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采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来是两个联合创始人,拉里和谢尔盖一直因为这件事烦着他。大权被夺的两个联合创始人,都在想着借助公司上市的机会,希望能够尽量的削弱亚伯对谷歌公司的影响和控制。

    亚伯被烦久了,多少也有些厌烦。而且他很清楚,自己如果真的想推动智能手机时代提前降临,谷歌和苹果最好还是放一个出去。

    苹果更赚钱,生态体系更强,所以就成了谷歌被亚伯选择放生。

    他打算等谷歌确定了安卓的开发以后,就让谷歌上市。

    通过上市,把自己的股份控制在10%左右,一个能够影响到谷歌,但又不会让其他人打退堂鼓的尺度。

    同时那20%左右的股份,起码可以让他赚个两三百亿美元。比起当初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已经狠狠的翻了几倍。

    而且谷歌的股价,在2010年之前也不会特别夸张。等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也可以逢低吸入,到时候不管是再次提高控制权,还是只是投资,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云计算,哪怕只是作为炒作股价的噱头概念,也可以在安卓系统被市场接受之前,作为谷歌炒作的支柱。

    谁叫互联网公司,它们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什么真正的产品力。很多时候,能炒能让人相信它的未来,才是对股价最大的支撑呢。

    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泡沫,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个甚至都没盈利的公司,市值、股价动辄几十倍计算,这样的泡沫不破碎才没天理。

    莉迪亚拿着笔,迅速记下亚伯交代的这些,主要都是关于云计算的内容。

    其实互联网里“云”这个概念出现的很早。最早起源于1988年SUN微系统公司的合作创建者约翰.盖奇首次提出的“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

    不过最早作为一个概念的时候,它是非常模湖的。和当时众多的互联网概念在一起,在以前显得光怪离奇又不现实。

    确切的概念则出现在1994年的Wired期刊上。在这篇文章中清楚地看到了云概念的一个轮廓。它的描述在当时看起来,还是比较科幻的。

    不过在1996年,康柏公司的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们,就曾经想把它实现,只不过受限于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当时的产品是比较失败的,甚至都没有上市就淘汰了。

    而平行时空里,云计算确切的提出是在2006年8月,并且也是谷歌公司最早提出来的。

    所以提前了三年,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能够想到云计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同的是当时埃里克·施密特,提出云计算这个概念时,谷歌公司已经研究了许久,没过多久就有相关产品上市,噱头的吸引力十足。

    像现在,亚伯想出来这个噱头,谷歌估计也要研发一两年,才能正式推出来,那估计也要到2005年去了。

    也就比平行时空,提早了那么一两年而已。

    上午,在别墅里处理完简报。中午的时候,亚伯终于正式在澳大利亚媒体面前露面。

    他露面的场合,是在收购澳洲第二大牧场卡德来斯顿牧场的意向协议签字仪式上面。

    双方的谈判早就在进行,因为一个乐意给高价,一个乐意卖。

    所以几天时间就确定了下来,签订意向协议以后,把交易上报澳大利亚外资监管委员会,等待审批。

    签署完意向协议,这笔交易也算是有了对双方的法律制约,双方无论是谁想要反悔撕毁合同,都将面对交易额的违约金赔偿。

    一旦审批通过,那这个澳大利亚第二大,实际上使用面积最大的牧场,就会顺利成为亚伯名下的产业。

    不过在媒体见面会上,现场众多的澳洲媒体或者那些国外的驻澳媒体的记者们,对交易本身,对卖家和负责监督的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州议会们派来的代表完全没有兴趣。

    他们的兴趣,显然都在不声不响来到澳大利亚,还直接就买下卡德来斯顿牧场的亚伯·史密斯身上。

    当获得了采访的允许以后,明显比正常的商业签约仪式数量要多的多的记者们,一个个疯狂踊跃的提手发问,希望能够得到提出问题的机会。

    “……史密斯先生,您来到澳大利亚就为了牧场吗?还是说您还有其他的目的?”

    “……史密斯先生,据说您和妮可·基德曼女士、凯特·布兰切特女士等关系亲密,请问您如何看待她们?”

    “……史密斯先生,我是《美国太阳》驻澳大利亚记者,我……”

    “……史密斯先生……”

    “……”

    但亚伯才不管他们满不满,因为亚伯很清楚,澳洲本地的传媒基本都被默多克垄断了。

    没有受默多克控制的媒体,那也深受他影响。

    所以亚伯才懒得理会当地媒体,反正在场还有那么多的美国媒体,还有国际媒体。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非常兴奋,率先提问道:“史密斯先生!其实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不过既然只能问一个的话,那我想问您名下真正的嫡系企业,第2家上市的公司会是哪一家?我们都知道,史密斯传媒今天开市市值已经突破260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传媒公司!那么您会让您名下哪家企业,在史密斯传媒之后上市呢?”

    不愧是华尔街的第一喉舌,他们的记者在这方面还是很专业的。

    想了想,亚伯轻声说:“或许会是太平洋能源,也可能会是史密斯金融集团。如果非要挑一家的话,就是这两家公司里面的一家了。”

    这个回答,让《华尔街日报》的这个记者非常满意,现场众多的记者们也一下子就“哗”了起来。

    这个新闻内容显然非常劲爆。

    太平洋能源和史密斯金融公司,它们可能在近期,起码是在几年内上市,这样的新闻还不够劲爆吗?

    尤其是史密斯金融集团哎,一家不亚于摩艮大通,远在高盛、美林等投行之上的金融巨头。

    它如果真要上市的话,绝对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美股市场上的热门话题。

    前有史密斯传媒的夸张表现,业绩更好,好到简直像在吹牛的史密斯金融集团上市的情况,一定会有更夸张更离谱的表现。

    一个史密斯传媒上市,到现在已经创造了十几个亿万富翁,几十个千万富翁,几百个百万富翁。

    换成史密斯金融集团,这些数字不说翻10倍了,翻个五六倍应该很正常吧?

    那就是一次性创造几十个亿万富翁,几百个千万富翁,可能上千甚至几千个百万富翁……

    这样的造富神话,放在哪个地方都能吸引眼球,可以让电视台、报纸的销量和收视率,最起码稳定提高50%以上,哪怕可能只有几天也已经很厉害了。

    媒体们自然爱报道这样的报纸,也喜欢这样的新闻。

    所以这帮人下意识的遗忘了亚伯的回答里,除了史密斯金融之外,还有一个太平洋能源的选择……

    不过亚伯也不在意这些,他已经让大卫示意《纽约观察家》的记者提问题了。

    《纽约观察》从以前的周刊,变成了现在的两周刊,更专业也更精华了。不过在国际上,它的名字也改成了《国际观察家》。

    其中《纽约观察家》版本,主要内容都和美国有关。

    而《国际观察家》版本,视野更广阔,关注的更多在美国国外。

    因此《国际观察家》的记者,提问的内容就和美国没什么关系了。

    还因为是自己人,不可能问亚伯太过劲爆的问题,问的问题就和澳大利亚有关,毕竟亚伯现在就在澳大利亚。

    亚伯的回答也十分的官方,挑不出毛病,但也不是很出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