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吴王二十六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三四年的时间里,吴国继续厉行新法,精兵简政,轻徭薄赋,制定并推行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使人心归附,认同了自己成了“吴人”的既成事实。

    在经济方面,吴国积极与列国通商,派遣出的商队经过丝绸之路,促进了和西方人的经济交流,为吴国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吴国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藏富于民,使万民黎庶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原本因为此前一系列战争而亏空的国库仓禀,再一次潜移默化的充实起来。

    粟米谷物等农作物堆积如山,几乎发霉。

    串钱用的绳子已经烂掉,还没有使用出去。

    这一切,都无不证明着,此时的吴国多么富裕。

    吴国能带来这种富裕的盛况,并非是完全取之于民,而是从北方列国,以及西方国家那边“掠夺”而来。

    这种掠夺,是属于经济掠夺。

    吴国凭借着丝绸、瓷器、茶叶、武器辎重、精盐等出色的商品,不断收割着列国的财富。

    别的不说,吴国已经牢牢的掌握着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不管是北方列国的商贾也好,或者是西方国家的商人也罢,要经过丝绸之路,都必须要交上一笔价值不菲的“过路费”,即关卡税……

    为了使黎庶尽可能的归附,庆忌还特意轻徭薄赋,免除了之前新并入吴国不久的巴郡、蜀郡、长安郡这三个郡的赋税徭役一年。

    而且,庆忌还免除了“口赋”,即十四岁以下的黎庶,不必再缴纳人头税。

    这样一来,能保证吴国最大限度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且国库仓禀还能充实起来。

    吴国如此繁华景象,黎庶安居乐业,远不是北方列国所能比拟的,所以有大量的人口都纷纷迁移到吴国定居,安家落户。

    再加上原有的鼓励生育政策,使吴国这几年的时间,人口随之暴增。

    在军事方面,吴国尽可能的精简兵马,逐步淘汰了战车,训练了大量的骑兵,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良马匹,以备不时之需。

    在政治上,吴国一直使用察举制,选贤用能,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每隔三年,所有主政一方的郡守、县令都必须到都城金陵,进行一番考核。

    若考核不通过,或政绩一般,则会被降职使用,甚至是遭到罢官夺职。

    若是政绩斐然,还能通过考核的,则是可以晋升,登堂入室,或是被庆忌赏赐一些宅邸、良田、布帛等物品。

    这就造成了吴国的每一个主政官员,都务必奉公守法,清正廉洁,

    在外交方面,郑国、宋国、鲁国这三个接壤于吴国,首当其冲的中原诸侯国,成了吴国的铁杆盟友,让吴国不必顾虑来自北方的威胁。

    在教育方面,吴国的稷下学宫,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充斥着士农工商各个行业,使吴国的教育风气呈现出了一片蓬勃发展之势。

    在民风方面,吴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闻战则喜。

    他们还是保持着血气方刚的风气,人人皆可佩剑上街,却不会私斗仇杀。

    这得益于吴国一直以来推行的法治,以及教化之功。

    法治与教化,双管齐下,使吴人养成了这种风气。

    血气方刚,又路不拾遗,都有着极高的操守。

    现在的吴国,每年在农闲之时,各地的郡、县都会组织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的男子进行操练,充当预备役。

    甚至于半大的少年,都会在大人的指点下,自发的训练着,以期待长大成人后,能跟自己的父兄一般,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这是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