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北海宝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热水泡起茶来了,木箱子一边往自己的碗里掰肉干,准备做咸奶茶吃,一边说起了矿山的事情,“……虽然用的是新式坑道,远比老矿山条件要好得多了,但建州人把余下的这点血脉看得宝贵,宁可自己去干活,或者引诱新规划的野人女金去干,也不会让孩子下矿的。其实要我说,不听话的孩子每年送往矿山几天,让他们干干活,看看父辈有多辛苦,也就自然而然的懂事了,不会如此招猫逗狗的。再怎么样冬暖夏凉的,还有电灯照明什么的,可那毕竟是矿那,一天要运个几千斤的矿石上来,能不辛苦马?”

    “几千斤!矿坑那里规模已经这么大了!”

    “那可不?咱们这采矿的技术,真不是女金人能比的,他们会什么呀,原本就算知道有矿,也挖不出来,只能挖一些浅表的矿石,得去汉人住的州县掠人回来,教他们打洞,就这样也经常出事,冶炼技术也不行,守着铁矿却治不出好铁来。”

    经过木箱子的介绍,马翠英这才知道,原来建新的富庶,还真不是买地的支援,建新的确是不怎么缺钱的,因为当时在此处选址,就是看中了本地的矿产,女金人之前就经过口口相传,知道这附近有个开产难度不大的煤矿——虽然不是完全露天,但十分浅表,而且这里又依山傍水的,饮水也不是问题,因此才选择了在此处落脚,至少这样燃料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采煤矿,还是这样的煤矿,他们自以为至少一开始是不怎么需要买地帮忙的,可来了建新以后,发现情况和预想的有些不同——煤矿是有,但一帮人只带了几十个工匠,没一个人有勘察煤矿勘定矿脉的本领,打洞不难,可你不能瞎打啊——还是吃了没知识的亏,太想当然了,于是赶紧和办事处商量,紧急请求援助技术员。

    结果,技术员来了以后,在勘察煤矿的过程中,发现此地的煤炭质量非常优异,是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无烟煤,质量甚至赶得上山阴的煤矿了,这且不说,和煤矿伴生的还有一片石墨矿,它和煤是间着来的。这可是个好消息,因为众所周知,买地的铅笔原材料就是石墨,而以现在买地识字人数之多,所产生的书写需求之大,对铅笔的需求已经是一个恐怖的程度了,如果不能持续找到石墨矿,那铅笔势必就会失去竞争优势——

    本来,铅笔可以擦除,比较省纸,而且价格低廉,书写效果又比同一个价格区间的松烟墨要好得多,这才能受到普遍的欢迎,可若是价格上涨,那百姓势必要回到松烟墨那里去,这就要影响到铅笔和简体字、四则运算这些新东西的推广,这种新习惯,和硬头铅笔的推广是完全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这么说,经过硬头铅笔而学会写字的百姓,要么也只能是去用羽毛笔写字,用毛笔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写了!

    “这么说,建新这里还可以开铅笔厂啦?”马翠英还真没想到,建新居然是已经可以给买地带来好处,而不是还在拓荒期。“这要是把铅笔卖起来,那建新可还真不缺钱呢!”

    “真是不缺钱的,好东西不少,石墨、煤矿,这不说了,还有中药材——刚说的人参,就是很多新附的鄂伦春人采来的,这附近的老林子太多了,有些鄂伦春人喜欢喝酒,性格又野,也不愿意下矿,也不愿意种地,他们就不在建新定居,但是有好东西也会卖过来,人参啊、红景天、赤芍、苍术……真别说,越是这样冷地儿,药性越强,我们也让他们尽量都来上课,教他们怎么辨别草药。这不是,陆续也吸引了不少跑单帮的商人过来收药了?这些药材到南边都能卖高价,跑一趟虽然要大半年,但买到几次好货,也足够赚的了!”

    至于铅笔厂,现在的建新人口还不算很多,自然是建不起来的,但也是重点发展的开采方向,如今煤矿还只是开采居民使用的份量,以采石墨为主,采出来的石墨用车子拉到苦叶岛港口,从苦叶岛南下再送去买地,每年来送补给的船只,运来买地的好东西,也不能空船走啊,一样是满载而归,收获的也是买地急缺的矿产。

    “原来如此!那这么说,等到海参崴的路能修起来,云县和建新之间,通航的次数可是要比现在更频繁多了!到时候别说石墨,就是煤矿也能多开采些,卖了换建材回来呢!”

    “为什么是海参崴?”

    木箱子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哦,对对,海参崴轻易不怎么上冻……这么说的确不假,路要修好了,终年通航,冬日也断不了货运的,建新这里很快就能把水泥房都起出来了。只等着粘土砖的配方确定而已——说起来,建新这里其实也有粘土矿,这事儿老汗他们还不知道,探矿他们那边的小分队新勘察出来的,我就说嘛,煤矿伴生的常有高岭土、黏土,这要都找到了,瓷土也有了,还能烧出瓷器来卖去东瀛呢。”

    “就算我们烧不了,运到南边去也行呀,景德镇的土都要被挖空了,听说瓷窑东家急得团团转,在南方到处转悠着找矿,我们这靠海不说,土那还不有得是!谁说辽东荒凉?六姐讲得真不错,虽冷,但却蕴含了无穷宝藏,只要把路修好了,想不富都难!女金人来通古斯,倒是选对了地方,不得不说,还是有点运气的,他们这片地盘底子可还真厚实!”

    虽然在云县住了这么久,但马翠英还真是第一次如此直观地认识到了工业矿产对一座城市的价值,仔细一想的确如此,只有农业依赖气候条件,矿在哪不是矿?只要有矿,就算自然条件这么恶劣,建州也能让这些半孤儿都吃饱穿暖,甚至有力气闹事,倘若再开出什么稀缺的富矿来,说不得,建新会把虾夷地远远地甩在后头,可以和……和鸡笼岛、南洋这样的,被买活军经略有年的地方,比一比生活条件了!

    到了那时候,愁婚配的应该就不是建新,而是虾夷地了,除非虾夷地也发掘出什么矿产来,那倒也好的,虾夷地就临海,运输更方便,还不用走几百里路了——就不知道有没有不冻港——

    因为和本部的通话要等时间,这会儿大家也是在闲谈,马翠英正在胡思乱想时,只听得窗外马蹄嘚嘚,大约三四匹健壮的高头杂色马进了院子,上头下来了几个穿着棉袄,身形笨重的汉子,屋里众人隔了玻璃窗看见,都起身迎接——窗户还被糊死了不能开窗,因此便撩起门帘子喊,“小郑,都回来了?咋回来得这么早?出事了么?”

    “没事,姐,就是发现了这东西,觉得有点意思,想拿回来送矿里去化验一下。”

    一个小伙子掀开了头顶的毡帽,从腰间解下了一个挂袋——这挂袋里全是一根根铜管子,马翠英好奇地看着,心道,“怎么不用玻璃管?啊,对了,我们参园到冬天就在大棚里取样,实验室也有暖气,他们出外取样用玻璃管可能会冻裂了。”

    “啥东西取的?”

    木箱子接过铜管,拔出塞子眯着眼观察一下,“黑乎乎的,看不出啥来……干的稀的,好稠呀!”

    她轻轻地晃了一下管子,观察着液体的形态,片刻,眼睛突然瞪大了,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石油,这是石油呀!你们发现油矿了?”

    “嗯!就在建新西北方向,快到北海那儿,我们发现了一处地上的自涌点,似乎是地震带来的变化——”小郑也是满脸放光,“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建新附近,或许很快就要再多一座小油矿了!”

    “天——”

    “天爷!你们还跑北海去了!这太危险了!”

    “油矿!”

    办公室内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马翠英也瞪大了眼,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建新,恐怕很快就要繁华起来了,但就不知道这对女金人来说是否是件好事,这,有煤、有石墨,还有买地最重视的石油——这所有一切矿产,似乎连成了一条命运般的指引线,指向了处处都被提到的北海……

    就算马翠英的脑子并不是那么好使,她也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的宝地,六姐又怎么会任其流落在外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