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试点革新,四权分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毕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会撑死。

    下方众大臣听了都不禁颔首,觉得如此就妥当多了。

    马士英起身出声道:“监国择一地试行新政,实为老成谋国之举。如此一来,若新政有所不妥之处,便不会损害太多百姓,也可以及时纠正。”

    何腾蛟跟着道:“是呀,船小好调头嘛,此实为试行新政之良策!”

    便连沈犹龙,在略微思考后也道:“若如此,臣便没有疑问了。”

    朱媺娖一笑道:“诸卿别光顾着说,这做会议摘要记录的习惯是要慢慢养成的。

    当然,诸卿若是记不了太多,可以只记录与自己职权相关的内容。”

    众臣应了声“是”,便都坐下来,提笔记录方才会议的一个个要点。

    之后,朱媺娖让继续庭会第一个议题,及推荐各部所缺侍郎。

    最终,经过参与庭会的众大臣推荐,再由朱媺娖亲自裁定,做出了如下决定。

    召黄文焕为礼部右侍郎。

    黄文焕,字维章,福建永福人,1598年生,天启乙丑年进士。

    曾历任海阳、番禺、山阳知县,官至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中允。

    后来因为随黄道周弹劾杨嗣昌,被捕下狱。

    等到后来杨嗣昌围剿农民军失败而倒台,他才得以出狱回乡。

    此人是黄道周推荐的,一则是其乡党,二则当年受其牵连而下狱,可是说他这番推荐并没有避嫌。

    但朱媺娖对礼部侍郎的位置并不是很重视——待教育权从礼部分出去,礼部职权就更小了,须得等到以后大明同各藩国、海外之国交流频繁时,职权才会加重。

    她看了下,发现黄文焕受洪承畴推荐仕清而不应,再加上并无其他更合适的人选,便下旨召黄文焕为礼部右侍郎。

    此外,又有原弘光朝工部右侍郎易应昌,经众臣商议,迁为财政部左侍郎。

    再有原太仆寺少卿万元吉,经袁继咸、姜曰广等人推荐,被召为巡警部右侍郎。

    又有原弘光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宏图,被姜曰广、刘宗周、解学龙、路振飞等推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朱媺娖仔细看了高宏图今世及后世的履历,又得知如今其寓居于会稽,便认同了姜曰广等人的推荐。

    至此,朱媺娖的新朝各部侍郎虽仍有空缺,但至少做到上七部各有一个侍郎了。

    第一个议题结束,朱媺娖让众臣歇息一会儿,她也暂时离开了武英殿主殿。

    毕竟这些人都是年龄上了五十的老臣,开会时间长了,总得给人一个上厕所的时间。

    在这些小细节方面,朱媺娖还是很愿意示众臣以宽仁的。

    中场休息一刻钟后,朱媺娖又回到了武英殿主殿,待众人躬身行礼后,她便道:“接下来,我们进行此番庭会第二个议题,既提前组建内阁。

    不过在此前,本宫必须要说明:此番本宫继位为帝,力图借鉴后世经验革新朝政。

    其核心要点,便是使朝中军、政、法、检四类权力分离,使朝廷各机构职能清晰明确。

    今后,将由军务院协理军权,都察院代掌检察之权,法院则负责立法、修法、审判之权。

    至于内阁,则只负责协助管理以十部为主的国家政务,不得干涉军务院、都察院、法务院之事!”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武英殿中顿时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此前虽然这一众大臣已经从朱媺娖对原六部地整改及新组建部门上,隐约窥探出一点她的用意,却也没想到朱媺娖竟然还有如此清晰明确的宗旨——军、政、检、法四权分离!

    并且众人都听得清楚,朱媺娖是以告知语气讲的这番话。

    也即是说,此事根本没的商量!

章节目录