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家族篇(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

    两天后,嘉嘉酒店。

    黄风华选择这里,为母亲庆贺八十大寿。

    现场摆了三十桌,来往宾客络绎不绝。

    贾光天作为黄伟民的辅导老师,陪同他一起出现在主宾席上。

    然而,等到戏曲,二人转的演出环节时,前方却空落落一片,什么都没有。

    “怎么回事?不是提前安排好了吗?”黄风华为此大怒,心里想道,但是在主宾席上,却没有发火,而是笑着安慰众人,说可能是档期问题,演员们一会就到,就在所有人期待看到好的节目时,他却起身来到酒店方负责人那里询问情况。

    酒店方负责人给出的答复是,他叫人提前取消了节目。

    “放屁。”黄风华瞬间大怒,指着他们的鼻子呵斥,“今天是我母亲过八十大寿,你们怎么能开这样的玩笑?还我叫人提前取消了节目?我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你们难道不知道我妈很爱看那种节目吗?”

    酒店负责方一时无语,随后连连道歉。可是再想要补救,也来不及了。演员们早就被借调到别的地方演出,如果遣返,最多也要三个小时以上。

    “什么?三个小时?”黄风华顿时怒骂,“我告诉你们,今天很多知名商客都在,你们要是让我面子上过不去,我也让你们好过不了。不信,就走着瞧好了。”新笔趣阁

    黄风华说着,怒气冲冲的回到了座位上,对着现场人员笑了笑,说:“各位,实在不好意思,出了点小状况,酒店方正在努力补救当中。这样,我们先别急,先吃着。用不了多久,戏曲节目就会上演。”

    现场出席的,除了一些亲朋好友以外,大多都是和他生意往来上的合伙伙伴,这次来,图的就是一个体面。既然是大寿,光吃饭不看节目,多少有些简陋。即便是嘴上不说,心里面也会落下点埋怨。

    这倒没什么,顶多是事后应酬一下,关键得是老人家的心情。黄风华从坐下来以后,就不断给母亲小声解释这里的问题。

    黄母听了以后,心里面也空落落的,说:“黄儿,你看我这年纪,吃也吃不动,喝也喝不惯,图的就是一个节目乐呵。要不然,我还是走吧。”

    “妈,现场来了这么多人,您怎么能说走就走?”黄风华皱起眉头说道,“听我的,吃完这顿饭后,我再找个机会,带您去梨园那边看看。”

    黄母虽不情愿,可还是向着儿子,“那好吧……”

    他们的对话,正好被主宾席上的贾光天给听到。而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现机会就要到了,于是就对黄风华以及黄母等人说道:“其实看节目,不一定要看戏曲和二人转,还有别的可以欣赏,例如唢呐。你们可别小瞧了它,我能用它吹出戏曲,民乐,流行乐等等等等,只要你们准备一套唢呐,我就能想办法让你们喜欢。”

    “唢呐?”黄风华一下子找到了一丝挽回脸面的希望,看着对方,迫切说道,“小贾,你确定能行?”

    2.

    “能行。”贾光天十分笃定的说。

    “那好,只要能哄得我妈高兴,今天的功劳就是你的。”黄风华说道。

    往年的大寿宴上,都有老母亲最爱看的戏曲,二人转等节目,可是却从来没有邀请过唢呐匠人登台,如果能呈现出一样的效果,那也未尝不可。

    说话间,就叫酒店方急忙准备了一套唢呐乐器,八仙桌上台,走到贾光天面前,拉着他的手说:“各位,精彩的节目就要来了,这位是我从河南那边请来的唢呐匠人,贾光天。接下来将由他为大家伙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列位敬请期待好了。”

    “唢呐?这个我好像还是第一次听,有点意思。”

    “地方戏早就听腻了,如果能换换口味,那样最好。”

    “听说河南那边专出那样类型的人才,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先听听再做评价。”

    “……”

    周围团坐的人也一下子按捺不住各自的好奇心直视着前方,议论纷纷,可是又没过多久,又转瞬安静下来。

    正是这样,也让黄风华找回了那么一丢丢颜面,笑了笑,对准身边的贾光天说;“小贾,我相信你行的,千万不要让我丢脸。”

    “放心吧黄总,保证能让你看到想要的效果。”贾光天拍着胸膛保证。

    说话间,就怡然自得的登台,来到八仙桌面前,调试了下面前的家伙事,没一会,便拿起一支黑杆子演奏起来。不得不承认,重庆这边的看客们都很有素养,虽然坐在底下,可却给足了唢呐匠人该有的尊重。

    贾光天当然也要对得起这份尊重,首先演奏的,正是《二人转牌子曲》,这也是为了照顾老人家爱看二人转,才会有的想法。和普通喜庆高亢的开端不一样,这首比较沉吟,但是却有两种味道。比如前一个调调是男角,后一个调调就是女角,虽然没有一句二人转词,可却有着相形益彰的效果。

    短短几分钟,演奏完以后,贾光天便对着底下的人鞠了一躬,而后说道:“谢谢,刚才那首呢,叫做《二人转牌子曲》,因为老人家爱看二人转,所以专门选挑了这一曲,演奏的不是很好,还望各位多多担待。”

    “好!”黄母带头鼓掌,虽然八十岁,可是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还有没有别的曲子?”

    “有的,您老人家爱听什么?”贾光天说道,“一般戏曲,民乐,流行乐,口技,杂耍,还有川剧变脸,我都能模仿有模有样。”

    黄母活了八十年,年轻时候就是戏曲爱好者,但因为家庭原因,一直没能顾得上自己的喜好,一直到晚年才有机会接触这些。可是,用唢呐演奏出来不同的腔调,却还是头一次听说。这让她对这个年轻人一下子刮目相看。

    随后说道:“戏曲听多了也就没那个味道了,先来一首民乐吧。就挑一首比较精彩的吧。”

    “那就百鸟朝凤好了。”贾光天说道,“那可是我们那的一把手。”

    3.

    《百鸟朝凤》的确配得上是唢呐民乐中的‘一把手’称呼。

    早些年拜师那会,赵光明就曾在他和陈大福眼前示范过一次,那时候的他,听了这首曲子以后,直接惊呼为天人两个字,后来从他身边学会听曲以后,就逐渐自学成才,虽说从没在人前演奏过这首,可私底下却为了练习,百转千回。

    重庆这边的人大多有钱,品味也十分高雅,自然也就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