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绝望的冬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贞观十二年春,辽东大地逐渐冰雪融化,在这个时候,双方激烈的战事反倒是暂停了下来,原因无他,一是高句丽经过这一冬的苦战,非但没有能击败唐军,克复多少领土,收复多少城池,反倒是在这一冬的苦战之中,损失巨大。

    大批高句丽军中的兵将在冰天雪地之中被冻死冻伤,大批高句丽军战死在了唐军驻地之外,大批高句丽军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补给,在冰天雪地里缺乏粮食,因此被饿死的也不少。

    甚至于高句丽军因为打不赢仗,原计划的以战养战,依靠从唐军手中夺取粮秣物资的计划也彻底破产。

    山穷水尽的高句丽军队,为了活命,打不过唐军只能去强征他们高句丽平民的粮食,这也导致了不少高句丽平民在这个冬天因为粮食被军队“强征”走而活活冻饿而死。

    高句丽军的这种行为,也彻底寒了很多被抢走粮食的高句丽平民的心,于是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干脆在一些亲唐的高句丽人鼓动之下,自发组织民团,主动抵抗高句丽军队强征他们的粮食和青壮。

    至此高句丽国也彻底失去了民心,使得高句丽军所过之处,越来越难获取到有效的补给,反倒是越来越多的唐军占领区的高句丽人开始拿起武器抵抗高句丽军队的掠夺。

    大唐皇帝李二还趁势派兵收揽了很多粮食被高句丽军夺走的高句丽平民,送他们到海边登船,给他们提供饭食,保住他们的性命,将他们疏散到大唐,美其名曰这是为了救他们的性命,让他们去大唐就食。

    不管这些高句丽人愿意不愿意背井离乡前往大唐,但是在没有吃的,还是在这样冰天雪地的情况下,找野菜都没地方找的环境之中,此时他们也别无选择,愿意被送往大唐就食的人,可以出发之后,沿途得到饭食供应,不肯走的,那就等着饿死好了。

    于是大批高句丽人开始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拖家带口的离开了他们生存了数百年的土地,被输送到海边,亦或是走陆路被押到河北,这么一来就腾出了大量的空闲土地,接下来可供安置大量的唐人来此定居。

    两个国家的融合,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想对辽东高句丽国今后实施有效的管理,那么这就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而这些策略,徐淼也曾经参与,并且其中多条措施,也是徐淼提出来的,那就是必须要将现有的高句丽人,大部分转送到大唐分散定居,使他们今后彻底被打散,无法形成凝聚力。

    另外就是从大唐移民大量的唐人,来高句丽定居,以唐人逐步取代高句丽人,渐渐的将其汉化,最终让高句丽控制的这一大片土地真正融入大唐这个中原政权。

    虽然这个工程非常浩大,需要转运二百万左右的高句丽人,并且向高句丽旧土移民数十万唐人,这肯定花费巨大,换做以前的话,民部那边的官员绝对会直接就地炸毛,跳出来反对。

    但是现在大唐有钱了,在这件事上,也就好办多了,那些民部的官员们,虽然也还会觉得肉疼,但是却也没有强烈反对,毕竟现在他们手头可以调配的钱财资源比以前多太多了,大不了有些地方省省,就把这些钱给挤出来了。

    之所以开春之后两军都消停了下来,停止了大规模的交战,除了高句丽军已经人疲马乏,没了继续进攻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开春,冰雪融化之后,大地一片泥泞,这时候对于大唐的军队进兵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非常不利。

    唐军现在对后勤保障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此泥泞的道路情况,一定会影响到唐军的机动性,也无法有效提供及时充足的后勤保障,此时大规模的实施军事行动显然是不合适的。

    如此一来,双方就像是拳击手中场休息一般,都开始卯足力气,谁都知道接下来他们将进行最后一场决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