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华夏不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廷灭亡,华夏之魂依旧绵远流传,只要天下汉人牢记炎黄子孙身份,时刻不忘排满兴汉,终有一日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华夏崛起复兴可期。

    驱除鞑虏复兴华夏,这也是徐国难孜孜不倦的梦想追求,想到只要华夏之魂不灭,日后炎黄子孙必将重新崛起,禁不住目光发亮心情澎湃。

    “一切为了复兴华夏。”徐国难一字一顿,抬头望向窗外明月,对着渺渺中无数为华夏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烈士喃喃自语,声调激昂。

    往下观看,写的是如何在满清鞑子刀下屈身隐伏,暗中传承华夏文明以期未来复兴,正看得入神,忽见文中出现台湾两字,心中微凛,凝神细读,逐字逐句品味。

    “台湾北连三吴,南接两粤,上通日本,下达吕宋,实海上交通之咽喉,贸易往来之要地。永华不才,奉延平郡王谕令署理台湾,见其地可用,其民可恃,其资可兴,诚帝王之基也。”

    “惜乎满清鞑子以泰山之力攻夺台湾,以台湾弹丸之地必难抵挡,大明苗裔将随之而绝。永华观满清鞑子素无海疆雄图,削平台湾必自弃边海长城。今西夷鼓船东来,台湾原为荷兰夷殖民地,无时不在涎图,一旦有隙必将重新窃踞,国姓爷苦心筹划之策,数万将士跨海征战之功,将毁于一旦,诚为可惜。”

    “永华观宇内大势,百年之后航海兴盛,贸易日广,台湾实江浙闽粤之左护,若西夷巢穴其中,永执利剑抵中华之咽喉,圣人惟能望而兴叹,中华崛起倍加艰难坎坷。愿有识之士保台湾于中土,免子孙之忧思。”

    看文章题目,是“台湾不可弃论”。徐国难读得痛快淋漓,仿佛面对陈永华接受谆谆教诲,畅论天下大势,令人耳目一新,情不自禁站起身,对着《复甫文集》恭敬行礼,心中默祷。

    “老师虽没有见国难最后一面,却委托爹爹传授《复甫文集》,显是把国难当成衣钵传人。国难不才,必将遵照先生教诲,尽平生之力保华夏传承不亡,保台湾国土不失,图崛起华夏于将来,死而后已。”

    正自喃喃祷告,房外传来细微脚步声,俞依偌推门进来,见徐国难站在窗前弯腰行礼,面上隐有泪痕,吓了一大跳,赶忙快步走近,抓住胳膊急问道:“国难,怎么了,不要吓我!”神情惶急,眼里几乎要掉下泪来。

    徐国难回过神来,把《复甫文集》恭敬收好,微笑道:“我没事,莫要担心。”

    抬头见窗外山影朦胧,万籁俱寂,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懒洋洋打了个哈欠道:“时辰不早,快些安歇了吧。”

    俞依偌觉得丈夫神情有些古怪,不敢多问,答应着铺好被子,噗地吹灭油灯。

    房内立时漆黑一片,过了会侧耳倾听,徐国难发出微微鼾声,居然已经睡熟。

    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耳边徐国难呼吸粗重,窗外山风呼啸,想起夫妻回到东宁府就要分别,国难潜伏刺探不晓得能不能平安返回,禁不住泪湿枕巾,一滴滴滚落到棉被之上。

    不想惊扰丈夫好梦,俞依偌咬着嘴唇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睁大眼睛瞧着模糊不清的帐帘,默默思索心思。

    徐国难自不晓得俞依偌情肠百结,睡梦中跟着陈永华穿越到百年之后,看见凶横猖獗的满清鞑子个个垂头丧气,被迫剃发易服的汉人兴高采烈剪去辫子,重新换上华夏民族的曲裾深衣,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远处海面战舰林立,兵戈森严,战旗猎猎中传来雄壮嘹亮的军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憾。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光复华夏兮,崛起中华。

    杀尽鞑子兮,觅个封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