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锡林郭勒草原的冬天零下三十度以下, 和玉河不相上下。

    沈韵来了这里六天,基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她在锡林郭勒草原的边界,靠近外蒙的位置,这里游客稀少, 冬季的景色美得出奇。

    自从在玉河待过后沈韵就发现, 找个人少又漂亮的地方呆一阵是真的很舒服。

    人有钱有闲的时候往外走走是可以忘记一些烦心事的。

    围巾遮盖了沈韵大半边脸, 迎面扑簌簌的打来刺骨的冷风和雪粒, 她手上戴着双深黑的麝鹿皮长绒手套,勒住马缰绳略微躬身往自己的蒙古包赶。

    头顶的尖顶蒙古帽上的麦穗随着风往后扬, 衣衫猎猎作响,身下的枣杏色大马踏在雪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一直到下了马, 沈韵才沉沉的呼出一口气,她从马屁股上取下画板,把马还给马棚的管理人员,去了主帐吃饭。

    这里是个连排的接待外地游客的蒙古包营地,主帐专门用来出售生活用品做食堂和超市。

    这个季节这里没什么人,沈韵进了食堂,里头的大婶就笑眯眯的和她打招呼。

    沈韵独身一个姑娘过来, 长得又标志好看,气质还有点冷,乍一看过去和明星似的, 又很特立独行, 不怎么爱跟人说话, 不只是大婶,几个游客也都认识了她,见她进来了都冲她笑了笑。

    沈韵其实也认识了在这里的几个游客。

    民俗考察队的, 特意来这边看看原汁原味的蒙古习俗,里头还有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比她更显眼。

    她略微颔首算回应。

    从大婶那里打了饭找了个地方坐下。

    这里的菜有很明显的北方特色,分量太大了,哪怕是牛肉都是大块大块的厚切,在火上煎过,淋了热油和蘸料直接放出来,一口咬下去韧性和口感都有。

    沈韵习惯了南方小巧精致的菜色,可在这里这么几天,胃口还是大了不少。

    一旁的电视上正播放着当地的新闻,沈韵瞟过一眼,写的是什么旅游开发区招商和蒙古族服饰艺术节,她不太感兴趣的低下头,一旁的几个乘客却在兴致勃勃的讨论。

    “这个蒙古服饰设计大赛是干什么的?”老外好奇的问道。

    “就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这些地方的蒙古族艺术设计团体参与的民族服饰设计比赛。”有人回答道,显然早已做了功课。

    “我以前看电视里这样的盛会应该都在大城市举行,怎么会来这样的边陲小地呢?”

    打扫卫生的大娘闻言笑着插嘴:“这是我们书记给咱们争取来的,小地方也要搞搞发展啊,没见着艺术节是和开发区招商一块上去的吗?”

    “咱们就想着用它增加点知名度呢。”

    这里虽说是在锡林郭勒草原边上,可锡林郭勒草原太大了,这样的边陲小镇如果不是有意宣传基本不会有什么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大部分人对锡林郭勒的游玩都在锡林浩特打止,那里的草原已经足够满足绝大多人的旅游需求。

    “那这里岂不是要热闹起来了?”有人兴奋的问起来。

    大婶摆摆手,白了他一眼,“这里?艺术节在城镇边里头的礼堂办,大冬天的谁乐意在外头啊,想凑热闹过两天你们早点起,开车半个小时进城才行。”

    “来的参赛选手和开发商也都在城里住,这里还是冷冷清清的一片呢。”

    沈韵把最后一块牛肉用刀割开,吃下,在听到“冷冷清清”四个字时难得的扯了扯唇角。

    她不喜欢喧闹,人多了她就得换地方住,很麻烦。

    吃完饭,她站起身想往外走,刚刚的大婶却叫住她,提醒:“姑娘,下午骑马要注意安全呐,三四点的时候有场雪,一不小心就把人埋里头了。”

    沈韵手插在口袋里,冲她点点头道谢。

    她来了这里六天,前两天在学骑马,后面的四天不是待在自己的蒙古包里就是骑马外出,不畏严寒的把周边的小丘陵都跑了个遍。

    下午她倒是没想出去,在蒙古包里洗了个澡,转头就睡下了。

    -

    北城项目顺利开幕时楚川剪彩结束之后就去了展馆。

    这一期展馆里引进来了十二副复刻的画装裱在长廊里,楚川长久的停留在其中一副前。

    上世纪的画作,画的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女人一头漂亮的红发,骑在高大的枣红色骏马上,薄纱华丽柔软,居高临下的俯身,眼底满是漫不经心的冰冷。

    男人一身冰冷的盔甲,深情的眼睛仰视着她,充斥着迷恋。

    远山,花草都带着磅礴的静谧感,满是中世纪情调。

    楚川的目光上上下下扫过,最终落去了画下的译文上,那里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有一首小诗。

    ——我给她编织过花冠、芬芳的腰带和手镯,她柔声的轻轻叹息,仿佛是真心爱我。(《无情的妖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