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喜得贵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以说皇家把能给徐家的恩宠都给足了,也彻底向朝野的那些和徐淼不对付的人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徐淼隆宠未失。

    而接下来朝中弹劾徐淼擅离职守的声音也渐渐小了下来,谁都看出来,李二一直拖着不作出裁决,是摆明了要保徐淼了,有些意志不太坚定的官员就萌生了退意,不愿意再和李二对着干了。

    而且徐淼擅离职守这件事,确实有点争论,说他擅离可以,但是说他去了江南道,却又说不过去,因为徐淼攻克的黄龙岛,并未被纳入江南道所辖,暂时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块飞地,所以徐淼在这件事上钻了空子。

    另外海匪袭扰海州这件事确实属实,徐淼身为海州刺史,追剿逃到海中洲的海匪,确实不算什么错。

    更何况徐淼亲自率海巡司出海追剿海匪,也确实事出有因,海巡司乃是刚刚筹建,船只也非战船,只是一批临时征调的民船,还有一条新船刚刚下水,徐淼身为海巡司主管官员,不放心,亲率海巡司船队出海,这件事怎么说都不能说徐淼有错。

    总而言之,徐淼这次是钻了很多空子,就算是明摆着他离开了海州,但是还是让弹劾他的官员们没法咬死他。

    所以这件事在徐淼得了一个大少之后,朝堂中坚持弹劾徐淼的声音就越来越小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魏征这个老顽固,却依旧还是咬死不放,称此风不可长,即便是徐淼有万般理由,身为地方官员,在未获准离开辖地之前,擅离辖地,也应该给予惩处。

    当然魏征也没有放过江南道的那些地方官,将江南道临海的几个州的地方官都给弹劾了一遍,称他们尸位素餐,纵容海匪在他们家门口啸聚海岛,为祸一方。

    这件事终于在拖了一个月之后,李二还是最终做出了决定,徐淼虽然擅离海州有过,但是却剿匪有功,念起敢于用事,令其停职反省半年,另外给予罚俸一年的惩罚。新笔趣阁

    徐淼停职反省期间,海州之事暂由长史张荣暂领,但是徐淼接下来暂时只管海巡司之事,限期一年之内,肃清海中洲海匪。

    至于江南道那边,弹劾徐淼最狠的苏州刺史和明州刺史,因其无能纵容海匪在他们辖地门前肆虐,李二亲自下旨对其进行严厉申斥,另外各罚俸一年,同时两州的别驾、长史等人,也都给予申斥,各罚俸半年。

    除此之外,擢江南道沿海诸州,对海州海巡司开放海港,配合海巡司对海中洲的海匪进行清剿,负责给海州海巡司提供补给,不得从中刁难海州海巡司,若有人胆敢抗旨,刁难海州海巡司剿匪之事,则严惩不贷。

    为了肃清海中洲的匪患,李二遣一名御史前往明州坐镇,配合监督江南道沿海诸州配合海州海巡司剿匪之事。

    除此之外,江南道百骑司令使全力配合徐淼,对海中洲海匪进行肃清,说白了就是让江南道那边的百骑司头目为徐淼提供情报支持,并且查办江南道沿海诸州官吏和海匪勾结情况。

    还有就是李二下旨,在沿海诸州筹建市舶司,专司负责管理海贸事宜,并且由户部主导,制定市舶司如何收取船只税赋之事。

    徐淼之前对李二灌输的海贸以及海运的重要性,李二到底还是听进去了,意识到了未来一旦海贸兴盛起来,将会给大唐带来诸多好处。

    而且徐淼也提及了设立类似海关的市舶司的必要性,开放沿海地区的海贸,未来必将会让很多富商购置海船出海贸易。

    而海贸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必须要缴纳税金,一是增加大唐的财政收入,另外也可以约束海商向外输出不该输出的物资。

    李二听罢之后深以为然,大唐现在对于海贸确实是属于疏于管理状态,基本上无人关注海贸这件事,一旦未来海上贸易兴盛起来之后,如果不加以管束的话,那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