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魂出窍穴,岁月匆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襄阳城,郭府。

    密室之中,叶千秋正在静坐修身,自观体内,外视天地。

    人的身体也是一个小天地,当小天地和躯体之外的大天地发生了某种感应之时,并能稍微调动一些天地之势,这就是天人合一之境。

    叶千秋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蒙古大营之战,叶千秋耗费了将近七成的先天真气,可谓是在破碎虚空,天雷之下,他所经历的最耗费精力的一战。

    从蒙古大营离去之后。

    叶千秋很快便追上了黄老邪他们。

    本来,从蒙古大营到襄阳城,以他们的脚力,一天便可抵达。

    但一行五人却是用了三天。

    三天里,除了给冯默风、洪七公、周伯通疗伤之外。

    五人还顺带指引那些从蒙古大营之中逃亡出来的汉人百姓,朝着襄阳城跑。

    这一来一去,便耗费了三日。

    进了襄阳城,叶千秋便当即闭关。

    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道心在这一场杀戮之中,出现了一丝破绽。

    这种破绽,是由厌世之感所导致。

    在世俗间的长久修行,经历过一场血腥屠杀,让叶千秋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在排斥这些杀戮。

    叶千秋修行近三百年。

    道心之坚,远非常人想象。

    然而,道心想要久固,尚得时时拂拭。

    不然,终究会迷失在这天地山河之间。

    叶千秋时常自省,问自己修长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那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修行、修炼、养生就是为了长生,为了让自己活的更久。

    但仔细想一想,这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长生,是否太过无趣。

    漫长的生命,如果无所事事,其实是一种折磨。

    就好比让你呆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做,过上一万年,你肯定不愿意。

    追求长生,是希望更长的寿命里,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或者去享受生活。

    所以长生不是目的,你想要做的事才是目的,长生只是更好的帮助自己达到目的。

    道为方向,修炼即为修真,修真即为求真;为的是解答心中疑惑,探究宇宙奥秘,求得真我,弥补自己的不足,明晰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非成仙成佛、追求权力财富。

    道家修炼,本意是为了探索生命的奥义,其最终极的目的是理解“道”。

    可以把道看作是一种本质和规律,所有事物的背后都有其本质和规律,宇宙的规律,自然的规律,掌握并利用这些规律,谋求自身的发展。

    蚍蜉不晓昼夜,蟪蛄不知春秋,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得“道”,需要有更长的生命来做支撑,养生、炼气都是延长生命的方式。

    如果只有漫长生命而没有追求,活着其实是一种痛苦。

    长生只是在追求“道”的过程中而产生的附属品,得道才是本质,为长生而修道,实则本末倒置,成仙成神更是妄谈。

    人有信仰,无论你信仰什么,宗教也好,其他的思想也好,都一定要清楚它背后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否则,舍本逐末,永远得不到。

    而他叶千秋的“道”又在何方?

    他又该如何去践行自己的“道”?

    叶千秋心中不断对着自己发问。

    一遍遍洗涤着自己的内心。

    修行不修心,便成为了只追寻力量的莽夫,迟早要栽在路上。

    叶千秋盘膝而坐,嘴中念道。

    “清心治本,直道谋身。”

    “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

    “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

    叶千秋一遍遍默诵着道家经典,清净已心,梳通道理。

    “杀戮不是目的,以武止戈,方是本心。”

    “我非善人,亦非至人,只愿做一真人。”

    良久之后,叶千秋的心中再无波澜,平静如斯。

    此时,他的魂儿又蠢蠢欲动,想要挣脱躯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今的叶千秋金丹已成,不再束缚自己的魂儿。

    魂儿在刹那间,脱壳而出。

    物极必反,道穷则变是道家无上法旨。

    魂儿一脱壳而出,便好似是心神之中多了一道慧眼。

    体内金丹,成为魂儿的灯塔。

    处在神魂状态下的叶千秋看到了盘膝而坐,闭目打坐的自己。

    他朝着外面飞去。

    只见此刻的襄阳城中,美轮美奂。

    夜空浩瀚,繁星点点,万家灯火与繁星相互映衬。

    叶千秋的魂儿畅游在郭府大宅,只觉浑身上下没有一丝一毫的重量,心头空灵无比。

    此时,已是深夜。

    郭府之上,已然是万籁俱寂。

    却是忽然听得前边院里,有婴孩的啼哭声传出。

    叶千秋的魂儿飘了过去。

    却见那屋内灯光摇曳。

    半开的窗户,却是黄蓉和郭靖怀中各自抱着一个婴儿。

    夫妇二人正在说着话。

    “靖哥哥,你看破虏是不是比襄儿更老实些。”

    “襄儿是一点都不怕生人,饿了就知道哭,长大了一定是个鬼灵精。”

    身着紫衫的黄蓉一边摇晃着襁褓中的孩子,一边和一旁的郭靖说道。

    郭靖的脸上露出笑意,道:“蓉儿,咱们这两个孩子生下来的还真是时候。”

    “本来以为蒙古大军会长驱直入,兵临襄阳城下。”

    “谁曾想,叶道长几乎以一人之力,便将鞑子的十万大军给打退。”

    “以一人之力敌千军万马,若非是师父、岳父、周伯通他们三位老人家异口同声,我还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

    “想不到武学之道走到叶道长那种地步,竟然已经和仙神无疑。”

    黄蓉微微一叹,道:“是啊,若非爹爹和咱们说叶道长其实是修行了近三百年的得道高人。”

    “咱们又岂能相信这样的事情。”

    “人间自有奇人在。”

    “有叶道长相助,咱们守下襄阳城的把握便更大了。”

    郭靖道:“是啊,真当是天佑大宋。”

    “叶道长已经闭关半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叶道长何时能出关。”

    黄蓉闻言,说道:“那可就说不准了,像叶道长这样的陆地神仙,咱们寻常人又岂能猜得透。”

    郭靖点了点头,又说道:“此番蒙古人受了大挫,应该不会再短时间内继续南下。”

    “襄阳城的百姓总算是有一段安稳日子可以过活了。”

    黄蓉也没搭话。

    郭靖又在一旁说道:“也不知道过儿和龙姑娘去了何处?”

    “希望他不要走上歧途吧。”

    黄蓉一听,只说道:“若是他真和那位龙姑娘做出了什么不该做的事,靖哥哥打算如何对他?”

    郭靖听了,叹息道:“我也不知道……过儿本性不坏,便是走上了歧途,也和我脱不了关系,都怪我没有管教好他。”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送他上重阳宫。”

    黄蓉道:“靖哥哥,你就是责任心太重了。”

    “各人自有各人的缘法,我瞧过儿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你就放心吧。”

    郭靖听了娇妻的安慰,心里倒是好受了一些。

    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新添了龙凤胎,话更是说不完。

    叶千秋只听了一小会儿,便直接回了自己屋子,然后归魂入体。

    魂儿在天地间游荡,和人的身体在天地间行走,完全是两种感觉。

    “想不到,我已经闭关了半个月。”

    “黄蓉也生产了。”

    叶千秋的魂儿回到身体当中。

    当即睁开了眼睛。

    他如今道心稳固,体内的精气神也已经都达到了巅峰。

    这一次大战,给了他不小的启示,让他心境修行更进一步。

    这一趟闭关,可以结束了。

    ……

    翌日,一大早。

    叶千秋一出关,便被人请到了郭府大厅。

    大厅之中。

    黄老邪、洪七公、周伯通、郭靖、黄蓉都在。

    叶千秋一进城,便闭关。

    而且一闭关,就是半月之久。

    着实是让众人捏了一把汗。

    此时,看到叶千秋神采飞扬的出关。

    顿时,众人的心情自然都好了不少。BiquPai.CoM

    到了正午时分,郭靖在府上大摆筵席,宴请众人。

    郭府之上,本来就住着从大胜关陆家庄赶来的不少江湖群雄。

    自从半月之前,蒙古人十万大军南下的消息传来。

    各路群雄便已经纷纷齐至襄阳。

    本以为,襄阳城会有一场大战。

    谁曾想,蒙古人的十万大军还没有到了襄阳城,就已经大败而归。

    这一战,天下皆惊。

    但是,这一战的详情,却是很少在外流传。

    只是那些从蒙古大营之中被叶千秋救出的那些普通百姓口口相传,是一位仙人从天而降,救了他们。

    而那些逃走的三万余蒙古人,更愿意称呼叶千秋为“九天杀神”。

    直到数年之后,他们都不知道叶千秋的名姓,但是提到“九天杀神”之名,却是如雷贯耳。

    郭府的宴席上,叶千秋毫无意外的再次成为了焦点。

    一众群雄纷纷忍不住来向叶千秋敬酒。

    蒙古大营一战的结果是喜人的。

    至于过程,黄老邪也就对寥寥几人提起过。

    这些江湖群雄,只是以为叶千秋等人纵火烧了蒙古人的粮草,又引起蒙古大营的混乱,才让蒙古人死伤了许多。

    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叶千秋等人的敬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宴席直到傍晚才结束。

    叶千秋也不着急离开襄阳。

    一来是为了看蒙古人下一步的动作。

    二来也是趁着黄蓉刚刚生产,奶水很足,让她连带着将他救回来的那个孩子也一起带一带。

    叶千秋给他救回来的那孩子起名“敬天”,意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孩子随他的姓,就姓叶。

    这一日。

    叶千秋和郭靖到城外走走,瞧一下襄阳四城的防务。

    二人各乘一匹战马,并骑出城。

    出了城后,二人一路纵马朝着城西去。

    行了没有多时,只见有一条小溪横出山下。

    郭靖指着那条小溪,道:“叶道长,这条溪水虽小,却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三国时,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原来这溪水便在此处。”

    郭靖道:“刘备当年所乘之马,名叫的卢,相马者说能妨主,哪知这的卢竟跃过溪水,逃脱追兵,救了刘皇叔的性命。”

    说到此处,郭靖不禁喟然叹道:“其实世人也均与这的卢马一般,为善即善,为恶即恶,好人恶人又哪里有一定的?”

    “分别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瞥了一眼郭靖,见他神色间殊有伤感之意。

    叶千秋道:“郭兄弟说道倒是一点都不错。”

    “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事情,善恶如此,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阴阳守恒,阴多一些,阳就少一些,阳多一些,阴就少一些。”

    二人策马行了一阵,到了一座小山之上,升崖远眺,但见汉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难民,拖男带女的涌向襄阳。

    郭靖伸鞭指着难民人流,说道:“蒙古大军虽然撤了,但是襄阳以北之地,大部分都已经是被蒙古人所占领,除非将蒙古人彻底赶回草原去。”

    “不然,这蒙古人屠戮汉人百姓之事,便不会停歇。”

    “蒙古人令我百姓流离失所,实堪痛恨。”

    从山上望下去,见道旁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

    叶千秋道:“襄阳城是个好地方啊,连杜工部这位大诗人的故乡也在此处。”

    郭靖扬鞭吟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叶千秋听他吟得慷慨激昂,跟着念道:“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部?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郭靖道:“前几日,我和蓉儿谈论襄阳城守,想到了杜甫这首诗,她写了出来给我看。”

    “我很爱这诗,只是记心不好,读了几十遍,也只记下这几句。”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会做诗的不少,但千古来只推杜甫第一,当是因为他忧国爱民之故吧。”

    叶千秋笑道:“自然是如此了。”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郭靖听到叶千秋说到这一节,很是欢喜,说道:“经书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

    叶千秋却在这时突然问道:“郭兄弟,蒙古大军虽然撤了,但定然还会卷土重来,你说襄阳守得住吗?”

    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

    “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

    “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

    “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

    “叶道长,我曾经也和蓉儿谈论过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却是想着,无论守得住与否,无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八个字而已。”

    叶千秋闻言,从郭靖的这话语当中听出了壮烈豪迈之气。

    叶千秋却是突然问道:“郭兄弟,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取而代之了大宋朝廷。”

    “你还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郭靖闻言,一脸奇怪的看着叶千秋,道:“道长是说蒙古人一定会取大宋朝而代之吗?”

    “襄阳城在,我郭靖就在。”

    “襄阳城破,我郭靖恐怕也不会生还了。”

    叶千秋闻言,却是微微摇头,笑道:“那我这样问你,你是为了大宋而战,还是为了大宋的百姓而战?”

    郭靖稍加思索,似乎察觉到了叶千秋这前后话中的含义。

    “当然是为了大宋的百姓而战。”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那就是了。”

    “古往今来,天下大势,皆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宋立国祚二百余年。”

    “也该走到尽头了……”

    叶千秋骑在马背上,眺望远方。

    郭靖虽然反应慢了些,但是并不是真傻。

    他听出了叶千秋话语之中,带着的其他意思。

    只是,他不愿意去深究,也不愿意去深想。

    他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天下间的战火早日平息,早日将蒙古人给赶回漠北草原去。

    ……

    又过半个月。

    从各方传来的消息,终于确定了,短期之内,蒙古人不会再行南下之举。

    众人欢呼雀跃。

    叶千秋也不继续在襄阳停留,准备回华山。

    这一日一大早。

    黄蓉、郭靖,还有他们的大女儿郭芙、两个徒弟武氏兄弟,便来送叶千秋等人。

    黄蓉朝着黄老邪道:“爹,女儿刚刚生产,不便长途跋涉,待两个孩子再大一些,我便和靖哥哥带着孩子一起去华山探望您老人家。”

    郭靖也说道:“岳父大人,师父,叶道长,保重了。”

    郭芙和陆无双、程英两姐妹依依不舍的道别。

    她们年龄相仿,在襄阳城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一起练武,感情自然是日益渐深。

    郭芙自小任性,但是自从见识了陆无双和程英两姐妹的武功之后,便一直在暗暗下功苦学,希望不会比陆、程两姐妹落下多少。

    叶千秋一行人和郭靖夫妇告别,骑着马向北而去。

    这一行人,可算是不少。

    除了叶千秋、黄老邪、洪七公,还有陆无双、程英、冯默风,外加一个小不点“叶敬天”。

    周伯通在回到襄阳城的第三天,就一个人跑了。

    他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

    叶千秋一进襄阳,就闭关,让他想和叶千秋学武功的心思也淡了不少,便一个人偷偷溜了。

    众人也知晓周伯通一向如此,皆是不以为意,不然周伯通也不会被人唤作“老顽童”。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