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大明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收取税收等方式,获得一笔稳定而丰厚的收益。

    美国的德克萨斯内战依然在火热持续中,南方势力支持的武装骑兵深入到北方,在芝加哥周边城镇一番劫掠,深深的刺痛了北方的敏感神经。

    以议员林肯为首的北方武装派别,在迅速得到人员和资金的支持后宣布;“将用实际的军事行动狠狠回击南方佬的挑衅,将他们揍回去。”

    在世界舞台的核心欧洲,克里米亚战争依然是牵动所有人的目光焦点。

    1855年4月28日,拉格伦勋爵在睡梦中平静的去世。至此,开战时英法两军最高指挥官先后因病去世,这对联军震动很大。

    数日后

    辛普森爵士继任英军总司令,但他显然经验不足,面对乌克兰地区泥泞难行的道路束手无策,军事行动方面陷入长时间停顿。

    从3月份至6月份,先后攻克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的联军部队,长时间的滞留在沿海地区,在没有解决后勤供应的难题之前,大军无力向内陆推进。

    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战场上吃紧,奥马尔帕夏的军队,准备撤离克里米亚去解救高加索重镇卡尔斯。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此十分不满,但考虑到盟国之间的关系,只能放手让奥斯曼帝国的大军北上高加索地区。

    8月16日,俄国哥尔查科夫亲王集中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渡过彻那亚河,向联军发动进攻。

    英军(以远征军第五至第九师为主,少部分英军骑兵和炮兵配合)展开坚决反击,导致俄军伤亡了8000人,最后一次解围行动失败。

    英军指挥官辛普森对打开战局束手无策,这使他受到来自伦敦的责备,伦敦在讨论他的继任人选。

    在政府方面的强大压力下,联军在休整了近半年后,辛普森勋爵不得不做出改变,开始新一轮的进攻。

    1855年9月8日11点30分,联军开始第4次猛烈的炮击。

    40分钟后,联军总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各部队校对时间,在同一时刻发动进攻。

    法军麦克马洪师进攻马拉科夫要塞。仅仅10分钟,要塞落入法国人的手中,随后法军又打退了俄军的反击。

    英军对凸角堡的攻击再次失利。英军部队被俄军火力压制在凸角堡脚下的胸墙后面,遭受大量杀伤后,部队拒绝前进,不久他们就转身撤退了。

    但马拉科夫要塞的失守,对俄军来说是致命的,当天夜里,俄军破坏了全部工事,携带炮兵和后勤设施有计划的撤出了要塞。

    当前的情况是,拿破仑三世准备见好就收实现和平,想等待着维也纳传来的和平谈判好消息,不想过多的折损法军兵力。

    而英国却宁愿继续打下去。英军得到远征军方面大量补充后,如今信心十足,远征军的第5师和第9师还是被英国人拿走了,并且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英属外籍兵团。

    英国人花费大力气给英属外籍兵团配备了炮兵和骑兵部队,配备了从大唐王国进口的先进柯尔特后膛火炮,进一步加强了火力。

    经过近半年的休整补充,英属外籍兵团的兵力扩充到4.5万人,其中英军白人士兵约1.2万,华人士兵3.3万人,战斗力颇为强悍。

    除了克里米亚战场外,当前欧洲最重要的战场是亚洲西部地区的高加索战场。

    从黑海到波斯边境,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拥有150英里长的边境线。

    在这条国境线的中央,是古亚美尼亚王国留下的重要堡垒卡尔斯。历次俄土战争这里都发生过重大的战斗,双方对卡尔斯要塞进行了反复争夺,对这个战场都再熟悉不过。

    从1855年6月到10月,俄军一直在围攻卡尔斯,在高强度的攻城战中,俄军的灰色牲口前赴后继,这对奥斯曼帝国的守军造成了极大压力,初次陷入城破的危机中。

    卡尔斯要塞的求援信如雪片般飞来,为了坚守俄土边境这一重要堡垒城市,奥斯曼帝国从各地调动大军增援。

    1855年9月6日,土耳其最好的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率领军队离开克里米亚前往高加索。

    9月29日,他的部队登船从克里米亚出发,另一只奥斯曼军队在特拉布松登陆,也在日夜兼程赶往卡尔斯。

    10月中旬,得知卡尔斯陷落后,两路奥斯曼帝国援军先后被俄军击退,奥马尔的部队不得不向高加索山脉撤退,这也预示着解围卡尔斯要塞的行动遭遇了失败。

    在波罗地海地区

    1855年春天,英国皇家海军邓达斯中将从黑海赶来接替了那皮尔勋爵,邓达斯中将麾下拥有19艘螺旋桨推进的战列舰和1艘风帆战列舰,14艘护卫舰,12艘蒸汽船,21艘武装蒸汽舰和15艘炮艇,这在波罗的海地区是一支压倒性的军事力量。

    法军有3艘战列舰、3艘护卫舰和10艘炮艇,双方组成了联合舰队,压制并封锁俄军一切海上军事行动。

    3月后,联军舰队再次进入波罗的海执行封锁任务。联军侦察发现俄军要塞的防御都大大加强,登陆作战变的极为不可能,将会造成巨大的伤亡。

    联军只能从海上炮击,尽管破坏很大,但没有采取任何登陆行动。

    到10月底

    考虑到波罗的海冬季风浪肆虐,海况极为恶劣,联军舰队不得不撤出这一地区,等到来年春天再返回。

    北太平洋

    在北太平洋,英法和大唐王国舰队也参加了战争,联军舰队攻击了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登陆的陆战队和海员遭受了重大的伤亡,不得不撤下来休整。

    1855年6~10月,两个皇家海军编队和一个大唐王国舰艇编队,加上皇家海军从香港又派出的一个编队加入到北太平洋战区,持续对俄军施加压力。

    俄军防御强大,更主要的是这里远离主战场,对战争影响很小,因此,英国舰队在慎重考虑后没有采取大行动。

    和平谈判进程方面

    1854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俄罗斯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

    作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直接参与国,大唐王国如今的远征军力量主要是第1至第4师和新5师,共计约3.7万人的兵力,主要部署在敖德萨一线战场。

    原来的第5师至第9师被英国人拿走之后,补充进入了英属外籍兵团,摇身一变成为了外籍兵团野战第1师到第5师。

    大唐王国也没吃亏,从原属远征军的第五至第九师调出了7371名经验丰富的军官,军士和老兵,全部都加强到了第1至第4师,令其实力飞涨。

    远征军第1至第4师兵力也进一步膨胀到了7400~7800人左右,典型的超编。

    6月份,大唐王国对克里米亚战场进行增兵,也就是新5师,全师上下共计近7000人,不惜工本配置了大量的骑兵和炮兵部队,是一只武装到牙齿的正规野战军。

    通过远征军的内部人员调配,新5师战斗力得到保证,在9月和10月的作战中展现出了不俗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一个新兴王国,大唐王国在远离北美本土的欧洲地区,保持着3.7万人左右的远征军力量,已经使出吃奶的劲儿了。

    这也让英国对大唐王国给予了高度评价,原本以前外交大臣坦普尔爵士为首的反唐派,在大唐王国的表现面前也哑口无言,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总体来说

    正是因为大唐王国远征军的出色表现,为大唐王国赢得了格外宽松的国内外发展条件,天堂岛成为大唐王国一个新的海外省,整个过程压根没有什么波折,顺理成章的就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承认。.CoM

    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的严酷现实,做小弟就要有做小弟的觉悟,在大哥需要的时候,出资出力出兵是基本义务。

    看不到这一点的地方势力,分分钟会遭受到毒打。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