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政治家的素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自小便认识,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祭乐闻言便是有些不乐意了,毕竟在她眼中,鲁侯即便已经即位,那也是她的小弟弟。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她那个曾经的小弟,而今显然不再如曾经。

    权力是一种可以吞噬人心志的东西,好似有一种魔力,能够趋势人不断为之奋不顾身。一旦入局其中,那即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而今天下诸侯纷争不断,各国又皆有权臣相逼,几家崛起,几家衰落。权力更迭这种事更是如家常便饭一般。

    这就是一个永远也松不开的绳子,一旦崩了,那便是满盘皆输。

    “他是鲁侯,未来执掌鲁国的君侯…”

    李然现在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夺回原本属于太子姬野的权力,将之交到现在鲁侯的手中。

    这也是他扶持鲁侯的根本原因。

    可是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不由自主浮现出一丝愧色。似乎做了一件本不该做,而今想要反悔也已不及的事情。

    祭乐不懂,尽管她明白李然这话的意思,在她看来,权力更迭的确可以埋葬一些事实,可那些深藏在心的最初的美好,难道也会被埋葬吗?

    他们可是自小就相识啊!

    一起玩过泥巴,一起下河摸过鱼的姐弟啊!

    “休息吧,明日的重头戏可不能错过。”

    李然不想回答祭乐的问题,因为答案很是残酷。

    ......

    馆驿另外一边,季孙宿的房间内。

    今日与韩起会面回来后,他可谓十分高兴。因为明面上来看,他想要修复与韩起之间关系的目的应该算是达成了。

    今日韩起对他的态度十分友好,这对他而言自然也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只要能够处理好此次平丘之会的问题,日后他季氏便可再无后顾之忧了。

    “主公,有信使到。”

    正自高兴,手底下有仆人送来一份书简。M..coM

    季孙宿不以为意的打开,原本以为可能是晋国权贵的一些书面问候,问问好,宴席邀请什么之类的。

    可当他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巨变。

    “父亲?”

    此次跟随季孙宿一道前来晋国的乃是他另外一个儿子,季孙亥。

    季孙亥,季氏,名亥,字若。在曲阜并不算有名,甚至在季氏内部都不算一个人物。季孙宿之所以带着他来,完全是出于平衡季氏内部的矛盾。

    见得祖父脸色巨变,季孙亥当即出声问道。

    谁知季孙宿猛的将书简一合,喝问道:

    “莒国与邾国的国君现在何处?”

    季孙亥想了想,摇头道:

    “暂还未得到他们确切的消息。”

    下一刻,季孙宿捏着书简的手“咯吱咯吱”作响,脸上肌肉不停抖动,显然愤怒以及。

    “莒,邾二国当真是好大胆!趁着老夫不在国中,竟是突然发难!”

    “什么?”

    季孙亥听到这话,也是一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原来,那份书简上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莒,邾两国对季氏所占领的土地发起了反攻,而且一改两国往日士气不振,战力不盛的表象。

    此次两国进军可谓是日袭百里,不到三日便已推进到了郠邑,眼下居然正对郠邑发起围攻。

    “现在就派人去莒,邾两国,务必查明到底是谁在背后暗中支持他们!叔孙豹这老匹夫素来不通军事,绝不会有这等手段!”

    “老夫要将其揪出来,极刑!极刑!”

    季孙宿很是愤怒。

    他前脚离开,自己的封邑居然就被莒,邾两国围攻,这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指挥着他们。

    以往在曲阜朝堂之上小打小闹,他倒也没什么,可是事关季氏基业,事关季氏整族的利益,他岂能不怒?

    季孙亥得令,便立马是退了下去。

    季孙宿又思索了一番,忽的又转过头来,对着外面的仆人嚷道:

    “唤子服椒前来议事!”

    不多时,一个身着鲁国大夫服饰的中年人便出现在季孙宿的面前。

    “椒,看来你要提前去见韩起一趟了。”

    季孙宿看着眼前的子服椒,眼神之中透着一股无奈。

    因为他知道,面对莒,邾两国的强势进攻,若是他不能尽快搞定韩起,那在平丘之会上,他很有可能输的一败涂地。

    届时不但会失去那些已经占领的城邑,甚至还会在天下诸侯面前颜面尽失,季氏将成为天下笑柄。

    这绝对是他无法承受的结果,所以必须搞定韩起!

    子服椒,则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本打算在平丘之会前一日再让子服椒去游说韩起,好让叔孙豹与郑国祭氏,乃至李然的全盘计划落空。可现在情势危急,他不得不提前安排子服椒前去。

    子服椒得知莒,邾进宫郠邑的消息,先是微微一怔,而后点头道:

    “这一路来,椒曾数次观察那李然。李然此人深藏不露,腹中良策极多。想必此事多半乃是李然托人所为,确是不可不防。”

    “唔……事不宜迟,在下这便去面见韩起,请季孙大夫静待佳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