赶明儿你就去和张主任说说咱们家的事儿,让他往上汇报,做个备案,上头要都说没事了,那谁敢说你什么?”

    这是正论,马正德微微点了点头,姚花儿又说,“这么一想,被女儿叫破了也没什么不好,省得你又瞻前顾后的,不想出头……其实林下参若能种起来,那是大好事啊,咱们用不到政审分,还能给儿子加啊,你看你这女儿,虎超的,你得给她留点手艺傍身那!”

    这句话算是说到马正德心里了!他无可奈何地看了眼虎超超的女儿,挥了挥手,“别捶了,你这是捶腿还是捶大排那!想把你老子腿给捶断了?!”

    “行了,瞅你这死出,别捶了,去收拾收拾你屋子,天天五马长枪的,给你造的那个乱那!去!抓紧的去取笔墨来——反正都这样了,我给你二狗叔写封信,让他也做个准备,咱家这什么政审分的,都是后话了,这林下参对他来说,兴许还真是个好机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