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 殖民火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半个月后,火星外轨道附近。

    随着名为“新世纪”的项目的推进,原本停滞许久的火星殖民计划终于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以TPC为主导的深空探测仪便来到了火星的外轨道上,并且打算开启下一步的“火星播种”计划。

    为了体现TPC对于这次任务的重视,同时也是为了让全民有参与感。

    宇宙观察局还特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直播,势必要将这次的“火星播种”任务变成人类迈向宇宙的一个伟大时刻。

    当然了,实际上正在观看这场直播的并不仅仅只有人类。

    隐藏于第六大道中的异类妖怪,潜伏在地球上的宇宙人,来自其它次元的未知生命体……

    凡是在电子信号可以传递到的地方,都有人在观看这场人类迈向火星的直播。

    首先是火星外轨道附近的深空探测仪,在抵达预定地点后,便开始迅速朝着火星的大气层坠落。

    肃!

    犹如流星划破天空,深空探测仪在火星的大气层上划过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紧接着,在亿万人的直播视角中,深空探测仪在正式进入火星之后骤然“炸裂”,仿佛绚烂的花火一般炸裂成了无数“碎片”。

    这里的每一块“碎片”,都是一个直径两到三毫米的小型“播种器”。

    当这些肉眼难以观测的“碎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坠向火星地表的时候,大半个火星地表都无法逃过它们的“播种”。

    大地、沙漠、冰川、山河……

    肉眼可见之处,那些坠落于地表的“碎片”开始异常增殖。

    以宏观的视角上来看,这些“碎片”在降落地表之后纷纷演化出了自己的新形态,将原本红色的火星表面点缀出了星星点点的银色。

    当直播的视角由宏观拉向微观,落到其中一个“碎片”身上的时候。

    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们,这才算是真正看清那些“碎片”的真实模样和作用。

    那些火星表面的银色斑点,其实是是一个个小型的纳米工厂。

    通过对火星物质的采集,这些纳米小型工厂从微观层面上开始了自己改造火星的第一步——营养物质富集。

    吸收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等不同形式的能源,纳米工厂将一种粉色的藻类注入火星的地表环境之中。

    这些粉色的藻类拥有着远超正常人类能够理解的DNA构成,能够大规模的吸取电力和制造氧气。

    不过与比佐摩生命体不同的是,这些粉色的藻类是有“寿命”限制的。

    在探测到四周的环境拥有着足够的氧气含量之后,这些粉色的藻类就会自我分解,成为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生产者。

    下一步,纳米工厂将对粉色藻类分解后的有机物进行干涉,让其中蕴含的DNA重新重组。???..Com

    碳、氮、磷、钾等等一系列有机物,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类似于地球一样的地质结构。

    于是,最初的消费者——某种异养寄生的菌类出现在了火星上。

    它们通过吸收藻类自我分解的有机物,不断繁衍、增殖,最终将沙漠化的火星环境变成了真正拥有土壤和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如此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