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奉诏返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了也要到段府走一趟哭一场。

    一个月间,接连离世了三个老帅,这对于李二的打击也着实不轻,李二在早朝的时候,听闻消息,也屡次潸然泪下。

    于是在贞观十九年年底的时候,李二决定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选出二十四位对大唐立有大功的文武大臣,由阎立本为其画像,悬于凌烟阁之中,供他时常可以观看。

    但是在选定这二十四功臣的时候,李二出人意料的却把徐淼也选了进去,为此顿时在朝中引起了一片争议之声。

    其他人都好说,基本上都是大唐的开国老臣,独独徐淼年纪轻轻,而且不是开国老臣,而是贞观年间才被简拔于草莽之间,虽然徐淼确实有功于社稷,但是毕竟他太年轻了,资历不够,岂能和那些老臣们并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徐淼也听闻了消息,吓得一激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谁他当然清楚,那可全都是大唐的开国元勋,李二要把他也弄到这二十四功臣之中,弄个画像挂到凌烟阁之中,那跟把他架到火上烤有何区别?这不是给他拉仇恨吗?

    于是徐淼连夜就写了一篇奏疏,言辞恳切的婉拒李二的这个念头,说他德不配位之类的,打死都不能让他列入这二十四功臣之中。

    但是李二却没搭理他,依旧坚持要把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这把徐淼搞得是哭笑不得,不得不亲自入宫觐见李二,好一番劝说,说若是李二一意孤行的话,那就是为他拉仇恨,把他架在火堆上烤了。

    李二想想觉得徐淼说的也是,毕竟徐淼年纪太轻,而且是贞观年间才从一介布衣被拔擢起来崭露头角的,确实算不上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于是这才作罢。

    徐淼在年后为秦琼、李孝恭他们发丧之后,便落荒而逃,窜回了琼崖看老婆孩子去了。

    时间就这么在不经意间流逝,大唐也在李二的统治之下,日新月异,贞观二十一年,西突厥袭扰大唐边境,彻底惹怒了李二,李二悍然发兵征讨西突厥。

    这次李二同样同时兵发数路大军,从几个方向向西突厥发动了进攻,各路大军充分利用空中优势以及火药的优势,打的西突厥大军溃不成军,仅仅一年时间,便将西突厥给赶出了他们原来的领地,唐军占领了原来西突厥全境,至此彻底稳定了大唐的西北边陲,将大唐的版图再次扩大了不少。

    徐淼躲在琼崖,并未参与此事,仅仅只是继续经营琼崖之地,让琼州和崖州越发的繁荣富裕了起来。

    在徐淼被授命为琼崖都督的数年之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让琼崖和大唐内地的联系紧密了起来,并且大大的改善了唐人和当地山中僚人的关系,采取怀柔政策,让大部分僚人归心于了大唐,承认了他们也是唐人的身份,自觉的认为自己乃是大唐子民,稳定了琼崖的局势。

    另外他大力开发琼州崖州两地,鼓励僚人和汉人之间通商,并且大力发展琼崖的地方经济,吸引了大量的中原汉人前往琼崖做生意,并且逐步在琼崖之地定居下来。

    还有就是他在琼州开辟了一座大型的海港,使之成为了南方继广州之后,另一个重要的港口。

    大唐南下的船只,都会在琼州港靠泊,要么是在这里装卸货物,要么在这里进行补给,使得琼州几年下来,就成为了一座繁华的海港城市,人口数量大增。

    贞观二十一年末,李二年纪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不好,经常会想起徐淼,时不时的会派人传口谕给徐淼,将徐淼训斥一顿。

    终于在贞观二十一年年末,徐淼被李二一纸诏令罢免了他琼崖都督的帽子,又把太子詹事的位子给了徐淼,同时念徐淼这些年来立下的功劳,将徐淼的爵位擢升为郡公,正式进入到了公爵之中,同时下旨命徐淼接旨之后即刻启程返回长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