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比阳关定计(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地界。如今蔡国乃属我们楚国,而四王子又为蔡公,楚王如何会无法脱身?”

    “而且如今既然情况紧急,二位何不去往蔡国请四王子出兵迎回寡君?!”

    李然和孙武听罢,又是不由一惊。

    因为外人对此间内情虽未必清楚,但是李然和孙武却是对此是非常清楚的。

    将楚王驱至罗汭,然后将其困死于罗汭,这本来便是观从的计划。所以,如今身为蔡公的王子弃疾,又怎么可能会派兵去接应呢?

    待李然缓过神来,不禁是在点头小声言道:

    “果然,真是好一个里应外合啊!”

    “想必,楚王之所以会选择背水驻扎于琐,应当亦是观从之谋!这显然是观从与吴人里应外合,扎下了一个大袋,专候着楚王往里跳啊!”

    “那依长卿之见,现在究竟该如何是好?”

    孙武听得先生如此问,便是一边寻思,一边是口中念道着:

    “楚王既已经调走全部主力,那如今乾溪必然无兵可遣。那我等即便现在是去了乾溪那也已无济于事。”

    “不如……不如前去往钟离和陈国讨援!”

    “陈国?”

    对于钟离,李然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因为申无宇如今身为钟离的县尹,而李然自己又是钟离的县公。

    而当年,楚王熊围之所以会将钟离封给李然,为的也就是应付像今日这般的状况。

    所以,对于钟离之师,李然毫不迟疑。然而对于陈国,他却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故而发出了一声疑问。

    “陈县县公乃是穿封戌,此人甚是刚毅,武曾经与他有过数面之缘。如今楚王有难,他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不如便由武去往陈国,面见穿封戌,调来陈国之师。先生可亲往钟离,调集钟离之师,届时我等可在夏汭汇合。”

    孙武如此筹谋,虽然乍听起来极为稳妥,但其实,由于钟离和陈国路途遥远,而如今战事一触即发,战局亦是瞬息万变的。

    所以,真待他们调集来了援军,却不知到时候又会是什么样的一副光景来了。

    李然对此亦是不免依旧有些忧心,但他也知道,这已经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于是,便也是点头言道:

    “嗯……为今之计也唯有如此了。”

    接着,李然又回过头去,又与身后的守将言道:

    “尚有一事,看来还得请将军代劳。”

    比阳关守将一听,立刻是受宠若惊,急忙躬身回道:

    “岂敢岂敢,末将身份卑微,若得上卿抬举,乃是末将之幸。上卿若有差遣,但讲无妨,末将不敢有违。”

    李然则亦是躬身一礼,并是与他吩咐道:

    “还请将军命人布告于他处,只说是奉楚王之命,将于夏汭汇集楚国之义士,共讨吴国。”

    但见那名守将双手抱拳作揖,示以应诺。

    随后,李然与孙武亦是于关内休整一番后,便各自是朝着钟离和陈国是分奔而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