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大唐记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情,而且也仅限于地方藩镇以及地方官署的官员能够阅读,闲杂人等是不可能拿到这种类似情报的邸报的。

    而李承乾在贞观十六年春的时候,有他亲自主持,推出了一份《大唐记闻》,说白了就是一份接近于后世报纸的东西。

    这份大唐记闻不同于那些由各地藩镇派驻京师人员抄送的邸报那样私密性,而是一种完全公开的东西,直接在大街上发售,只要有钱又识字,就能买一份回家慢慢品读。

    而且其中刊发的内容,头版基本上是刊登一些皇帝以及朝廷颁布的圣旨、政令之外,也刊登一些各部出台的政令,并且由专人对这些圣旨、政令进行详细的解读,阐明这些圣旨政令的目的,让更多人可以直观的明白皇帝或者朝廷想要通过这些圣旨和政令达到什么目的。

    另外这份大唐记闻还会刊发一些大唐各地发生的重要大事,也就是新闻,把一些朝中收到的地方上的消息汇总起来,在这份大唐记闻上进行刊发。

    这么一来,原本闭塞的消息,便可以通过这份大唐记闻,让很多人知道大唐各地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亦或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涵盖面非常宽,其中包括了军事方面获取的什么胜利,地方上发生的什么灾荒等等。

    当然还有一个版面上,会刊发一些有关经济方面的消息,比如什么地方获得了大丰收,现在什么东西出现了滞销,还有什么地方出现了新的特产等等,这是对经济方面的鼓励。

    后来有商贾敏锐的发现,若是能把他们经销的商品,也刊发到这份大唐记闻上的话,那就会让更多人知道他经营的这种商品,无疑会大大提高他这种商品的销售量,并且大大提升他的商铺的名气。

    于是便开始有商贾跑去找门路托关系,想要在这份大唐记闻上刊登一些他们店铺经营的商品的消息,这大概就成为了最早的报纸广告。

    这份大唐记闻刚诞生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只是由李承乾出面,给朝臣们派发了一部分,另外给长安的皇亲以及勋贵们派发了一些,影响力并不算大。

    而拿到这份大唐记闻的朝臣们,起初大致扫了一眼之后,认为这东西印刷质量实在是一般般,字体很小,看起来有些费力,有些地方印制的还有模糊或者墨团的情况,根本没有现如今书铺里出售的那些书精美。

    而且这就是用几张看起来质地粗糙的纸张很随意的印制出来的,不过最上面大唐记闻四个行书字体,却让人不敢无视,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四个字乃是当今圣上御笔亲题,可见太子分发的这份大唐记闻,是得到了当今圣上的支持,并且亲笔为其书写了题头。

    所以有了当今身上亲笔御书的这个题头,拿到这份大唐记闻的人也不敢怠慢,纷纷谢过李承乾之后,拿回家仔细观看。

    这一看之后,他们纷纷禁不住大呼妙哉,因为这份大唐记闻之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其中既有当下皇上和朝廷颁发的圣旨政令,也同时对这些圣旨政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评论了这些圣旨政令的出发点和目的,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

    另外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在后世也称之为新闻,这些事情是平时他们很难打听到的,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关注点不同,获取信息也不同,平时根本很难看到听到这么多事情。

    但是看过了这份大唐记闻之后,一下子就让他们看到了不少以前想知道都很难打听到的消息。

    另外最后一个版面上,居然刊登了一些大唐各地的经济方面的消息,让有些有心人一看,就从中发现了一些商机。

    总而言之,这份大唐记闻,是他们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如此综合性信息的东西,这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份大唐记闻。

    于是之后不用李承乾再给他们派发这份大唐记闻,不少朝臣便主动向李承乾打听,什么时候再出下一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