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孔夫子辞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若只是普通的辞官奏疏,庆忌还能以三言两语,大义凛然的驳回。

    但这一次孔丘的请辞,显然不一般。

    庆忌在吴国推行第二次变法后,其中推行的《法经》,就在国内掀起热议,吴人对于这样的“严刑峻法”褒贬不一。

    以孔丘为首的士子大夫们,更是禁不住抨击《法经》之苛刻,多次上奏,请庆忌废止《法经》,重新以《周礼》治国。

    但,庆忌岂会听从?

    《法经》已经在金陵推行,且收效显著。

    至少在这一段时间内,金陵的犯罪事件大大减少。

    偷盗事件几乎没有,民间的私斗也被极大的降低,国人都畏惧于《法经》,对于吴国的法律条文有了一定的认知。

    这是因为庆忌让人将《法经》上的所有内容,都镌刻在王宫的大门口,让世人可以一睹。

    再者,为了避免目不识丁的黎庶,无意中犯罪,庆忌也曾多次派出官吏到各处解说《法经》上的内容。

    所以即便是不识字的黎庶,一样能做到遵纪守法。

    “王后,对于孔丘的这次请辞,你有何看法?”

    庆忌向王后季蔻询问道。

    闻言,季蔻沉吟片刻,便道:“大王,孔夫子这可能是在跟大王你赌气,当不得真。”

    “孔丘的治国理政能力,的确突出,尤其是教化之功!”

    “他到任会稽郡不过一年多,便使得原本桀骜不驯,不服王化的越人纷纷归化,人人皆敬仰孔夫子之名,使会稽郡得以政教大行,一片清明。”wap.biqupai.com

    “既如此,大王断然不可让孔丘辞官归隐,或远走他国!”

    “寡人亦是知晓。然,孔丘若挂印而去,寡人如之奈何?”

    对于孔子的能力,庆忌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治国理政的本事且不说,孔丘教化世人的能耐便是首屈一指的厉害!

    原来的越国,即现在的会稽郡,原本就是穷山恶水,混乱不堪的局面。

    越人一时间无法接受亡国的事实,所以对于吴国有一定程度上的抵抗心理,甚至于有的越人还逃到大山深处,打算不归于吴国的治下。

    但,孔丘却能做到让越人心悦诚服,甘心情愿的接受吴国的统治,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短时间内,庆忌期望看到这一点。

    毕竟孔丘所主张的儒家文化,的确很温和,适合用来治人,能消除越人身上的戾气。

    只不过,若是长此以往,吴国想从越地征召可战之兵,恐怕不容易。

    一群饿狼都被孔丘驯化成了羔羊,这如何使得?

    “这……大王,孔夫子应该不会挂印而去吧?孔丘曾携弟子周游列国,鼓吹他的儒家学说,倡导恢复周礼,以儒学治国,但都没有被采纳。”

    “现在,孔丘好不容易在吴国得到大王的重用,得以在会稽郡一展所长,不应该辞官……”

    季蔻摇摇头道。

    季蔻心中还是颇为尊敬孔夫子的。

    毕竟,季蔻曾经是越国的公主,对于越人的脾气十分了解!

    越人生于蛮荒之地,穷山恶水,所以性情十分桀骜,但孔丘能驯服他们,怎能没有大本事?

    庆忌笑着道:“孔丘可能没有真正辞官的心思。然,他这是在逼着寡人废止《法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