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巡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些当地的军政长官,勉励鞭策一番,这原本就是题中之意。

    皇帝李察此次南巡计划半年多时间,将会走遍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各藩国和行省,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看看在藩国的治理下,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

    如今大唐帝国的体制与德意志帝国相类似,帝国领土范围内即有直属行省和海外行省,也有藩国和皇室直属领地。

    藩国中即有亲王国,也有大公国,统一执行帝国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外交,军事,行政权限统一归属帝国,仅是封地采邑而已,就像地方大贵族一样。

    自1862年开始的南美洲荒漠远征运动,迄今为止38年,几乎将南美洲的一半收入囊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皇帝李察还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此次要将这一遗憾弥补,给各藩国带去来自帝国皇室的光辉,这是无上的荣耀。

    到了明年下半年,皇帝李察还计划巡游西太平洋各帝国属地,走遍大唐帝国所属的每一个藩国和行省,除了云中省。

    无数帝国公民殷切期盼圣驾莅临视察,这让当地民众能够深切感受到帝国光辉的照拂,感受到作为帝国一份子的幸福,其意义非凡。

    皇帝李察若非退居幕后,还真不一定能抽出这么多时间巡查偌大的帝国疆域。

    地盘太大了,也是一种苦恼啊!

    皇家巡视船队在湖湾市停驻了三天,于10月15日再次启航,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哥伦比亚亲王国。

    船队顺着圣胡安河一路畅通无阻的航行,沿岸广阔的稻田阡陌成行,一眼望不到边际。

    尼加拉瓜地区地处热带,水资源极为丰富,是帝国境内优良的稻田产区,水稻一年三熟,产量大而且质量好。

    这里出产的优质大米在北美本土广受欢迎,是响当当的招牌农产品,中美洲数省每年都要向北美本土输送数百万吨大米,以满足华人社会的消费需求。

    华人习惯上爱吃米面,不喜欢吃玉米饼和土豆,可以当菜,但不能当主食。这也是中美洲和哥伦比亚广泛种植稻米的根本原因。

    在原来历史上,这里都是大面积的玉米产区。

    在运河两岸

    可以看到砌筑了整石的岩石护坡,圣胡安河原本曲折蜿蜒的河道经过裁弯取直的大规模改造,整个河道平直而宽阔。

    沿着河道两岸是高等级的沥青公路,还有一座又一座低矮的土山,那都是从河道里挖出来的泥土碎石堆积而成,高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河道两岸都被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覆盖,入目所见一片绿色,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盛开。

    这些运河公司种植的高价值树木,还有防风固土,改善环境的作用,兼顾美观,可谓一举数得。

    皇家船队一路顺利的通过圣胡安河,在半天之后驶入加勒比海。

    迎面吹来腥咸的海风和蓝宝石一样的蔚蓝海面,无不预示着船队进入了这片富有传奇色彩的海域。

    进入加勒比海后,皇家船队便调整方向,沿着中美洲海岸线向南驶去。

    两天后

    便抵达了达连海湾的圣奥诺弗雷港,广南亲王唐-李坤早已率领哥伦比亚王国一干高层军政要员和王室成员等待在此,恭候皇帝御驾莅临。

    圣奥诺弗雷港是一个7万余人口的港口城市,从这里坐上火车经过430多公里,便可以抵达哥伦比亚王国首都麦德林。

    广南亲王唐-李坤乃是林皇后所出的嫡子,他的藩国是等级最高的亲王国,面积在众藩国中居首,537万人口同样位居第一。

    哥伦比亚王国的经济实力也不俗,与北美本土的俄亥俄王国在伯仲之间,都是一众藩国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哥伦比亚王国无论从面积还是幅员来说,都足以分封三四个藩王,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皇帝陛下的偏爱。

    火车一路疾驰在哥伦比亚的旷野上,越过丛林山川,越过大片大片种植稻米的农田村镇,一路向着西南方向而去。

    纳入皇统20多年了,哥伦比亚王国的华裔人口比例达到68.2%,白人后裔占据8.9%,印第安土著各部落人口约占22.86%,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沿途的景色可以看出,哥伦比亚城市乡村的道路桥梁建设还是不错,农田水利设施较为完善,这都是当初大规模建设的成果。

    依靠当初建立的扎实基础,哥伦比亚王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很不错,当地盛产咖啡,可可,稻米,蔗糖与天然橡胶,大大小小的华人种植园密布,一片悠然的田园景致。

    (本章完)

    www.yetianlian.cc。m.yetianlian.cc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