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以恶制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么操作,李察就不去关心了。

    大唐帝国政府若是公开向满清朝廷赠予一笔军火枪械,那些朝廷大臣势必开始疑神疑鬼,大概率会拒绝好意,小概率会收下军火然后束之高阁。

    反过来

    若是因缘聚会,花很少的钱买下了大批先进军火,相信左宗棠部属无论如何也忍不住诱惑,大量装备使用。毕竟军功多少,直接关系到顶戴花翎和今后的荣华富贵。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第2次鸦片战争后,满清帝国的虚弱已经暴露无遗,李察一想到英俄等国频频在新疆,西藏和东三省出手,就感到心烦意乱。

    英法俄等国就是恶狼,没有不吃肉的道理。

    他们环伺在满清帝国的周边,瞅准机会随时会扑上来撕咬一番,大快朵颐,这是满清帝国的悲哀。

    这其中,尤以沙俄最为凶狠,最为贪婪。

    在原来的历史上

    外蒙古就是因为沙俄势力入侵而分裂,沙俄军队在三十年后直接侵占了江东六十四屯大片土地,割据东三省,在黑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民众带去了深重的灾难。

    这一切

    让李察无法束手旁观,他既然重生来到这个世界上,赤手空拳率领着大唐帝国崛起于北美,就背负了拯救积贫积弱神洲大地的天然历史使命。

    但很多时候,大唐帝国不宜直接冲到第1线……

    李察抬头看向御书房中悬挂的大幅世界地图,深邃的目光中若有所思,良久之后才肯定的点了点头。

    对付沙俄这条恶狼,必须还要培养另一条恶狼才行。

    在整个东北亚的地区形势中,只有扶桑国才符合这一条件,出于自身的根本利益敢以与沙俄正面抗衡,以命相搏。

    满清与朝鲜都不行,压根儿不是沙俄的对手。

    由此能看出英国外交政策的老辣精准,在原来的历史上,正是由于英国的大力扶持,扶桑国举倾国之兵打了一场日俄战争,终于击退了沙俄构想中的“黄俄罗斯计划”,势力止步于东三省之内。

    若是放任自流,沙俄老毛子总有一天会潮水般的涌进关内,那局势可就彻底崩溃了。

    看来,适当的配合英国东亚外交政策,放松束缚在扶桑国脖子上的狗链子,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自从“炮轰东京事件”后,唐、英,法、荷等各国皆在扶桑国驻军,并且与扶桑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辟租界,在扶桑国倾销工业产品,使其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

    不同于满清政府甘于堕落,扶桑国各大名强藩知耻而后勇,纷纷派遣青年有识之士游历欧美唐各国,学习西方先进工业科技,“大和民族救亡图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上个月发生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正是扶桑民众对幕府黑暗腐朽统治强烈不满的集中爆发,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呼声,内里涌动着强烈政治革新的冲动。

    之所以是游行示威而不是武装暴动,想必是顾及到帝国主义军队的武装干涉吧?

    扶桑国社会上上下下之所以这么乖,那是因为遭受了惨痛的毒打,暂时变得顺服了许多而已。

    这个年代的扶桑社会中,由于欧美唐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武器禁运,各强藩大名交战武器以武士刀和长矛为主,只有少许的土炮和滑膛枪,战斗力弱的可怜。

    反观各国驻军,大唐帝国驻军数量最多,达到4300余人,每名士兵装备一杆1856国王式栓动步枪,一把刺刀,很多士兵自己还配备了左轮手枪,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英法荷等国士兵配备的是米尼步枪,这种步枪的威力可以远及700~800码,铅制子弹本身就有毒,打在身上24小时不取出来,必定毒发身亡。

    扶桑人装备的各种土炮和滑膛枪威力近的只有几十码,远的也只有两三百码,差距太大了。

    1862年,在给长崎和江户等地区造成深重灾难的“太平军之乱”中,曾经有一队62人的太平军遭受2000多名日本武士和挺身队武装的围攻,双方激战4个多小时。

    扶桑勇士冒着一轮又一轮致命的排枪打击,发起绝望而又毫无意义的冲锋,尸体层层叠叠堆积在街道上,血流成河。

    此战以日方惨败收场,战场上死伤民众达1380余人,而装备1856国王式步枪的前太平军士兵只有一人受伤,无人阵亡。

    这一战

    彻底打醒了狂热的扶桑武士,也打醒了那些试图用武力驱赶外国驻军的民族主义者,更打醒了各强藩大名,从此把“尊王攘夷”后面两个字悄悄的去掉了。

    面对欧美强国的犀利火器,人数再多都是白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