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贷款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个月。

    店里会开始压工资。

    主要是避免有人拿了工资,第二天就不来了,这种制度如果站在员工的角度,当然深恶痛绝,但是作为老板却是不得不防。

    前世他听说过不少例子。

    员工拿着钱第二天人就找不到了。

    甚至偷拿了公司东西直接跑了的很多奇葩故事,气得那些老板们牙痒痒,特么提前说一声不行啊,非得突然袭击,措手不及。

    当然。

    那些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又死赖账的老板除外。

    这种老板就该狠狠的收拾一下。

    还有集体罢工逼着涨工资的,那些人也不想想,你不容易,难道老板的钱就是捡来的不成?总有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老板就该多给自己点。

    特别是之前的外贸公司。

    唐青感受最深。

    那群亲戚总以为老板挣钱容易。

    想方设法的占公司便宜,反正觉得老板有钱,多给自己一点是应该的,经常问老板借钱,这些亲戚就从没想过还,还觉得理所当然。

    他们哪里知道。

    自家老板在外面是怎样装孙子的。

    求爷爷告奶奶,赔笑陪玩,千方百计讨好人。

    尊严。

    有时候。

    真的是一件奢侈品。

    唐青跟着去应酬了几次,真真儿见识到了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有多么不容易,多么没有安全感,多么没有社会地位,多么受社会误解。

    特别是后来干着小额贷款。

    接触了更多这种人。

    作为旁观者地唐青有时候都感觉心里一阵辛酸,为了订单,为了生存,为了给员工足额发工资,里面所要付出的远超旁人的想象。

    是。

    那些老板们很多是奸诈黑心的。

    但是更多的却是老实朴素、勤勤恳恳的商人,那些中小微企业的老板,在银行基本上贷不到款,银行只喜欢借给那些大型国企。

    甚至就算对方连年亏损也要借。

    造成了需要钱的借不上,不需要的使劲塞,最后拿顺手了,不管需不需要,先刨碗里再说,当然,里面很多都是政治任务,唐青可以理解。

    中小微企业。

    那就是像后娘养的一样。

    银行根本不重视。

    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银行根本不给贷款,不知道有多少有潜力的企业被这样扼杀在了摇篮中,死在了资金枯竭这一道坎上。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后世有一种说法是要不是有民间借贷输着血,中小企业能死掉一大半,这绝对不夸张,同时这也反映出国内民间借贷之盛行。

    在沿海地区。

    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都使用过民间借贷,要不是各个企业和个人之见相互拆借、扶持,沿海地区的企业能死一大片。

    其实。

    唐青也能理解银行的做法。

    毕竟贷款一亿和贷款一百万的程序是一样的。

    找一个大客户贷款一个亿,和一百个小客户总共贷款一个亿,这个选择题怎么选,用屁股也能想得出来,银行不会干这事。

    干也行。

    银行审贷人员规模提升个几十倍。

    这种要求。

    在精简机构人事的今天,怎么可能获得通过。

    对这种情况,唐青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大佬们有那么多专家帮忙出主意,都没找到可以根本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大佬们唯一采取的方法。

    就是开放民间金融。

    各种贷款公司。

    甚至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参与进去跑马圈地。

    大佬们的策略很简单。

    那就是各大行还是基本保持自己的位置,继续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服务,中小微企业则是交给民间金融和地方性银行以及信用合作社去解决。

    不然。

    想想那几十倍的人员请求。

    谁都得头疼死。

    至于让各大行靠简化流程,来达到来达到提高贷款效率的方法。

    虽然说起来很好。

    但是说实话,唐青并不看好,任何事情,特别是有关钱的事情,一旦放开,首先享受到好处的绝不是一般人,而是特权阶层。

    在国内。

    这种口子一旦开了,可是会苍蝇蚊子老虎大象一起进来,和你走一样的正门,插队或替换抢占你的名额,规则范围内你还没办法把他踢出局。

    国家这么多年花了大力气来深化和强调某些方面的流程,就是为了使得权利在里面的影响力降低,或者成本增高,尽力避免滥用权利。

    一下子就想把辛辛苦苦建立的流程都给砍了。

    那特么的乐子就大了。

    最终得到蛋糕的,绝不是叫的最欢的人,兴许到最后,很可能乐极生悲,傻傻的看着别人从银行里大把拿钱,为他人做了嫁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