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249章 绝不屈服的吴王诸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人所震惊的,乃是他们的王,他们无所不能,所向披靡的大王,今日竟然输了,而且是输是输得这样彻底。

    而这也就意味着今日他们这些人,纵然不是被楚军所俘虏,便也同样是要命丧于此了。

    而楚军所震惊的,乃是这位孙将军的神武,竟然真的带领着他们,生擒了吴王诸樊!在这之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只以为是一句玩笑罢了。

    此刻,孙武他那挺拔耸立的身姿,即便被寒雨浸湿,仍旧英武不凡的面孔,那一双不怒自威的眸子,皆是令人不禁叹服。

    还有什么能比此时的孙武更夺目闪耀的?

    堂堂吴国的一国之君,就这样败在他的剑下!

    今日孙武,一战成名!

    他追寻多年的梦想,或者说理想,就在今日是踏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

    而未来的他,也终将成为令整个天下,乃至是后世,都为之震撼!

    要说“永垂不朽”,孙武绝对算得一个。他的名字,终将永留史册!

    “寡人输了。”

    诸樊虽然自负狂妄,但并不愚蠢。他认得清现实,也分得清成败。

    这一刻,他既是败在了孙武的手下,那也就意味着,这一仗他吴国便是输得彻彻底底的了。

    “你动手吧。”

    他扔掉了手中长剑,坦然面对着孙武手中的利刃。

    成王败寇,没有什么可解释与狡辩的,输了便是输了,而输了的人,就不配继续活在这个世上。

    唯有就义倒下,壮烈牺牲,才符合他一国之君的身份。

    他显然不知道就在十几年后,就是他们吴国所一直轻视的越国,也同样有那么一位因为输掉战争而差点就义的国君,名字叫勾践。

    而勾践的事情,那在后世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

    显然,如果此刻的诸樊若能有勾践的觉悟和心态,或许,他真能够看到吴国称霸整个南方的那一天。

    可惜他并没有。

    在他诸樊的世界观里,一国之君在战场上被敌人以剑抵喉,那便是耻辱。而战死沙场,乃是他身为一国之君最好的归宿。

    之前也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吴国的历任国君,战损比会如此之高的原因。

    “可是,君上何以认为孙某一定会杀您呢?”

    此时,孙武则是抛出了他的答案。

    他今日的目的便是要生擒诸樊,迫使诸樊罢兵。

    所以,他又如何能杀了诸樊?

    “寡人的人头价值万金,你难道不想要?”

    诸樊仍是用极为自负,又甚是轻蔑的眼神看着孙武,并如实回答道。

    在吴楚之战中,他身为吴国的王,堂堂一国之君的脑袋,放眼楚军之中谁人不想取之而后邀赏?

    眼前的这个黄毛小子会是个例外?

    “呵呵,孙某从军以战,自是想要功名的,但不在此时。”

    “君上不若是降了吧,以如今的吴国之力,尚无法与楚国相抗衡,胜败也其实早已注定。”

    这倒并非是孙武有未卜先知之能,而是现实的情况。

    以如今吴国的整体实力,与楚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原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

    即便仰仗着其彪悍的民风,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的确或多或少是能够给楚国造成一些麻烦,但是一个国家的底蕴,绝不只是军事层面的较量。

    对于这一点,孙武作为一名旁观者,对此也是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

    吴王诸樊之所以能够攻下舒鸠,乃是他趁着楚国国内王位更迭,政权不稳之时所发动的袭击,再加上舒鸠本就与吴国比邻相近,所以可以说吴王诸樊乃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

    然而倘若吴楚两国当真拉开阵势大打出手的话,吴国就绝不是楚国的对手。

    正如此次巢邑之战,即便他孙武不以此奇谋取胜。那伍举最终也依旧可以通过强大的军事掌控力,逐步将吴国逐步逼出江淮地域。

    这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哈哈哈哈!”

    “好一个胜败早已注定!”

    诸樊猛的仰天大笑,豪迈粗狂的脸上满是对这句话的不屑与蔑视。

    “可惜,寡人偏不信邪!”

    “楚国势大又能如何?他能以一国之力抗衡整个姬姓的天下吗?倒我一个诸樊,却还有千千万万个诸樊!你们杀得完么?”

    “今日寡人之败,来日我姬姓之人必定十倍奉还!”

    诸樊身为吴王,他倒是对于自己乃是姬姓后裔的身份是颇为认可。虽然他们自认为的鼻祖“吴太伯”本也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此时面对楚国这等蛮夷之辈他们自是不屑一顾的,更是有一种莫名的天生优越之感。

    而此时的吴王诸樊,他也是认定了自己今日必死,故而再无任何疑虑,却只将所有复仇的希望寄托在了其他中原诸侯的身上。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十几年后,他的这句话便会一语成谶。而且,不必是依靠中原各国的帮助,真正帮他达成心愿的,乃是他的好儿子——吴王阖闾。

    “看来今日孙某是无法阻止君上赴死了?”

    孙武用极其平静的眼神看着他,像是在说着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是!寡人今日要么就死在你这竖子的剑下,要么便是任由寡人自刎亦可!”

    “投降之举,寡人绝不会做!我吴国,没有屈膝的王!”

    这就是诸樊,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活的历史典范!

    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不可能,他诸樊绝不可能做到!

    倘若还有一种法子能够洗清他今日战败的耻辱,那便唯有一死。

    只有他死了,才能激起吴国上下团结抗楚的雄心!

    唯有他死了,才能让他的那几个即将继位的王弟,始终怀揣着复仇的信念。

    “那大王可曾想过,大王若战死了,那这些被俘虏的吴国士兵又会是落得如何下场?”

    “据孙某粗略估计,随大王一起来此的吴国士兵大约有一万五千人,战死三千,伤者五千。”

    “再加上随君上一起突围冲出外城的,现如今还剩下一千余人,也就是还尚存有六千吴国的号男儿在等待着这场战争结束,也在等待着他们的命运。”

    “君上若死,这六千吴国男儿只怕也会随着君上赴死吧。”

    孙武没有再行劝降,而是给了诸樊一个具体数字。

    但同时,也等同于是在警告着诸樊。

    你诸樊当然可以为了你一国之君的名誉,而选择壮烈赴死。

    可你手下的这六千多条性命呢?

    你若一死,他们也必定只有死路一条。

    你的死,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六千名吴国男儿的性命!

    “呵呵,你这是在威胁寡人?!”

    诸樊的眼神立刻狠厉起来,粗狂的脸上满是愤怒。

    可谁知孙武只是微微摇头,并是抱拳微微躬身,并甚是恭敬言道:

    “孙某只是想止战,尽快平息战火,不想再造成无谓的杀戮,并没打算威胁任何人,包括大王在内。这六千吴人,纵是我们不杀他们,君上以为他们会苟且偷生吗?君上应该是最了解他们的,这些事即便孙某不说,君上也应是最清楚的。”

    “现在,还请吴王早做决断,是带着这六千多吴国男儿一起赴死,还是就此罢兵休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