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国家命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平方米。

    有些盔形器底部粘带草拌泥片,灶室上搭设有网架,盔形器成排用草拌泥固定在上面,盐灶上还有数件固定在一起的盔形器。

    “作坊里面的制盐之法,不知用的是何种工艺?”庆忌垂询道。

    陪同在一边的制盐作坊的主事人回答道:“大王,我们制盐作坊用的是煎盐法!”

    “煎盐法?这其中有何门道?”庆忌来了兴致。

    “煎取盐水要经过收集盐料、淋卤和煎炼等几个工序。”

    “制盐之法甚多,就臣所知道的,除了煎盐法之外,还有日晒法、海水制卤之法等,我吴国的制盐之法,如齐国一般。”

    “然,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却始终不如齐人的盐,这就导致我吴国出口的盐能在天下列国占有一席之地,却极难与齐人所产之盐竞争矣!”

    这番话,说的在场的人无不微微颔首。

    贩盐是一个十分暴利的行业,所以吴国跟齐国一般,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不许民间私自贩卖食盐,违者一律严惩不贷!

    “二三子,汝等知晓食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味者何否?”

    庆忌忽然道。

    随行的大臣都面面相觑,竖起耳朵,聆听庆忌的训示。

    只见庆忌慨然道:“如河东盐湖,名扬天下。”

    “昔日尧、舜、禹都曾先后在河东之地建立自己的都城,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些都城都建在盐池附近!”

    “后来的夏朝和商朝都对晋南保持有浓厚兴趣,此乃盐之利也。”

    “河东盐池之地,大河绕于前,群山阻于后,山谷盘错,沮洳泻卤,并不适宜农耕,然为何据有河东盐池者,往往能成为天下霸主之国?”

    闻言,治粟内史范蠡答道:“大王所言极是。盐之利何止数倍?”

    “食盐,便如米粟一般,人不食之便浑身乏力。”

    “天下盐池甚多,其中以河东盐池最富盛名!”

    “昔日诸侯争霸,晋国在晋文公时能脱颖而出成为霸主,恐怕与拥有池盐之利不无关系。”

    “不错。”

    庆忌微微颔首道:“晋地因有盐池,所以国利君乐。晋国因盐而强盛,有盐池之利,所以能独霸中原几百年之久。”

    “而齐国有盐铁之利,在齐桓公时得以尊王攘夷,首先称霸!由此可见,食盐之利也。”

    就庆忌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河东盐池产的池盐通过一条条盐道被运往四面八方,史称“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

    盐,对于国家而言有多么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先秦夏、商、周三代,盐与其他土产一样,大抵是在产地征税,或作为土贡上缴国家,国人自由开采运销贩卖,实无专门盐法可言。

    迄至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桓公,兴盐铁之利,国家对食盐的生产、销售和买卖加以管理,开中国盐法之始。

    其法以官制食盐为辅、民制食盐为主,官收官运官销,寓租税于官府专卖盐价之中,以增加国家收入,齐国由是富强,称霸诸侯。

    然春秋战国时期,除齐国对食盐实行专卖之外,其他诸侯国仍只对食盐征税,唯税率逐渐加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