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苏伊士运河开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巨大的财政危机中,法兰西议会对使用财政资金补贴苏尹士运河公司分歧严重,反对意见占据大多数,迫切需要引入一个有实力的投资者。

    双方一拍即合

    在法国的穿针引线之下,大唐帝国以420万英镑的廉价买进了埃及占据的44%股份,随后又以贷款方式对运河公司注资了280万英镑,极大缓解了苏尹士运河公司财政危机,促成这一世纪工程的顺利完工。

    也就是说

    法唐两国就占据了苏尹士运河公司的96%股份,英国老想要横插一杠子,就必须从这两家手中抢食吃。

    1868年底的国际外交风云,就围绕着英、法、唐三国展开了……

    1868年12月21日

    三国在巴黎举行了闭门会晤,会谈进行了三天最终不欢而散,分歧的焦点并非法、唐两国不愿意出让股份,而是英国又想拿好处又不愿意出钱,再次使出了利益交换这一招。

    法、唐两国都是世界殖民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广泛的地缘利益需求,比如维持“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基本政策诉求,维持跨大西洋贸易航线的稳定,维持东北亚局势的稳定,维持大唐帝国对英镑贸易圈的优惠税收准入等等,都属于地缘战略利益范畴。

    法兰西帝国同样如此,最起码殖民中南半岛就需要英国人的配合,往来欧亚大陆的法国商船和军舰总要在英国的殖民地港口补给,这是免不了的事儿。新笔趣阁

    问题在于英国老的算盘打的太精了,法、唐两国作为世界列强也是有脾气的,压根不吃这一套。

    想要拿到苏尹士运河的股份没问题,法、唐两国都可以出让部分权益,但必须要拿真金白银的英镑来支付,空口白牙谈什么利益交换可不行。

    法、唐两国私下沟通以后,确定了对英国人的统一立场;

    即以工程费用1860万英镑为基础,溢价不低于五成各自出让部分股权,最终确保法兰西帝国占据第一大股东,大唐帝国占据第二大股东地位。

    说句实话

    即便是溢价5成也是亏的慌,法国人在苏尹士工程上辛辛苦苦经营10年,累死的埃及劳工超过12万,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总算建成了这个世纪工程,正式通航了,也就是说能见到回头钱了。

    这时候英国横插一杠子,法国能不憋屈吗?

    但是思前想后,法国和唐国都不得不做出退让。

    一来是因为英国已经武力占据埃及,有能力随时出兵苏尹士运河区,在谈判桌上得不到东西就直接动手抢呗!

    千万不能高估盎格鲁-萨克逊人的道德底线,法国人和英国人相爱相杀了几百年,对此再清楚也不过了。

    英国老就是以海盗起家的,原本在实力不如人的时候,大肆抢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货船,甚至恬不知耻的发出“准掠证”,公然支持这一践踏道德底线的海盗行为。

    武力抢夺苏尹士运河这事儿,对英国一点道德负担都没有。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苏尹士运河正式通航后想要盈利,离开英国人还真不行。

    众所周知

    如今世界上第一航运大国是大唐帝国,主要的航线在跨大西洋航线和太平洋航线,以蒸汽货轮为主的船队几乎占据了大西洋航线的七成份额,定期货轮航班遍及欧洲各国,是不折不扣的海洋大国。

    世界第二航运大国是大英帝国,其主要的航线是欧亚航线,即从地中海南下进入大西洋,沿非洲海岸线一路南下直抵南非约翰内斯堡,绕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终抵达印度次大陆,英属海峡总督府或东亚地区。

    在这一条欧亚航线上,散布着十几处英属殖民地,每年往来的军舰和货船数量巨大,是苏尹士运河未来可能的最大客户,没有之一。

    大唐帝国在这条航线上的货船数量极少,可以完全忽略。

    英国商船或者军舰通过苏尹士运河时就不交钱,就蛮横不配合,你能拿他咋办?

    正因为如此

    法、唐两国思来想去之后,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英国人的横插一腿,但是拿利益交换肯定不行,必须要拿英镑出来购买。

    帝都长安

    皇帝李察看了前几天巴黎三国闭门会晤的会议纪要,忍不住噗嗤一口笑出声来,然后满脸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柳爱卿,朕看你们议定的事情一件也行不通,英国老就是占便宜没够的主儿。

    既然盯上了苏尹士运河,怎么可能甘愿位居没什么话语权的小股东?

    英国人的脾气就是哪怕占了1%股份,那说话的语气也要像控股股东一样强横傲慢,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就撕毁合作协议,索性掀桌子。

    至于说溢价50%,那更是一句空谈了。

    英国谈判使臣如果拿着这份会议纪要返回伦敦,议会的那帮子唯恐天下不乱的英国议员能掀翻了天,足以顺利的通过对苏尹士运河出兵的决议,这等于自寻烦恼。

    伦敦的流氓习性一贯如此,法国老怎么记吃不记打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