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新的潮流 【3K】(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荣意演唱完那一段之后,画面中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位身穿天蓝色琵琶襟旗袍的中年女子。

    端庄大方的她,手里捧着一把琵琶。

    还有名字以及身份。

    杨云箫,央音教授。

    “噔噔…瞪噔噔……”

    电视机前的观众便看到了她用指尖划过琴弦,姿势优雅不疾不徐。

    一阵悦耳地声音便传了出来。

    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一番,画面又切换到了荣意的身上。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然后高能来袭!

    俗语有云:“一年琴三年萧,一把二胡拉断要。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

    画面中出现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身穿一件天青色的中山装。他坐在一张小椅子上,一把二胡置放在他的腿部。

    易生胡,著名二胡演奏家。

    当然他也是一家著名的音乐学院教授。

    相较于那个杨云萧,这易生胡的名气要大上不少,包括地位。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他也经常出席演奏接待外宾。

    这一段,就是他的个人秀了。

    而二胡那种哀怨苍凉又悠长的声音一传出来,隔着电视荣意都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

    真挠人!

    当时沉浸其中的荣意,演唱时还差点出现了问题。

    …

    其实到这里的时候,这一首歌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等完整的演唱完毕后,现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经久不息的那种掌声。

    而节目主持人也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笑着对荣意说道:“非常感谢荣意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异常精彩的表演,我有一些问题想要问问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中国风的歌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啊。”

    华国的别称,便是中国。

    “我对于我们的文化,其实都是抱着崇高的敬意去了解的,而了解的越深,给予我的触动也就越大。”

    “原来如此。”这主持人表现出一副恍然的模样。

    其实荣意写这种歌有一个问题。

    那便是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要知道他并没有读过大学深造。

    主要是当时的风气如此,如今很多年轻的演员和偶像、歌手都是事业学业两开花的。毕竟一个学院的资源太多了,不仅仅是师资力量,还有校友人脉。

    当时的情况,是荣意对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

    再加上练习生生涯太辛苦了,哪有时间和心思去学习啊?

    更何况小城时代对于一些年轻的偶像,并没有正确的引导。

    用当时某个副总的话来说,练习歌舞的时间都不够了,哪有时间去学习啊?要么好好当明星出名赚大钱,要么直接雪藏滚回家读书。

    简而言之,这些练习生都是他们的捞钱机器。

    选择给了,就看怎么选啊!

    但问题是当时的荣意都快要出道了,辛苦快两年了,怎么可能在这种关键时候离开啊?

    后来觉察到这种弊端,再加上荣意的名气也提升了起来,才真正有了选择权。可去那些学院深造【镀金】,效果并不大了。

    写出优秀的中国风歌曲,跟学历有直接关系吗?

    并没有。

    只是作词人学历高的话,创作出优秀中国风歌曲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

    “你以后还会写这种风格的歌曲吗?”

    荣意正愁不知道该怎么圆这个问题呢,便听到了主持人的提问。

    他点点头:“会的,我这首《东风破》花了挺长的时间构思,而对于下一首中国风的主体也有了大概,或许隔几个月就能完成创作了。”

    “看来写这种歌很耗费时间啊。

    另外这一首歌肯定会引导新的潮流,你有没有对那些创作者的建议?”

    “多花点心思就行了。”

    荣意也只能说到这里,多说多错。

    另外他也介绍了自己的伴奏团。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音乐总监刘健,这位是…”

    然后他重点介绍了两位前来帮忙的人。

    虽说字幕有显示,但很容易忽视啊。

    “这位是咱们国家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易生胡先生,这一次应邀前来帮忙,十分感谢。”

    其实荣意并不认识这位易生胡先生,两个人属于不同的圈子。以往的交际圈,压根就不跟这种传统音乐人搭边的。

    请他来帮忙的,是来自于制片人徐峰的人脉。而另外一位弹奏琵琶的女子,则是音乐总监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